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汇编《红楼梦》阅读试题系列

《红楼梦》第五回中晴雯的判词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请从判词的画线部分选择三处,各举出原著中的一个具体情节加以印证。

答案示例:①心比天高:晴雯撕扇/晴雯笑骂秋纹。②灵巧:晴雯病补雀金裘。③毁谤生:王善保家的毁谤晴雯,王夫人下令抄检大观园。④多情公子空牵念:晴雯死后宝玉写《芙蓉女儿诔》。

【解析】 ………………………

2021·北京高考真题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去世前向王熙凤托梦,说道:

若目今以为荣华不绝,不思后日,终非长策。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我与婶子好了一场,临别赠你两句话,须要记着: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

(1)这里说的“非常喜事”在小说中指什么?

(2)画线的部分与小说后续情节有何关系?请结合原著,举例说明。

答案:(1)元妃省亲(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解析】(1)这段话出自《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香消玉殒,王熙凤大权在握”,这是秦可卿临终时托梦给王熙凤时所说的话。“非常喜事”是指贾元春晋封为妃,皇帝恩准元春省亲。

(2)是小说后续情节发展的暗示,暗示了青春少女的红颜薄命以及封建家族走向崩溃的悲剧。例如小说写林黛玉泪尽而亡、贾府最后被抄家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情节等的整体把握能力。这句话是秦可卿临终给王熙凤的提醒,暗示贾府将走向衰败。“盛筵必散”暗示贾府会盛极必衰的的命运。而“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三春”有人认为指贾家的三个女,迎春嫁的不如意,后被折磨致死,探春远嫁,惜春出家,这三春离开贾府,贾府已经没落不堪了,再加上唯一显赫的元春病逝,贾府更是彻底落败,这才有了“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的说法。“芳菲尽”也包括大观园所有女子的悲惨命运,比如黛玉泪尽而逝等。因此秦可卿这句话是小说后续情节发展的暗示,暗示了青春少女的红颜薄命以及封建家族走向崩溃的悲剧。

2022·北京高考真题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红楼梦》甲戌本第一回开头,作者自道书名说:

(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1)除了《红楼梦》外,这里还提到了小说另外四个书名。请从中任选三个,解释这些书名和作品内容有何关联。

(2)小说第五回中,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听到的仙乐套曲就叫《红楼梦》。今天的通行本也多以《红楼梦》为书名。结合作品内容,谈谈《红楼梦》作为书名的合理性。

【参考答案】

(1)答案示例:以《石头记》为名,是因为全书写了石头记录的自己红尘历劫的故事。以《情僧录》为名,是由于书中人物因情而参透世相,有助人解脱苦恼之意。以《风月宝鉴》为名,因其是小说中出现的道具,有规劝人去淫向善之意。以《金陵十二钗》为名,因“十二钗”是小说主要人物,凸显“为闺阁立传”之意。

【解析】  ……………

(2)答案要点:①“红楼”既可以象征富贵官宦之家,又可以象征闺阁。②“梦”象征了作家人生如梦的幻灭感。③书名中的温柔富贵与梦幻泡影,是对全书贵族家庭之衰亡与红颜薄命之悲剧的整体概括。

【解析】

分析《红楼梦》书名的合理性,需要将书名与书中内容关联。

首先解释“红楼”的含义。“红”在古代代表“女儿”,即女性;“楼”是深闺大宅;“红楼”是指住在深闺大宅中的女性,多指官宦人家的小姐。另外“红楼”与“朱楼”是近义词,古代的“红楼”是指 富豪权贵人家妇女所居的华丽楼宇,如白居易《秦中吟议婚》中就有“红楼富家女,金缕绣罗 襦”之句。而杜甫也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从字面上理解,“红楼”即“朱门”,都是富贵 家庭的代名词。由此,“红楼”既可以象征富贵官宦之家,又可以象征闺阁。而《红楼梦》写了 众多美好的女性形象,她们出身高贵,是官宦人家的小姐,她们才华横溢,能力出众,是作者 倾尽心力歌颂的对象,然而她们的结局却逃过不“悲剧”二字;另外书中所写“四大家族”更是权 势遮天的富贵大家族,故事正是写他们由盛而衰的必然命运。因此“红楼”涵盖了书中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人物。

“梦”则是“本书主旨”之所在。小说第五回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这是《红楼梦》全书的提 示。贾宝玉在太虚幻境里翻阅“金陵十二钗”图册,听仙女们演唱“红楼梦十二支曲”,饮美酒, 品香茗,跟“兼美”柔情缱绻,又有警幻仙姑和祖先之灵对他谆谆警戒,最后他落入万丈迷津, 这正是贾宝玉一生的简要概括。世上繁华、深情终不过大梦一场,恍然一梦,情海幻变,这是人生的真相。“梦”象征了作家人生如梦的幻灭感。红楼一梦,繁华终归于尽,书名中的温柔富贵与梦幻泡影,是对全书贵族家庭之衰亡与红颜薄命之悲剧的整体概括。

【现代文阅读】

【01《红楼梦》试题系列现代文阅读Ⅰ】

【2023届广东六校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在《红楼梦》,那可说而未经人说的就是那悲剧之演成。悲剧为什么演成?辛酸泪的解说在哪里?曰:一在人生见地之冲突,一在兴亡盛衰之无常。我们先说第一个。“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余者皆无大异。”仁者秉天地之正气,恶者秉天地之邪气,至于那第三种却是正邪夹攻中的结晶品。《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便是这第三种人的基型。普通分三种人为善恶与灰色。悲剧之演成常以这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是如此。《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悲剧之演成,既然不是善恶之攻伐,然则是由于什么?曰: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在为人上说,都是好人,都是可爱,都有可原谅可同情之处,惟所爱各有不同,而各人性格与思想又各互不了解,各人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话,不能反躬,不能设身处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悲剧就在这未通未遂上各人饮泣以终。这是最悲惨的结局。在当事人,固然不能无所恨,然在旁观者看来,他们又何所恨?希腊悲剧正与此同。国王因国法而处之于死地,公主因其为情人而犯罪而自杀,其妹因其为兄长而犯罪而自杀。发于情,尽于义,求仁而得仁,将何所怨?是谓真正之悲剧。善恶对抗的悲剧是直线的,显然的;这种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悲剧是曲线的,令人失望的。《红楼梦》写悲剧已奇了,复写成思想冲突的真正悲剧更奇,《红楼梦》感人之深即在这一点。

