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真正作者究竟是谁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本文的重要结论:红楼梦的真正作者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僧人

红楼梦的真正作者、唯一作者:曹颙(1692-1764或者1767,曹寅之子,北京曹雪芹之父)。曹雪芹只是《红楼梦》的传书人。

尽管在红楼梦书内书外,曹雪芹可能是红楼梦作者的证据,多于其他可能的作者的证据,但仍然不能让很多研究者信服,而普通读者分辨不了真伪,则只能选择相信权威。不同观点的研究者之间彼此难以沟通和达成共识。那么,这个现象的里面则必然有其值得认真考查的原因,说明北京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证据并不充分和可靠。

时间线索,在考证、考查、研判事件中极为重要,它是判断一个人有没有“作案”时间和“作案”条件的最重要依据。譬如旧红学索隐派中有一种观点(以王梦阮先生为代表),认为《红楼梦》“'全为清世祖与董鄂妃而作,兼及当时的名王奇女’;'董鄂妃即是秦淮名妓董小宛’”;而清世祖顺治即是书中的贾宝玉。但是,经孟莼荪先生的《董小宛考》严密考证:清世祖出生时,董小宛已经15岁了;董小宛病死时年28岁,此时顺治帝年方14岁;顺治去世时年18岁,此时董小宛已经去世四年了。因时间跨度大、年龄差太大,证明他们之间没有交集,更没有情感交集。(胡适.红楼梦考证.北京: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出版社,2016.7,第1-2页)。如果不考察时间线索,有的研究者很容易被一两个相似项迷惑,忽视了更多的可靠证据,而偏离了正确答案。

胡适先生和旧红学的学者们犯了一个共同的错误,就是:严重地脱离了或者误解了小说文本和脂批,过多地依赖外在的资料和主观推断,严重地忽略了北京曹雪芹不具备写作红楼梦的时间条件。不单是他们,广大的研究者和读者,也只是泛泛读之,并没有深切体会作者自云的“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其一,红楼梦作者的年龄和曹雪芹的年龄差更大,曹雪芹根本没有写红楼梦的时间条件。且看小说文本的本身:

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则自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

后面又有一首偈云: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简言之,红楼梦作者自己表明:我是于“半生”之际,开始写《石头记》的,而且写的是“身前身后事”,即自己(而不是他人)在世和去世后“曾历过”的事。谁能写去世后的事?只有不得已假死、不是真死的人才能写出这血泪文字。

何为“半生”?有人认为是三十或者三十多岁,还有人认为是四十或者四十多岁(理由是人生七十古来稀、人过四十大半辈),也有人认为是五十或者五十多岁。半生半世即五十或者五十多岁,这正是红楼梦作者自己观点。且看红楼梦作者自己的观点和用法:

1)甄士隐“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唤作英莲,年方三岁。……夫妻二人,半世只生此女……”(第1回)

此处,“年已半百”,才是“半世”。

2)王夫人:“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只有这个孽障……你替珠儿早死了,留着珠儿,也免你父亲生气,我也不白操这半世的心了。”(第33回)

红楼梦作者自己的年龄观,到了或者过了五十岁、至少将近五十岁,才算是“半生半世”。即使古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说“人生百年”,而五十岁及五十多岁才说半辈子了;若对一个三四十岁的人说“你这半辈子如何如何”,会被人讨厌的。

★年到半百,方称半世,在古今应是共识。譬如《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年已半百”,即言“半生”:

1)玄德曰:“吾年已半百,鬓发斑白;吴侯之妹,正当妙龄:恐非配偶。”(《三国演义》第54回  吴国太佛寺看新郎 刘皇叔洞房续佳偶)

2)却说玄德见孙夫人房中两边枪刀森列,侍婢皆佩剑,不觉失色。……孙夫人笑曰:“厮杀半生,尚惧兵器乎!”(《三国演义》第55回  玄德智激孙夫人 孔明二气周公瑾)

而人们所熟知的北京曹雪芹,莫说写红楼梦的时候不够“年已半百”或者“已将五十岁”,总共在世还不到五十岁,甚至于才四十岁许。

事实上,红楼梦作者写红楼梦时年已半百,而且花了至少十年时间才把小说主体写完,所谓“十年辛苦不寻常”,则已是六十余岁。

其二,根据作者自云和脂批,在人生经历上,北京曹雪芹根也根本不具备写红楼梦的条件。

按红楼梦作者自云“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而红学界普遍认为曹雪芹是一个“遗腹子”,即出生前就没有父亲了,更有兄长、弟弟。而作者在红楼梦书中化身的贾宝玉则是父母兄弟姐妹俱全。此一条又把曹雪芹排除在作者名单了。须记,红楼梦是作者自己写自己,不是儿子写父亲或者别人。

