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一梦尽荒唐”透过《红楼梦》梦境,谈谈中国传统梦文化蕴意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自殷商的甲骨文卜辞中就有对梦境的记载,在最初的关于梦境的研究和想象中,几乎都是与神鬼之说有关的论调。'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可以说是古代梦象艺术的开创者,他将梦的艺术从神坛上带下来走入人间,走上了文学之路。

在文学艺术中,梦可以独立成篇作为完整故事的构建物,也可以作为一种鲜明的象征寓意,将自己的感情在梦中'物化',让梦成为宣泄自己内心世界的途径,抑或成为连接梦境和真实的一道桥。对于梦境的应用,清代作家曹雪芹先生所写《红楼梦》堪称巅峰。

1、 因情爱而生梦

在红楼中两条最明显的爱情线索中,其一是前世今生剪不断的'木石前盟',另一段是高僧金口所言的'金玉良缘'。在这两段感情里,都有梦掺杂其中。

宝黛之间,宝玉两次梦到自己寻找黛玉,而黛玉也曾梦见别人喊自己宝二奶奶,可见二人其实是心意相通,对彼此有走入婚姻殿堂的期待的,但宝玉梦中寻黛玉也已经预示了最后惨淡的结局。

至于那段金玉之缘,作者也曾借由宝玉之口表达其不满和排斥。第三十六回'绣鸳鸯梦兆绛云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中,一向不爱艳丽色彩、端庄知礼的宝钗一反常态坐在熟睡的宝玉身旁为宝玉绣贴身衣物的鲜艳花纹,突然宝玉梦中却喊了一句:'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

这是对金玉良缘的不满,对黛玉还泪而亡批命的不满,也是对自身命运的不满,更能看出宝玉和黛玉二人在宿命中追寻真情的执着和坚定之心。

2、 生死离别之梦

说道生死离别的梦境,最值得一提的自然是第十三回中秦可卿去世托梦凤姐向他告别一章,梦中秦可卿向凤姐诉说了自己对贾府荣光背后的担忧,虽有神鬼的虚幻之感,背后却是对现实的折射。

纵观凤姐梦可卿、柳湘莲梦死去的尤三姐、宝玉梦死去的晴雯、贾母梦到前来道别的贾元春,无一不是生离死别。

人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逝者入梦表现了生者的日常中对逝者是有着强烈的思念、牵挂之情的,同样也都借由逝者之口向生者传达了贾府大厦将倾的隐患,在贾府歌舞升平的表象下藏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结局。

3、 社会环境之梦

红楼第十九回中,万儿的母亲生孩子前梦到了一匹绣着卍字纹样的锦缎,因着宝玉一句'想必他将来有些造化'故取名万儿,希望将来女儿能在贾府挣到一个姨娘的地位出人头地,这是当时贾府奴才们的常见想法,颇有些'不重生男重生女'的意味。

由此可见在当时的社会里,女性生存的社会环境是相当苛刻的,而这种悲哀感竟然被曹雪芹用一场梦表达了出来,可见曹先生笔力之高妙。

4、 超凡脱俗之梦

红楼之中有五次的梦境描写和僧侣、仙境等超凡脱俗的故事有关,第一回中甄士隐伏几打盹儿顿悟仙道,第五回宝玉在秦可卿房里梦游太虚幻境等等都是典型的虚写手法。

在早期的红楼梦版本中,太虚幻境一章的标题正是'开生面梦演红楼梦,立新场情传幻境情',堪称直白的说明了这一场大梦的作用和意义。梦中的宝玉所翻阅的十二金钗册堪称生死簿,清楚地写明了红楼众女最后的结局,也表达了主人公对现实的逃离事实。

1、 以梦境虚化现实

梦境和现实看似是完全对立的,是假和真的差别,是虚幻和实际的差别,但梦同时也是对现实的投影。

在贾府风头正盛时众人起了诗社来玩,香菱初学写诗十分痴迷,因而有了梦中作诗这样一个场景。书中写到:'只听香菱从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之后便有了'博得嫦娥应自问,缘何不使永团圆'这样的诗句。

梦中作诗的香菱甚至没有发觉自己已经身处梦中,得了好句甚至高兴地嚷了出来,这种半虚幻半现实交织描写,让书中人自己和读者都油然而生一种恍惚感,一次次的恍惚加深后贾府骤然落败的震撼就更深刻,更令人动容。

2、 借梦境寓言终局

在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读到十二金钗册的时候开始,以梦境隐喻结局就已经成了作者和读者间的一种'博弈'。

我们发现在第八十九回中,妙玉受宝玉言论影响走火入魔,夜间梦到多人想要得到自己,自己大喊受佛祖神明庇佑也无济于事。这与后来妙玉真的被一群强盗掳走的结局恰好一致。

又如梦中喊出'金玉良缘有什么好'的宝玉,除了预示宝黛二人的执着,也在某种意义上告诉了人们宝玉和宝钗之间的婚姻最终会走向悲剧的结局。

3、 借梦境写现实人生

《红楼梦》以梦为名,甚至借由几场梦境来作为重要事件发生时的预兆,这并非巧合,而是作者精心设计的。宝玉的一生与《枕中记》中的卢生颇有相似,他从幼年开始的纸醉金迷生活宛如梦中的卢生,但贪图享乐不顾将来的生活方式让宝玉最终残酷的面对了家破人亡、家族衰落。

这却比卢生的黄粱一梦更加真实而残酷,少了对高官厚禄的羡慕,反而将美好的梦境狠狠踩碎,向人们揭露了现实的无情,故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