(摘编自牟宗三《<红楼梦>悲剧之演成》)

材料二:

鲁迅先生曾经说,“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有意义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正因为如此,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以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为例,她们认同不同的价值,选择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这些价值最后都无一例外地落空。《红楼梦》描述的毁灭,针对的不是某一种价值或人生,而是几乎所有的价值和人生。不是某一个人的毁灭,而是大观园的灰飞烟灭。《红楼梦》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悲剧作品,原因正在于这种彻底的毁灭。

构成悲剧的诸要素中,不幸和死亡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在欧洲,最早的古希腊悲剧表现了命运的不可抗拒,基于神的意志和人的性格,无奈或者悲惨的结局都无法避免。同时,其中蕴含的人对于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让悲剧充满了崇高的意味。而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人世间内在于人性和社会的矛盾,无一例外把罗密欧和朱丽叶、奥赛罗、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等主人公带入死亡。比较起来,《红楼梦》似乎更接近于莎士比亚作品。虽然有一个神话的背景,但整部小说描述的不过是处在欲望、情感、秩序、伦理、宗教之间的心灵冲突和生命挣扎,不幸和死亡贯穿其中。十二钗中,元春、迎春、秦可卿、王熙凤、林黛玉的生命各个不同,却都无法躲过香消玉殒的结局。而在十二钗之外,作者不断地安排着冯渊、贾瑞、林如海、宝珠、秦钟、秦业、金钏儿、尤三姐、尤二姐、晴雯等的死亡,让那些刻意营造的成功或者欢乐显得非常苍白和脆弱。每个人的悲剧被安放得自然而然又合情合理,更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

(摘编自王博《<红楼梦>的悲剧让美好的东西获得根基》)

材料三:

我认为《红楼梦》是康、雍、乾三朝的社会生活、社会矛盾、历史趋向的一个艺术的总概括和总反映。《红楼梦》里写了两种毁灭,一种是新生事物的毁灭,这就是贾宝玉、林黛玉爱情的毁灭;另一种是古老的荣国府、宁国府的毁灭。前者的毁灭是新的生命由于它还未成熟,经不起狂风恶浪的摧折而毁灭,但它健壮的根系和茁壮的幼芽仍在适宜的土壤里保存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有适当的气候,它会继续生长,最终长成大树;而后一种毁灭,是腐朽加腐烂,是生命的尽头,最终是化为粪壤,永远成为过去、不可能再生。

所以这两种毁灭,具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意义。前者反映的是历史前进的客观趋势,后者反映的是由荣、宁二府象征的那种腐朽势力的必然死亡。

曹雪芹的笔是非常狡狯的,他一再声称此书“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表面上说得非常好听,都是对封建皇帝和朝廷的歌功颂德,但一开头他就写了一桩贪赃枉法的人命案,同时带出了炙手可热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此开头,也就开始了他对封建社会的大揭露,大批判。贪赃枉法的贪官贾雨村,是全靠贾府一手提拔起来的,他枉断了薛蟠所犯的人命案以后,还直接向贾府和王子腾报告,这说明一切横行不法的事,都与“四大家族”有关。通过对这个具体的“贾”府的描写,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具体情况,而且“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这就是封建社会政治势力的一张关系网。所以“葫芦僧乱判”一案,实际上是对封建社会、封建官场的一个总揭露和总批判。

当然《红楼梦》最最动人之处,是贾宝玉、林黛玉的生死不渝的爱情和他们的爱情悲剧,《红楼梦》是以宝、黛的爱情悲剧来贯通全局的。这个爱情悲剧的内涵是誓死捍卫爱情和婚姻的自主、自择权,主张爱情和婚姻的自由。

(摘编自冯其庸《读<红楼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悲剧之演成常以善恶与灰色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只如此,还在兴亡盛衰之无常。

B.鲁迅认为有意义的人生一定要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因为只有如此,价值的毁灭才能构成真正的悲剧。

C.金陵十二钗认同的价值不同,选择的生活不同,但她们追求的价值和生活最后尽都落空,这体现了小说的悲剧性。

D.曹雪芹在《红楼梦》创作中虽有意规避“伤时骂世”,表面上对封建朝廷歌功颂德,但仍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的悲剧是各人性格、思想、见地、立场等方面上的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情有未通、欲亦未遂的真正的悲剧。

B.早期的古希腊悲剧蕴含着人在面对不可抗拒的命运时所表现出的对于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赋予悲剧以崇高的意味。

C.十二钗的悲剧各有不同,但从根本上看都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与莎士比亚的悲剧所反映的人性和社会的矛盾有相似点。

D.宝黛爱情的毁灭,反映了新生事物在历史前进中难逃灭亡的客观趋势,荣宁两府的毁灭象征着腐朽势力的必然死亡,两种毁灭的社会意义不同。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与《红楼梦》所体现的“真正之悲剧”不同的一项( )

A.《孔雀东南飞》 B. 《哈姆莱特》 C. 《雷雨》 D. 《边城》

4.材料二是如何增强论证说服力的?请从论证方法、语言、论据中选择两个角度加以说明。(4分)

5.材料一认为《红楼梦》的悲剧产生的原因,一是人生见地之不同,二是兴亡盛衰之无常。请结合三则材料,以“宝、黛爱情悲剧”或“宝、钗婚姻悲剧”为例谈谈自己的理解。(6分)

【答案】

1. C.【解析】 A.“惟《红楼梦》之悲剧,不只如此”错,曲解文意。根据原文“惟《红楼梦》之悲剧,不是如此”“《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可见,原文是“不是如此”,而非“不只如此”。B.“鲁迅认为有意义的人生一定要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错,曲解文意,“有意义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正因为如此,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这是作者的观点,而非鲁迅的观点。D.“有意规避'伤时骂世’”错,根据原文“他一再声称此书'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表面上说得非常好听……”可知,是表面上说“伤时骂世”,“有意规避”的说法错误。

