自那次薛宝钗不慎酿成的大祸后,两府间原本情同一家的温馨氛围悄然转寒,变得疏离而冷漠。薛宝钗身为名门望族之千金,本应举止得体、教养非凡,却未曾料到竟会做出如此越矩之事,令薛府上下颜面扫地,名誉受损。
薛姨妈自是无需多言,她将薛宝钗锁在屋内,严加管教,边责罚边哭泣咒骂:“你父亲英年早逝,抛下了我们母女;而你兄长又不成器。现如今,我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你身上,你却为我们招来了如此巨大的耻辱。既然那人对你无半分情意,你又何必苦苦纠缠?到最后,承受一切痛苦与委屈的,还不是你自己!”
薛宝钗泪水涟涟,抽噎之间满是哀怨:“从小到大你与姨妈总提将我许配宝玉之事,言及那所谓的‘金玉良缘’,自小我们便如同青梅竹马,情分深厚。然而,如今竟横空出世一个林妹妹,她宛如狐狸精一般夺走了宝玉的心。母亲,您不仅不助我夺回他的心,反而在此责备我,为何我的命运如此多舛?”
薛姨妈轻叹一声,只能无奈地道:“或许你们俩真的只是缘浅,又何必苦苦相逼?”然而薛宝钗却情绪激动,近乎失控地喊道:“我不听!我偏要赢过那位林黛玉,心底深处甚至暗暗期望她能够遭天谴”
薛姨妈听罢女儿这番出格之言,不假思索地便宣布将其关入禁闭,期限三日。
至于贾府这边,王夫人原本对薛宝钗的好感已大打折扣,如今听闻这姑娘竟做出如此轻浮之事,更是觉得颜面无光。然而,纵使心中百般不是滋味,却也无可奈何——毕竟薛宝钗是自家的外甥女,有些事情她这个做姨母的是不便插手的。最终,只能让薛姨妈带着薛宝钗黯然离去。
自那事之后,贾宝玉与林黛玉心中对薛宝钗的最后一丝温存彻底消散,尤其是宝玉,对这位表姐已是厌恶至极。自幼他对她便无甚热情,偶尔回应一二,也不过是因为血缘之亲的缘故。谁料薛宝钗竟如此不解风情,全然无视宝玉的冷淡态度,仍旧如孩童般纯真,尽管年长宝玉两岁,却总是一副小妹的姿态,令人无奈。
关于儿时的记忆暂且搁置一旁不提,但眼下的现实却是——我们都已步入成年,而薛宝钗却依旧如故。更甚的是,她时常在林黛玉面前表现出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幼稚,却总以姐姐关怀弟弟之名加以掩饰,这份过度的关切不免让人感到些许厌烦。
于是,贾宝玉向林黛玉表明心迹,誓言无论面对何种困难,都必将寻得良策,以期摆脱薛宝钗的不断纠缠。他深知,若任由事态发展,受到伤害的绝不仅仅是柔弱的林黛玉,更会波及到他们的孩子,乃至整个家族的清誉。
此时,袭人心中闪过一计,决定采取欲擒故纵之策。她打算让薛宝钗误以为贾宝玉心中依旧对她怀有一丝真情,借此机会搜集更多证据。待时机成熟,一举揭开真相,彻底瓦解薛宝钗的布局。
林黛玉听后,心中暗许此计可行,便忙不迭地带着笑意说道:“那就有劳袭人姐姐费心了。”袭人闻言,轻笑道:“这算什么呢?我与王爷情同姐弟,作为姐姐,自然是要为弟弟分忧解难的。”
听罢此言,林黛玉心中不禁泛起层层涟漪,袭人与贾宝玉本无血缘之牵绊,却能相待如亲姐弟,彼此扶持,情深义重。尤为令人动容的是,在得知宝玉与自己心意相通、决定共度余生之后,袭人仍旧不带丝毫迟疑,倾尽全力相助,这份纯粹无私的情感,更显得难能可贵。
回望薛宝钗与宝玉这段姑表亲缘,她的心思似乎更多地萦绕在自我之上。实际上,即便是薛宝钗自己也心知肚明,她对贾宝玉的情感,与其说是深情厚意,不如说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占有之心。在她的眼中,贾宝玉的才情才是最为珍贵的存在,那是一种超越了寻常情感的珍视与看重。
另外,袭人带着一丝神秘的语气透露:“皇贵妃娘娘明日就要回来了。
"什么?长姐,竟能回家省亲了?真是太好了!"宝玉惊喜交加地说道,眼中闪烁着难以抑制的喜悦。"袭人、晴雯,快去通知老太太和老爷,我们要好好准备一番。毕竟这是姐姐入宫以来,头一遭回家省亲啊。"想到能再见到自小便相伴成长的姐姐,宝玉的心中充满了期待与激动。