1、 梦中的真实

如第二十四回中,渴望攀高枝的红玉恰巧丢了手帕,晚上的梦境就立刻将自己的'日有所思'展现了出来:'忽听窗外低低的叫道:'红玉,你的手帕子我拾在这里呢。'红玉听了忙走出来看,不是别人,正是贾芸... ...话说红玉心神恍惚,情思缠绵,忽朦胧睡去,遇见贾芸要拉他,却回身一跑,被门槛绊了一跤,唬醒过来,方知是梦。'

这一梦将小红的心思展现无遗,甚至将所期待的对象也写的一清二楚,无需再猜测其意图了。但这个梦在红玉醒来之前,读者其实也陷在此梦中未能察觉异样,甚至以为红玉幸运的得偿所愿了,直到最后才发现原来这只是一场小女儿的梦境。在这样的真实和虚幻骤然转折之下,现实才显得更加深刻。

2、 梦中的逻辑

在大观园的华丽之下,《红楼梦》中也包含了严密的逻辑性,同样以太虚幻境为例,宝玉入幻境后先被警幻仙子所迷,对其深信不疑,后阅览了'薄命女'卷册,待彼此熟悉后才开始饮茶喝酒,偏偏又是'千红一窟'茶,'万艳同杯'酒,之后才是听了红楼十二曲。

暗藏在这乐事之下的,除了对结局的暗示外,整个的流程也非常值得推敲。从认识仙子开始,宝玉作为一个享乐派,面对警幻仙子的一步步诱导下,心防是一点点放下的,而警幻仙子给宝玉展示的册子和茶、酒更是和贾府败落的顺序相当。

逻辑的严谨让故事读来更容易被人接受,在红楼的故事中,作者将男儿性格和女子心思都把握的非常准确,甚至在每一点小事上也能完全贴合生活场景,故而此书才成了我们研究明清社会生活的重要参考。更妙的是作者将逻辑隐藏在了华丽的语句之下,颇有润物细无声的感觉。

3、 梦境的模糊

同样是小红丢失帕子的描述,在整体清醒的情况下对于进入梦境的界限描述的却相当模糊。小红'闷闷的回至房中,睡在床上暗暗盘算,翻来掉去,正没个抓寻。忽听窗外低低的叫道:'红玉,你的手帕子我拾在这里呢。''

此时小红已经进入梦中了,但是在小红暗藏的期待下,在读者的探究之心驱使下,在夜色掩映的良辰美景下,我们竟全然没有发觉这是一场'梦中之梦',只能跟随作者的笔墨一同揪心,一同经历小红的心绪变化。

与我们生活中光怪陆离的梦不同,文学作品中的梦境没有这样明显的界限,但同时又不缺乏荒诞性,将梦糅合进了真实里,却又能高于真实的存在,才能够更加完善的刻画人物、推动剧情,这也是梦境文化在文学中地位重要的一大原因。

'一部大书起是梦,宝玉情是梦,贾瑞淫是梦,秦氏家计长策是梦,今做诗也是梦,一部《风月宝鉴》亦从梦中所有,故曰'红楼梦'也。'这是脂砚斋对《红楼梦》一书的评价,整个故事既是宝玉的一场大梦,也是曹雪芹的半生美梦。

这场大梦中的小梦是曹雪芹对梦文化研究的完备展示,环环相扣宛如真实,而且更重要的是其应验方式与神明托梦破敌这类带有灵异性质的梦境不同,而是将梦摔碎了给人看,将荒唐和悲剧性展现的淋漓尽致。

THE END
0.《红楼梦》到底写了多少个梦?《红楼梦》起于梦,结于梦,表面写梦,实际并非写梦,这也正是《红楼梦》的成功之处。曹雪芹的《红楼梦》写梦之多、之好、之活,恐怕在古今中外的名著中也是很突出的。 那么,《红楼梦》到底写了多少个梦境呢? 一、有人引用人民文学1982年出版的《红楼梦》,统计出《红楼梦》写有28个梦境,列出一览表如下: https://www.360doc.cn/article/3247914_301095524.html
1.《红楼梦》的梦境描写《红楼梦》中的人物之“梦”,虽然往往夹杂着一些天人感应,祸福因果、神灵鬼怪的内容,但大多还是植根于现实生活土壤中的真实的梦。作者通过梦境描写以折射人物丰富复杂的心理世界,无论是写人物之“梦”的愿望达成还是其预示功能,都形象地再现了梦境特有的气氛、格调以及梦者特有的情态、心绪,既使人物之“梦”与人物的https://www.360doc.cn/article/36319167_1149678231.html
2.《红楼梦》的梦境美学文摘报《红楼梦》的梦境美学 《红楼梦》是一部“梦”的书,痴人说梦,白日做梦;好梦歹梦,春梦夏梦;贫穷的梦,富贵的梦…… 第一梦当在开篇不久,怡红主人贾宝玉在兼美(秦可卿小名)房里做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大梦:他梦中与掌管仙凡两界风月情色的警幻仙相见。警幻仙领着宝玉游历了太虚幻境。宝玉喝了“群芳髓”香茗后又https://epaper.gmw.cn/wzb/html/2019-06/11/nw.D110000wzb_20190611_2-06.htm
3.红楼梦五场梦境,每一场都写尽人生悲欢离合《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原指脂批的前八十回,几十年后,程、高二人的刊印版名为《乾隆抄本百廿回红楼梦》。后人皆以为《红楼梦》的名字更传神,全书犹如黄粱一梦,似梦还真,假语真事,又如庄周梦蝶,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 士隐一梦:天长梦短,敷演前事 https://www.douban.com/note/826237873/
4.《红楼梦》中的梦境描写有哪些人物情节《红楼梦》中的梦境描写丰富多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按照梦境的性质和内容,可将其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梦境:这类梦境反映了人物内心的欲望和焦虑。例如,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梦见秦可卿卧室的种种布置,这些梦境揭示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潜意识。 https://cul.sohu.com/a/897604283_100209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