2. D.【解析】“难逃灭亡的客观趋势”错,曲解文意,过于绝对。根据原文“《红楼梦》里写了两种毁灭,一种是新生事物的毁灭,这就是贾宝玉、林黛玉爱情的毁灭……前者的毁灭是新的生命由于它还未成熟,经不起狂风恶浪的摧折而毁灭,但它健壮的根系和茁壮的幼芽仍在适宜的土壤里保存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有适当的气候,它会继续生长,最终长成大树”可知,作者认为新生事物的毁灭是新的生命由于它还未成熟的缘故。而且只要有适当的气候,它会继续生长,最终长成大树。“难逃灭亡的客观趋势”说法曲解文意,且过于绝对。

3. B .【解析】根据材料一“悲剧之演成常以这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是如此。《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悲剧之演成,既然不是善恶之攻伐,然则是由于什么?曰: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分析可知,《红楼梦》的悲剧不是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而造就的悲剧。ACD中《孔雀东南飞》《雷雨》《边城》中的悲剧均源于社会以及个人之思想、性格、人生见地之不同,都未涉及善恶之攻伐。B.《哈姆莱特》讲的是克劳狄斯谋害了哈姆雷特的父亲,篡取了王位,并娶了国王的遗孀乔特鲁德,哈姆雷特王子因此为父王向叔叔复仇的故事。这已经涉及到了善恶之征伐。

4.①综合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如开篇引用鲁迅对悲剧的阐述,论证有力。②论证语言严谨。如“几乎所有的”“似乎更接近于”等,表述严谨。③论据选择典型,文中选择了莎士比亚悲剧和《红楼梦》以及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为论据,说服力强。

5.示例一:①宝、黛的爱情悲剧,主要源自于他们对自由爱情的追求与当时周围人的人生见地不同。贾府人看重封建大家族政治势力关系网的维系,而宝黛誓死捍卫爱情和婚姻的自主、自择权,主张爱情和婚姻的自由,最终的结局只能是毁灭。②宝、黛爱情是发生在古老的荣国府、宁国府这一大环境中的,封建大家族的兴亡盛衰直接影响到生活于其中的人物的命运,而这一腐朽势力的必然灭亡,也加剧了宝、黛的爱情悲剧。

示例二:①宝、钗的婚姻悲剧,主要源自于宝、钗二人的人生见地不同。宝玉追求自由本真,厌恶仕途经济,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而宝钗却理性现实,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支持者。二人志趣见地不同,最终也只能是悲剧。②宝、钗婚姻是发生在古老的荣国府、宁国府这一大环境中的,封建大家族的兴亡盛衰直接影响到生活于其中的人物的命运,而这一腐朽势力的必然灭亡,也加剧了宝、钗的婚姻悲剧。

【解析】

结合“《红楼梦》是以宝、黛的爱情悲剧来贯通全局的。这个爱情悲剧的内涵是誓死捍卫爱情和婚姻的自主自择权,主张爱情和婚姻的自由”分析可知,宝、黛追求爱情自由,而他们的这种追求与身边人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最终的结局只能是毁灭。

结合“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各人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话,不能反躬,不能设身处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悲剧就在这未通未遂上各人饮泣以终”分析可知,宝、钗的婚姻悲剧主要源自于宝、钗二人的人生见地不同。宝玉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而宝钗却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支持者。二人志趣见地不同,最终也只能是悲剧。

结合“《红楼梦》里写了两种毁灭,一种是新生事物的毁灭,这就是贾宝玉林黛玉爱情的毁灭;另一种是古老的荣国府、宁国府的毁灭”“后者反映的是由荣、宁二府象征的那种腐朽势力的必然死亡”分析可知,荣国府、宁国府的毁灭是“腐朽加腐烂,是生命的尽头,最终是化为粪壤,永远成为过去、不可能再生”,是必然的,而宝黛爱情是发生在古老的荣国府、宁国府这一大环境中的,封建大家族的兴亡盛衰直接影响到生活于其中的人物的命运,而这一腐朽势力的必然灭亡,也加剧了宝黛爱情的灭亡。

【现代文阅读Ⅱ】

01《红楼梦》试题系列·现代文阅读Ⅱ

【广东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联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节选)①

曹雪芹

又到探春院内。众人来了,探春冷笑道:“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他们所有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便命丫头们把箱柜、镜奁、妆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请凤姐去抄阅。凤姐笑道:“既然丫头们的东西都在这里,就不必搜了。”探春冷笑道:“你果然倒乖。连我的包袱都打开了,还说没翻。明日敢说我护着丫头们,不许你们翻了。你趁早说明,若还要翻,不妨再翻一遍。”凤姐知道探春素日与众不同的,只得陪笑道:“我已经连你的东西都搜查明白了。”周瑞家的等都陪笑说:“都翻明白了。”

那王善保家的素日虽闻探春的名,那是为众人没眼色没胆量罢了,那里一个姑娘就这样起来;况且又是庶出,他敢怎么。自己又是邢夫人的陪房,连王夫人尚另眼相看,何况别个?他便要趁势作脸献好,因越众向前拉起探春的衣襟,故意一掀,嘻嘻笑道:“连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没有什么。”一语未了,只听“拍”的一声,王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掌。探春登时大怒,指着王家的问道:“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你天天作耗,专管生事。如今越性了不得了。你打谅我是和你们姑娘那么好性儿,由着你们欺负他,就错了主意!你搜检东西我不恼,你不该拿我取笑儿!”凤姐、平儿等忙与探春束裙整袂,口内喝着王善保家的说:“快出去,不要提起了。”又劝探春休得生气。探春冷笑道:“我但凡有气,早一头碰死了!明儿一早,我先回过老太太、太太,然后过去给大娘赔礼。该怎么,我就领!”那王善保家的讨了个没意思,在窗外只说:“罢了,罢了,这也是头一遭挨打。我明儿回了太太,仍回老娘家去罢。这个老命还要他做什么!”探春喝命丫鬟道:“你们听着他说话!还等我和他对嘴去不成?”待书听说,便出去说道:“妈妈,你知点道理儿,省一句儿罢。你果然回老娘家去,倒是我们的造化了。只怕你舍不得去。你去了,叫谁讨主子的好儿,调唆着查考姑娘,折磨我们呢?”凤姐笑道:“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仆。”探春冷笑道:“我们做贼的人,嘴里都有三言两语的。就只不会背地里调唆主子!”平儿忙也陪笑解劝,一面又拉了待书进来。周瑞家的等人劝了一番。凤姐直待服侍探春睡下,方带着人往对过暖香坞来。