两日后,皇宫特派数支队伍,护送贾元春回贾府探亲。贾府上下对此事极为重视,毕竟贾元春自小便是家中的掌上明珠,备受疼爱。此次归家探访自然也不例外,府中长辈慷慨解囊,特地修建了一座供省亲使用的别苑。这座别苑不仅汇集了所有珍稀宝物与从四海搜罗而来的奇珍异宝加以点缀,虽规模不大,却巧妙融合了江南园林的灵秀之美与北国园林的雄浑大气,即便是与那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名胜相比,亦不遑多让。
作者在此特别指出,《红楼梦》所描绘的时代背景难以确切考证,毕竟曹雪芹先生乃是清代文人,故而在书中自然融入了不少清时风物与习俗。这些细微之处不仅为故事增添了真实感,也让读者得以一窥那个遥远时代的风貌。
贾元春如今已晋位皇贵妃,这般尊荣的地位,在往常总是空悬着的——毕竟皇后尚在,皇贵妃之位极少被册封。而今元春不仅身居高位,更育有一子,这孩子聪颖过人、惹人怜爱,仿佛是年轻时的贾宝玉再现。每当提及此子,就连天子也难掩喜悦之情,笑言外甥酷似舅舅,由此观之,这位小阿哥的未来必然同样辉煌灿烂。
就连尊贵的皇后娘娘也对这孩子宠爱有加,心中毫无因贾元春地位与她比肩而生的嫉妒之意。据说这孩子的名字竟是皇后娘娘亲自选定,寓意吉祥,仿佛天启一般。在这广袤深邃的皇宫之中,能够见到如斯和睦相处的后妃,大概唯有前朝那位贤德的皇后与她的贵妃姐妹了。虽然眼下贾元春的孩子不便入宫相见,令她心中颇感失落,但能在这样的场合与久别重逢的亲人团聚,对她来说已是莫大的幸运和安慰。
贾府上下目睹贾元春步下华美的龙辇,无不肃然起敬,纷纷躬身行礼。见此情景,皇贵妃心头一热,急忙上前一一搀扶起这些对她而言最为亲近的长辈们。待到她的眼眸触及母亲王夫人与祖母时,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双膝一软,跪倒在地。尽管时光荏苒,岁月已让她从一个十岁孩童成长为贵为皇妃的女子,但此刻,在至亲面前,她仍是那个满怀思念与期盼的孩子。与此同时,贾宝玉也凝视着眼前久别重逢的姐姐,心中五味杂陈。素来坚强、泪不轻弹的他,此刻亦是泪眼婆娑,为这份难能可贵的团圆而感动不已。
夜幕低垂,贾府内灯火通明,一桌丰盛的家宴已经备好,每一道菜肴都是精心挑选的元妃最爱。元春望着满桌佳肴,见家人皆因礼俗而等待她先动筷,心中五味杂陈。为了打破这份拘谨,她急忙起身,手持筷子为每位亲人夹菜,轻声细语道:“在这里,不必拘泥于那些繁琐的规矩。无论我是妃子还是别的什么身份,在这个家中,我永远只是贾元春,永远是你们的孩子。本当是我侍奉你们,却因长达十年的离别,未能在你们身边尽孝,这已是莫大的遗憾。”
家人们起初心怀疑虑,不敢轻易接纳这一事实。然而,世间最美好的情感莫过于血脉相连的亲情,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割舍这份天然的情感纽带。
饭后,贾元春将她的弟弟贾宝玉与弟媳林黛玉唤至一旁,仿佛回到了她尚未出家的日子,轻柔地环抱着宝玉的肩膀,语气中满是温柔:“宝玉,你如今可谓是春风得意,年仅十九便已封王拜相,更迎娶了检察御史之女为妻。但切记,不可因眼前的成就而自满,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尤其是在这纷扰不断的荣府之中,更要慎言慎行,莫要做出任何有损自身之事。”
贾宝玉冁然一笑,谦逊地说道:“不敢当,这一切还不是得益于姐姐的悉心教导。若非姐姐当年的引领,或许就没有今日的宝玉了。”贾元春故作嗔怒,玉手轻扬,在宝玉肩上作势轻捶,嗔笑道:“你这小子总是这般油腔滑调!”随即语气转柔,“话说回来,你现在也已成家立业,我听闻你的孩子就要满月了,是吗?”