遂到惜春房中来。因惜春年少,吓的不知当有什么事,故凤姐也少不得安慰他。谁知竟在入画箱中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来,又有一副玉带板子并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因问是那里来的,入画只得跪下哭诉真情,说:“这是珍大爷赏我哥哥的……”惜春说:“我竟不知道。这还了得!……嫂子别饶他这次方可……嫂子若饶他,我也不依。”凤姐道:“素日我看他还好。谁没一个错,只这一次。二次犯下,二罪俱罚。”

来迎春房内时,迎春已经睡着了,遂往丫鬟们房里来。因司棋是王善保的外孙女儿,凤姐倒要看看王家的可藏私不藏,遂留神看他搜检。先从别人箱子搜起,皆无别物。及到了司棋箱子中搜了一回,才要盖箱时,周瑞家的伸手掣出一双男子的锦带袜并一双缎鞋来。又有一个小包袱,打开看时,里面有一个同心如意并一个字帖儿。一总递与凤姐。凤姐看那帖子是大红双喜笺帖,是司棋表弟潘又安的。这王家的一心只要拿人的错儿,不想反拿住了他外孙女儿,又气又臊,只恨没地缝儿钻进去。凤姐只瞅着他嘻嘻的笑,向周瑞家的笑道:“这倒也好。不用你们作老娘的操一点儿心,他鸦雀不闻的给你们弄了一个好女婿来,大家倒省心。”周瑞家的也笑着凑趣儿。王家的气无处泄,便自己回手打着自己的脸。凤姐带了人,拿了赃证回来,且自安歇,等待明日料理。

(有删改)

【注】①选自《红楼梦》第74回。因贾母的丫鬟傻大姐在大观园内拾到了绣春囊(青年男女表示情意的一种信物,是绣有暧昧图案的香囊),被贾赦之妻邢夫人得到,交给了掌管贾家内政大权的贾政之妻王夫人。王夫人盛怒之下,责问当家人王熙凤之后,又下命令对住在大观园里的丫鬟、婆子们进行突击搜查。

6. 下列对节选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抄检大观园时,王善保家的冲在前面,却被探春打了一个巴掌,随后又查出了自己的外孙女司棋的情事。这样的情节设置非常巧妙。

B. 贾探春打王善保家的一巴掌在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的同时,也表达出对这次抄检行为的极大愤怒。

C. 回目中“惑奸谗”三个字暗示着曹雪芹的情感倾向。文本通过人物对话和具体情节设置等,让读者体会到作者对这次抄检传达出的不赞同的态度。

D. 选文故事表现了贾探春和王善保家的之间那种势不两立的仇恨对峙,折射出当时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7. 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凤姐说“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仆”这句话,其用意是说主人和仆人有着一样的个性。

B. 贾探春在婢仆前竭力维护自己的威信与尊严。“心内没有成算的”王善保家的不懂得这一点,动手动脚,所以当场挨了一巴掌。

C. 选文中贾探春与贾迎春面对凤姐等人时有不同的答话和语气,说明二者的阶级地位和性格特点是截然不同的。

D. 选文结尾写王善保家的在凤姐、周瑞家的等人的调侃中泄气打脸,这一细节说明她带人查抄大观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8.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贾探春、贾惜春和王熙凤的形象特点。

9. 选文是怎样通过其他人物的表现来侧面烘托贾探春这一形象的?

【答案】

6. D 【解析】 D.“折射出当时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错,选文通过贾探春和王善保家的之间那种势不两立的对峙,重在表现探春“玫瑰花”一样不惧权势的胆识。王善保家的虽然自恃身份尊贵,但根本上讲,她仍然属于贾府的“婆子”,是侍女一级。探春虽为庶出,但属于“主子”,且王熙凤都对探春有所顾忌。如果反映等级制度的森严怎可能会王善保家的拉起探春的衣襟这一情节。

7. C 【解析】C.“二者的阶级地位和性格特点是截然不同的”错,探春是嫡出,王熙凤是贾琏之妻,二者在贾府都属于“主子”,都是封建地主阶层,阶级地位并无不同,只是二人性格不同。

8. 贾探春:能够洞察贾府的危机,有远见;敢于抗争,性情刚烈。

贾惜春:年小怕事,主动与丫鬟入画撇清关系,做事有点决绝。

王熙凤:说话得体,做事周全,城府极深,能见机行事。

【解析】(1)贾探春:

根据“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可知,其能够洞察贾府的危机,有远见;

根据“一语未了,只听'拍’的一声,王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掌”可知,敢于抗争,性情刚烈。

(2)贾惜春:

根据“因惜春年少,吓的不知当有什么事”可知,年小怕事;

根据“我竟不知道。这还了得!……嫂子别饶他这次方可……嫂子若饶他,我也不依”可知,主动与丫鬟入画撇清关系,做事有点决绝。

(3)王熙凤:

根据“凤姐知道探春素日与众不同的,只得陪笑道:'我已经连你的东西都搜查明白了。’”可知,说话得体;

根据“凤姐、平儿等忙与探春束裙整袂,口内喝着王善保家的说:'快出去,不要提起了。’”可知,能见机行事;

根据“故凤姐也少不得安慰他”“素日我看他还好。谁没一个错,只这一次。二次犯下,二罪俱罚。”可知,做事周全;

根据“凤姐倒要看看王家的可藏私不藏,遂留神看他搜检”可知,城府极深。

9. ①通过凤姐、周瑞家的和平儿等人对贾探春的陪笑、解劝甚至服侍,侧面表现贾探春的刚烈性格。

②通过写王善保家的自恃身份尊贵等心理活动,侧面表现出贾探春具备不惧权势的胆识。

③通过对丫鬟待书呵斥王善保家的描写侧面写贾探春的能言善辩。

【解析】

根据“待书听说,便出去说道:'妈妈,你知点道理儿,省一句儿罢。你果然回老娘家去,倒是我们的造化了。只怕你舍不得去。你去了,叫谁讨主子的好儿,调唆着查考姑娘,折磨我们呢?’凤姐笑道:'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仆。’”可知,本处通过丫鬟待书呵斥王善保家的描写以及王熙凤对待书的评价侧面写贾探春的能言善辩;

通过王善保家的心理活动“自己又是邢夫人的陪房,连王夫人尚另眼相看,何况别个?”点出王善保家的自恃身份尊贵;但是“王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掌”,可见,王善保家的所谓“尊贵”在探春眼里,不值一提,本处通过写王善保家的自恃身份尊贵等心理活动,侧面表现出贾探春不惧权势的胆识;

根据“凤姐知道探春素日与众不同的,只得陪笑道……周瑞家的等都陪笑说……”“平儿忙也陪笑解劝”“凤姐直待服侍探春睡下,方带着人往对过暖香坞来”可知,过凤姐、周瑞家的和平儿等人对贾探春的陪笑、解劝甚至服侍,侧面表现贾探春的刚烈性格。

【语言文字运用】

《红楼梦》试题系列·语言文字运用(一)

(共5练)

【01《红楼梦》试题系列·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看似平常的句子却隐藏着多少()的故事与情感。他乡遇故知,偏偏又是在“落花时节”。人们由暮春时分的落花之景联想到青春流逝,正是由自然景物(   )的生命感受。青春以比年华,花红借喻红颜,皆是诗文常用之典。《红楼梦》别名《金陵十二钗》,曹雪芹披阅于悼红轩,“悼红”二字亦点其题。书中描写大观园女子们占花名行令,以花的特性、寓意暗示了人的性格、命运。春光美好却短暂,鲜花娇艳难(   ),恰如妙龄女子红颜易老,年华易逝。

林黛玉正因为花落与人亡的情感联系,葬花成为一个“悼红”的重要仪式,作为花与人的结合体对暮春的感伤最为敏感。“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一阕《葬花吟》诉尽(   )之情。黛玉葬花,以物体人,安葬的是花魂,悲悼的却是即将夭亡的自己。前生为护花使者的贾宝玉,如今是爱红的公子,在贾府中却常常因多情呵护而给身边的女子们带来不幸,往往因“爱红”而致“悼红”,就如挚爱黛玉却不能守其一生,__________________。同为葬花,林黛玉安葬落花,让它们“质本洁来还洁去”,也表明自己的生命观;贾宝玉则更多是感于失去的遗憾,为“护花”的无能为力而懊丧、痛惜。

17.依次在文中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语或成语。

18.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9.根据上文提示,在文中横线处续写两句话。要求选例恰当,并与前一句构成排比。

【答案】

17.耐人寻味  触发  保鲜    伤春惜红

第一处,此处“看似平常的句子却隐藏着”什么样的深意,用一个形容词来修饰“故事与情感”,可填“耐人寻味”,耐人寻味:形容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思索。

第二空,此处“人们由暮春时分的落花之景联想到青春流逝,正是由自然景物”引发的“生命感受”,可填“触发”。触发:因触动而激发起某种反应或引发出的某种心境、情绪,主要指感触上的。

第三空,此处是说“春光美好却短暂,鲜花娇艳难”保持新鲜,可填“保鲜”。保鲜:保持蔬菜、水果、肉类等易腐食物的新鲜。

第四空,此处是说“《葬花吟》诉尽”美好的事物易逝的感伤,应填“伤春惜红”。伤春惜红:为春光等美好的事物容易逝去而感伤。

18.正因为花落与人亡的情感联系,葬花成为“悼红”的一个重要仪式。作为花与人的结合体,林黛玉对暮春的感伤最为敏感。

原句的语病是1.结构混乱,偷换主语,要把第一句的主语“林黛玉”删掉;2.成分残缺,要在“对暮春的感伤最为敏感”之前,添加主语“林黛玉”。

可改成:正因为花落与人亡的情感联系,葬花成为“悼红”的一个重要仪式。作为花与人的结合体,林黛玉对暮春的感伤最为敏感。

19.怜爱晴雯却无法保其平安,喜欢金钏却无力护其善终

解析:根据前一句“就如挚爱黛玉却不能守其一生”分析,“就如”是引出后面所举的事例,内容上,是论证前句观点“爱红的公子,在贾府中却常常因多情呵护而给身边的女子们带来不幸,往往因'爱红’而致'悼红”。句式上,“挚爱黛玉”,是动宾结构的四字短语;“却不能守其一生”,是“悼红”的表现,句式上是“却不能(无法、无力)+动宾结构”。据此仿写即可。

【02《红楼梦》试题系列·语言文字运用】

【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2022年秋季高三年级10月联考】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本题共三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红楼梦》就是以元春省亲、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黛死钗嫁等重大事件为分水岭,  ,         ,     ,       。刘姥姥三进大观园,贾府里宝钗、凤姐、宝玉、贾母四个生日的安排,都起了重要作用,标志着爱情婚姻悲剧和家庭衰败的过程。甚至整个大观园的景色,也随着贾府的盛衰和宝黛爱情悲剧的发展而变化。

20. 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   )

①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线索可以从这幅天然的织锦中抽得出来

②条理清晰,首尾连贯

③各个事件互为因果,连环勾牵,毫不间断

④把大大小小的事件和人物组织起来

A.④③②①    B.③①②④    C.②①④③    D.④②③①

21. 学校话剧社准备在艺术节表演《红楼梦》,拟在《红楼梦》剧中编入能体现“差序格局”典型场景的几出戏。下列是编剧李华打算选编的场景,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3分) (   )

A. 雨村判案     B.元春省亲     C. 香菱学诗     D. 探春理家

22. 学校戏剧节排演《红楼梦》,请你为林黛玉的扮演者租借一套戏服。租借处只剩大红、纯白、淡绿的三套,你会选择哪一套?请选择并说明理由,要求:阐释色彩内涵,解说黛玉形象或经历。 ( 6 分 )