林黛玉轻启朱唇,温婉道:“正是呢,咱们的孩子即将举行抓周礼了。他们俩都长得健健康康的,真是劳烦姐姐挂念了。”元春闻言,柔声接道:“自从得知你膝下有了儿女,我亦沾了你们的喜气,为四郎诞下一子,取名爱新觉罗·浩寰——这名字还是由皇后姐姐亲自赐下的。”
林黛玉听闻贾元春这般言语,心中不禁涌起几分好奇,轻声问道:“姐姐,你对皇上竟然有了如此亲昵的称呼啊。而我呢,至今仍旧习惯唤宝玉为‘宝哥哥’,偶尔也会戏谑地称他一声‘王爷’。”
贾宝玉轻叹一声,道:“的确如此,姐姐,黛玉总是这般戏谑我,无端地拿我寻乐。”林黛玉听罢,掩唇轻笑,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谁又曾取笑你了呢?如今你已是大观园中最年轻的亲王,妾身所言可有不妥?”
贾宝玉耳畔响起“妾身”二字,心头一震,连忙握住黛玉的手,深情地望着她道:“切莫如此自谦,你于我而言,是此生挚爱而非旁侧之人。大婚之时,我曾对你许下重誓:贾宝玉此生唯林黛玉一人,绝不纳妾。若黛玉先我而去,我宁愿余生孤影独行,绝不另娶。”言罢,宝玉将黛玉轻轻揽入怀中,满心柔情似水。
贾元春目睹着弟弟对林黛玉情真意切,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见林黛玉亦是满目柔情地注视着宝玉,她心底暗暗点头,表示赞许。原本,贾元春与她的母亲王夫人一样,都曾寄望表妹薛宝钗能成为宝玉的伴侣。然而,作为宝玉的姐姐,她深知弟弟的心意,明白他对薛宝钗的真实看法。因此,在这一刻,她毫不犹豫地站在了宝玉和林黛玉这一边。提及薛宝钗时,宝玉向姐姐叙述了一次不愉快的经历:“那天我刚从宫中归来,满心欢喜地想要与家人团聚,谁料薛宝钗竟如幽灵般突然闯入,不顾林黛玉在场,对我又是搂又是抱的。我试图阻止她,她却一再提起所谓的‘金玉良缘’,这四个字如今听来,只让我感到反感与厌恶。”
林黛玉轻启朱唇,语带讥诮:“这还只是开始,她竟像个泼辣村妇般莽撞而来,我只得将她轻轻推开,唯恐她的轻浮举止玷污了宝玉的清誉。可她却振振有词地说什么‘姐姐关怀弟弟乃人之常情’……”黛玉冷笑一声,声音里满是不屑,“咱们府上不仅有迎春姐姐与袭人姐姐,更不用说像您这样的长姐,又怎会像薛宝钗那样,全然不顾长幼尊卑,言行如此失当?”
听到此处,贾元春已是难以按捺心中怒火,言辞间锋芒毕露:“这薛宝钗,身为名门薛氏之女,又是我们贾府的至亲表妹,本宫对她寄予厚望多年,谁料一切竟成空谈。闻听她竟有心入宫参与选秀,若是让这般轻佻之人踏入后宫门槛,恐将给大清国带来无尽灾祸。”
于是,贾元春决心待返回皇宫之后,务必劝谏皇上,切不可将薛宝钗纳入后宫之中,否则必将遗患无穷,祸患暗藏。
七日之后,贾元春踏上了归宫的路途。离别之际,她深情地回望了一眼,将亲人们的面容一一烙印在心底。她已颁布懿旨,宣布将别苑更名为“大观园”,作为贾宝玉的王府,以此寄托她对家人的思念与祝福。
贾元春心底深处亦是殷切期盼着重返故园,与至亲团聚的那一日。她应允了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心愿,承诺无论前路如何,都将设法归来。身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皇贵妃,贾元春深知肩负重任——不仅为了家族的荣耀与兴盛,更为了普天之下的苍生福祉,她必将竭尽所能,奉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