20、D【答案】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文段第一大句谈《红楼梦》的结构严谨,内容前后勾连。文段首句主语为“《红楼梦》”,则排在首位的句子主语应是《红楼梦》,结合“以元春探亲、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黛死钗嫁等重大事件为分水岭”,应接“把大大小小的事件和人物组织起来”,排除BC;对应“把大大小小的事件和人物织起来”,后面应接呈现的特点,即②“条理清晰,首尾连贯”;③句为整体特点,①句为总结句,应放在最后,而排除A。 故选D。

2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解答时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差序格局”。“差序格局”是费孝通提出的,发生在亲属关系、地缘关系等社会关系中,以自己为中心像水波纹一样推及开,愈推愈远,愈推愈薄且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社会格局,且它随自己所处时空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圈子。中国乡土社会以宗法群体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是一种差序格局。在差序格局下,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结成网络。这就像把一块石头扔到湖水里,以这个石头(个人)为中心点,在四周形成一圈一圈的波纹,波纹的远近可以标示社会关系的亲疏。故选C。

22、答案示例一:

我选纯白。①白色是素雅之色。林黛玉丧母后被送到姥姥家寄养,柔弱多病、寄人篱下,孤高清冷。②白色是纯洁之色,如诗句《咏海棠》中“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身洁白表现出黛玉不慕荣华、冰清玉洁的品性。③白色是冷色调,预示了她“质本洁来还洁去”“冷月葬花魂”的悲惨结局,更能唤起人们对这位少女命运的同情。(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答案示例二:

淡绿最合适。①淡绿色是草木之色。能令人联想到大自然草木的清新之气,而林黛玉本是为还泪而来的绛珠草化身。②淡绿色是竹之色。黛玉居于潇湘馆,号“潇湘妃子”,与宝玉有木石前盟,从不说有关仕途经济的“混账话”,如同君子竹般超凡脱俗。③淡绿色是青春之色。符合少女青春美好的年龄特点,还能充分体现世外仙姝高雅灵秀的书卷气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答案示例三:

我选大红。①小说作者曹雪芹对林黛玉的着装描写较少,仅有的几次服饰基调以大红色为主。②按照小说设定,林黛玉前世为绛珠仙草,贾宝玉则是赤霞宫神瑛侍者,“绛”和“赤”都是红色,有炽烈、热情之意。③红色有赤诚、忠贞的内涵,宝玉黛玉同属“情痴”,心心相印,不被浊世所染而葆有赤子情怀。两者炽热诚挚的爱情成为《红楼梦》中的一抹亮色,它的毁灭更使观众触目伤怀。(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古诗阅读】

《红楼梦》试题系列·古诗鉴赏

紧跟高考 最新试题  精心选取  解析完备

部分展示

01【《红楼梦》试题系列·古诗鉴赏】

十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咏月①

(清)曹雪芹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菩萨蛮

(南宋)朱淑真②

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

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

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

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注]①《咏月》为《红楼梦》人物香菱所作。②朱淑真,南宋女诗人,生于仕宦家庭,博通经史,尤工诗词,相传嫁给俗吏,为丈夫冷落。

1.香菱拜黛玉为师学诗,下列学诗原则不是黛玉认可的一项是(     )

A.格调规矩是末事,以词句新奇为上。

B.学诗先从盛唐诗歌入手,多读多品。

C.学诗者要品读出诗歌的传承与化用。

D.新学诗者应从含义浅近的诗句读起。

2.对两首作品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香菱诗的首联、颔联集中笔墨描绘出月色的朦胧清淡。

B.香菱诗的颈联分别塑造了旅人思乡和闺妇思夫的形象。

C.朱淑真词用颦眉未变而愁闷新添表现愁绪的连绵不断。

D.朱淑真词用深夜流萤的点点荧光表现深沉清幽的意境。

3.请结合香菱、朱淑真的生平,分析两首作品画线句运用“月亮”意象表达的情感。

【答案】1.D (“新学诗者应从含义浅近的诗句读起”不是黛玉认可的学诗原则,根据《红楼梦》里“香菱学诗”情节中,林黛玉给香菱挑了这么三个人的诗打底,“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读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二百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由此可知,新学诗者不可读浅近的诗句,可先读王维五言律,再读杜甫七言律,次再李白七言绝句,揣摩名家诗作的写法。)

2.A   (“描绘出月色的朦胧清淡”错误,香菱诗的首联、颔联“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大意是月亮的光华谁也难把她遮掩,她倩影多娟美可质地多清寒。广袤的原野一片银色,传来捣衣声阵阵,雄鸡报晓,残月仍挂天边。描绘出月色的清晰可见而非朦胧清淡。)

3.“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大意是惹得月宫里寂寞的嫦娥也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不使人们永远团圆。此时香菱已是薛蟠的小妾,而薛蟠远在江南,诗中“月亮”写出了香菱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思念和只身一人的孤独之情。“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大意是抬头望着天空一轮明月,想必是明月也怜惜我的忧愁,不忍变圆满。相传词人朱淑真嫁给俗吏,为丈夫冷落,此词“月亮”表达出了词人的自我安慰和空虚寂寞的情怀。

【解析】香菱才情横溢,却是薄命女子,终不幸沦落为粗鄙陋俗的呆霸王薛蟠之小妾。此时丈夫薛蟠远在江南。“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大意是惹得月宫里寂寞的嫦娥也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不使人们永远团圆。薛蟠虽然与她并无和谐恩爱之情份,但从名份上来说,他毕竟还是她的丈夫,何况香菱除了他以外,并无一个亲人。所以,诗中“月亮”蕴含着香菱对远在他乡的丈夫的思念和只身一人的孤独之情。

注释中提到朱淑真“南宋女诗人,生于仕宦家庭,博通经史,尤工诗词,相传嫁给俗吏,为丈夫冷落”,“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大意是抬头望着天空一轮明月,想必是明月也怜惜我的忧愁,不忍变圆满。词中“月亮”蕴含着朱淑真空虚寂寞的情怀及自我安慰。

THE END
0.曹雪芹《红楼梦》上下全原著PDF版电子版全文云盘资源网盘下载《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由曹雪芹创作。它被誉为“封建时期的百科全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原著全名为《红楼梦》,亦有别名《石头记》和《梦中梦》等。 📢提示:下载链接地址在图片下面👇👇,往下翻就行👇 原著PDF版电子版下载链接: 网盘链接:https://pan.quark.cn/s/fd45https://www.jianshu.com/p/152e2c8c62f7
1.《红楼梦》原著原文讲解导读完本汇总原著实体书及红楼画册见文末“阅读原文” 侧重小说艺术的神话构架、人物塑造、文字风格、叙事手法、观点运用、对话技巧、象征隐喻、平行对比、千里伏笔,吉劭居与你一起品读《红楼梦》这本旷世经典 点击回目↓↓↓打开收听: 001回上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001回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1203/14/53708338_1058660693.shtml
2.红楼梦原文●第二十三回红楼梦原文●第二十三回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https://m.sohu.com/a/163522975_488436
3.红楼梦完整版在线免费阅读红楼梦小说《红楼梦》的中心内容是描写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这一悲剧是非同凡响的,它突破了“花园幽会,私订终身,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的“大团圆”陈套。宝黛悲剧只是《红楼梦》中惊心动魄的主要一幕,与其相映照的,如晴雯、尤三姐、鸳鸯之死于抗争,妙玉、惜春之遁入空门,平儿、香菱之沦为婢妾,甚https://fanqienovel.com/page/7312776649873820684
4.红楼梦(曹雪芹)最新章节在线阅读红楼梦 曹雪芹 古典名著|完结 9.2分 178人点评 5万人 正在阅读 7万 人气值 89万字 字数内容简介 以错综复杂的清代上层贵族社会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18世纪上半叶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方方面面,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可谓一部百科全书式的https://t.shuqi.com/book/8759632.html
5.红楼梦原著(曹雪芹高鹗)红楼梦原著免费全本阅读《红楼梦原著》最新章节 后周纪五 后周纪四 后周纪三 后周纪二 后周纪一 后汉纪四 《红楼梦原著》正文 周纪一 周纪二 周纪三 周纪四 周纪五 秦纪一 秦纪二 秦纪三 汉纪一 汉纪二 汉纪三 汉纪四 汉纪五 汉纪六 汉纪七 汉纪八 汉纪九 汉纪十 汉纪十一 汉纪十二 汉纪十三 汉纪十四 汉纪十五 汉https://www.qugeku.com/book/k1179258.html
6.红楼梦原著阅读脂砚斋《红楼梦》内容摘要:[红楼梦/曹雪芹著]书籍介绍: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小说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是这段历史生活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章节内容开始-------上卷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https://u.xinremenxs.com/book/57_3733132_54527662.shtml
7.红楼梦原著在线阅读免费《红楼梦》的原著可以在线限免阅读。 【答案问题点击举报反馈】·答案由 AIGC 生成 热门搜索更多 a b c d e f g h 爱上糙汉大叔的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暧昧关系小说章节免费阅读 暗黑神族穿越小说推荐男主 爱情是要淋雨的小说结局怎么样呀免费阅读 https://www.hongxiu.com/ask/qzfclhvfoiq
8.曹雪芹红楼梦原著在线阅读《红楼梦》最新章节:《红楼梦》最新章节 第一二零回 甄士隐详说太虚情 贾雨村归结 2025-02-10小说简介:《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其原名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高鹗续(https://p.xinremenxs.com/book/57_1227954_52551397.shtml
9.红楼梦红楼梦原著历史名著由hao86精选整理而成,供您在线阅读《红楼梦》原著!https://www.hao86.com/guji_mulu_%E7%BA%A2%E6%A5%BC%E6%A2%A6/
10.红楼梦完整版在线免费阅读红楼梦小说《红楼梦》前八十回由曹雪芹所写,后八十回据说由高鹗续写。《红楼梦》在写作的过程中就以抄本的形式流传,因此版本很多,现在的版本一般都是以书商程伟元所修订的程甲本或程乙本为模本。《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长篇巨著,同时也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和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红楼梦》以https://fanqienovel.com/page/7367280402571987993
11.红楼梦原著小说在线阅读在线阅读"红楼梦原著小说在线阅读"简介: 关于红楼梦易读本:专为初次接触此着作的读者及在校学生量身打造,旨在消除阅读障碍,提升理解效率。这是一部以原着为蓝本,悉心编撰而成的白话版本小说,其核心理念在于:在精准传递作者原意的基础上,力求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助力广大读者更轻松、深入地领悟书中的精髓。我们深知,尊重原作http://www.wmyx.org/post/131479910.html
12.红楼梦原著在线阅读白话文《红楼梦白话文》《红楼梦白话文》书评精选 星辰🐬 顾尧尧你个心机男,大傲娇! 星辰🐬 莫名觉得这王薇有那么一丝丝可爱,咳 星辰🐬 快点恢复记忆吧!!! 星辰🐬 进展太慢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星辰🐬 放顾娇娇出来溜溜啊!!! 星辰🐬 一拳一个王薇薇牌嘤嘤怪 星辰🐬 一条蛇居然也这么戏多https://r.xinremenxs.com/book/57_5724118_39321767.shtml
13.红楼梦原著全文阅读白话文《红楼梦白话文》《红楼梦白话文》书评精选 zssq7648 非常的好看好看,非常有意思 美梦初醒 求更新!!!(♡˙︶˙♡) 七夜 挺好 如果是独宠就更好了 顶安格斯 你爷我姓楚 不想说了,剽窃别人的作品……哎 飘渺孤鸿影 很新颖,迫不及待的想看下去。期待中! 两面.💜 这么好看的书⊂((・▽・))https://t.xinremenxs.com/book/57_5724118_54527609.shtml
14.红楼梦原著全文阅读免费白话文《红楼梦白话文》《红楼梦白话文》书评精选匿名书友 耳胖子的书,已经是位很好的大神了,不知道你们认不认识,这本书全e搞笑,爽文发展。希望耳根大大别突然来了一个转变,黑化。啦啦啦啦。 匿名书友 推荐指数:⭐⭐⭐⭐这本书可以说是装逼装的很令人佩服!很有幽默感,读这本书的时候真的是笑声不停啊,耳根写的书总是https://y.xinremenxs.com/book/57_5724118_54527614.shtml
15.红楼梦在线阅读原著白话文《红楼梦白话文》《红楼梦白话文》书评精选 风筝舞玄幻游戏推荐 薪意的又一部力作,高能,带上沈凝儿,高智商开挂微生物又又又又又又又来装笔了,继承《神书》的一贯风格,有些烧脑(不承认智商低!),各种与系统斗智斗勇,黑心,嗯,一样的。谨以此推荐《高能来袭》。 松子13年老书虫 这本书挺有新意的,系统流,可是却不会让https://x.xinremenxs.com/book/57_5724118_54527873.shtml
16.《[红楼梦]黛玉有原著》清茶无泉晋江文学城№1 网友:默亚 评论: 《[红楼梦]黛玉有原著》 打分:0 发表时间:7年前 所评章节:33 大大最近没有更新了,说好的日更呢,哭哭Q_Q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和完结评分][回复] №2 网友:红衣 评论: 《[红楼梦]黛玉有原著》 打分:2 发表时间:7年前 所评章节:33 我们也爱你?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和https://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2757633
17.《红楼梦》小说免费在线阅读作者曹雪芹《红楼梦》,成书于清代乾隆年间,章回体古典长篇小说,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合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一,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红楼梦》,又称《石头记》 ,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是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红楼梦》后四十回多人为由高鹗续成。书中https://sdmz.org/hongloumeng/
18.足本共924页红楼梦原著无障碍阅读学生版曹雪芹原版完整版青少年足本共924页 红楼梦原著无障碍阅读学生版曹雪芹原版完整版青少年版初高中生课外阅读书籍四大名著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文言文夹注 万卷图书专营店2-916lj¥21.80 (3.98折) 降价通知 定价¥54.80 限时抢 暑假阅读 暂无评分 0人评分精彩评分送积分 作者 曹雪芹 查看作品 出版 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年01月 查看作品 http://product.m.dangdang.com/11292483945.html
19.红楼梦原著高中阅读高中版初中生小学生版青少年版白话文书高一上当当云步书香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红楼梦原著高中阅读高中版初中生小学生版青少年版白话文书高一上册课外书籍白话文人民文学名著课外书》。最新《红楼梦原著高中阅读高中版初中生小学生版青少年版白话文书高一上册课外书籍白话文人民文学名著课外书》简介、书评、试读、http://product.dangdang.com/12300015465.html
20.《红楼梦》小说原文全集在线阅读《红楼梦》以错综复杂的清代上层贵族社会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荣衰的描写,展示了18世纪上半叶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方方面面,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俗人情,可谓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https://hongloumeng.5000yan.com/
21.《红楼梦原著版完整无删减注释丰富定本(套装上下全2册)人文版中国红楼梦原著版完整无删减注释丰富定本(套装上下全2册)人文版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四大名著1-9年级小学初中高中必读书单语文推荐阅读古白话文人民文学出版社 小说 [前八十回]曹雪芹著,(后四十回)无名氏续 程伟元,高鹗整理 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注著 https://item.jd.com/10008245.html
22.红楼梦全文《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新版通行本前八十回据脂本汇校,后四十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https://www.gushiwen.cn/guwen/book_46653FD803893E4https://m.gushiwen.cn/guwen/book_105.aspx
23.红楼梦最新章节红楼梦全文免费阅读《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位居“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全书前八十回由清代小说家曹雪芹所作,后四十回由高鹗续成。这部中国文学史上的鸿篇巨制,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伟大的艺术成就和深远的文化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https://www.bqg15.com/article/88941/
24.红楼梦在线阅读,红楼梦章节目录txt下载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第二十九回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第三十回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 第三十一回 撕https://www.mingzhuxiaoshuo.com/mingqing/4/
25.《红楼梦》(程乙本)原著120回朗读全集汇总程乙本实体书及画册见文末“阅读原文” 公众号后台发送红楼梦原著收听往期 配图 选自《梦影红楼》,辽宁旅顺博物馆藏 《孙温绘全本红楼梦》画册 。点我:解密孙温红楼画册。 001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002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003托内兄如海荐西宾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https://www.360doc.cn/article/71632758_1055384238.html
26.红楼梦(全四册)pdf,mobi,epub,txt,百度云盘|百度网盘|免费下载|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目录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三回 托内兄如海酬训教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https://read678.com/book/index/2441
27.俞晓红教授谈《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从编著目的和读者定位看,一种是为高中生自主阅读提供学习任务书,或以《红楼梦》原著为主体,或摘录原著文本和学者论文,研制由导读、伴读、研读、检测等元素组成的教材式读本,有的则是从阅读指导、文本研读、任务驱动层面搭建整本书阅读教学总盘。另一种是为高中语文教师教学提供教案课例,或以“青春与毁灭”为主题,https://www.ccpph.com.cn/rms_dsh/rms_dsh_rmlm/rmlm_ydkx/202310/t20231027_370562.html
28.红楼梦原著播讲曹雪芹静昕有声小说下载,懒人听书官网红楼梦|原著播讲完结 评分: 原著:曹雪芹 主播:静昕 类型:古典文学 章节:355 大小: 时长:225191 最后更新:2022-10-20 5万播放 书籍章节 更新时间:2022-05-071第1集_女娲顽石到人间(原著播讲) 更新时间:2022-05-072第2集_甄士隐梦幻识通灵(女主播温暖细润) https://www.lrts.me/book/64250968
29.红楼梦原著小说在线阅读免费《红楼梦》原著小说可以限免在线阅读。有多个网站提供了《红楼梦》的全文限免阅读,但具体的免费听书平台或网站没有提及。https://www.hongxiu.com/ask/qpegtgthviq
30.红楼梦(曹雪芹)红楼梦最新章节TXT下载《红楼梦》写于曹雪芹凄凉困苦的晚年,原名《石头记》,基本定稿80回,曾以手抄本流传。1791年,程伟元、高鹗第一次以活字版印刷出版,全书120回,书名改为《红楼梦》。小说写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从中表现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渐趋崩溃的社会真实内幕,反映了那个时代https://www.aixiawx.com/15/15681/
31.红楼梦原著小说在线阅读免费在线阅读《红楼梦原著小说在线阅读免费》是作者空谷音写的一篇好看的小说,延续着作者过往风格,人物栩栩如生,故事也是恬淡温馨,作者文字功底深厚,家长里短读着很有味道。http://www.wmyx.org/post/131479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