其三,据作者自云“此系身前身后事”,即自己死前、死后的事,说明作者曾经假死。北京曹雪芹实在是于红楼梦已基本成书的时候去世的,而且也没有任何证据说他假死,他绝不会写自己的“身前身后事”;他也没有资格写他没有经历的事情却说“经过”“见过”,“非经历过如何写得出”。

1)元妃省亲,实际就是暗写康熙南巡;同时也是暗写假死的曹顒偷着回家探亲。元妃省亲是在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晚上“戌初才起身”(晚上7点刚过)来贾府,“丑正三刻”(凌晨2:45)开始离开贾府,前后总共大约7个半小时。贾府无论在南京或者北京,元妃这种省亲时间都是“荒唐”的,在时间、过程上也是完不成的。却恰恰是真事,因为这是假死的曹顒晚上偷偷回家看望亲人,与家人团圆,“呜咽对泣”,且赶紧离开,回那“不得见人的去处”,“骨肉各方”。(第18回)

2)康熙最后一次南巡,曹雪芹还没有出生呐,何谈见过、经过。书云:

一时传人一担一担的挑进蜡烛来,各处点灯。方点完时,忽听外边马跑之声。己夹:静极故闻之。细极。一时,有十来个太监都喘吁吁跑来拍手儿。己夹:画出内家风范。《石头记》最难之处别书中摸不着。这些太监会意,庚侧:难得他写的出,是经过之人也。都知道是“来了,来了”,各按方向站住。

……茶已三献,贾妃降座,乐止。退入侧殿更衣,方备省亲车驾出园。至贾母正室,欲行家礼,贾母等俱跪止不迭。贾妃满眼垂泪,方彼此上前厮见,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个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泪。己夹:《石头记》得力擅长全是此等地方。庚眉:非经历过如何写得出!壬午春。(第18回)

……

戚总评:此回铺排,非身经历、开巨眼、伸大笔,则必有所滞墨牵强,岂能如此触处成趣,立后文之根,足本文之情者?且借象说法,学我佛阐经,代天女散花,以成此奇文妙趣,惟不得与四才子书之作者,同时讨论臧否,为可恨耳。

其四,作者是个和尚。戚序本回后总评,不单是把作者自己亲身经历证明出来,更是透露出作者就是一个和尚:“学我佛阐经”。

在第一回,脂批早就把作者的和尚身份说得很清楚了: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别,戚:这是真像,非幻像也。靖本眉批:作者自己形容。说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

红楼梦,本名石头记,又名《情僧录》,作者就是“石头投胎”,故曰《石头记》;而且作者就是一个和尚,一个情僧,故曰《情僧录》。这是真实的情况,而非幻想、臆断。

先入之见容易障碍研究者发现真理真相的目光,所以,对于否定和不利于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的文字就会视而不见,或者歪曲解释了。譬如,有的人否定脂批,有的人否定脂本,有的人否定程高本后40回,不一而足。

结论:北京曹雪芹,年龄、经历、身份,皆与红楼梦作者不合;北京曹雪芹,只是红楼梦的传书人、传播者而已!!

其五,曹雪芹实际只是一个传书人,没有人见过他写书,只是见他有红楼梦,这是极关键的事实。

一个有力的证据如下,第1回作者开卷自云: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第1回)

——请曹雪芹去传。

最后一回则云:

那人道:“你须待某年某月某日到一个悼红轩中,有个曹雪芹先生,只说贾雨村言托他如此如此。”说毕,仍旧睡下了。

那空空道人牢牢记着此言,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果然有个悼红轩,见那曹雪芹先生正在那里翻阅历来的古史。空空道人便将贾雨村言了,方把这《石头记》示看。那雪芹先生笑道:“果然是'贾雨村言’了!”空空道人便问:“先生何以认得此人,便肯替他传述?”(第120回)

曹雪芹的传书人身份,明白若此!为什么要托曹雪芹传播红楼梦?因为作者曹顒是为避债、避祸而假死,此为欺君罔上,属于大罪,难于露面,只好假托曹雪芹写书,实际是由曹雪芹传书。

曹雪芹的朋友们,从来只是见过曹雪芹那里有红楼梦,却从来没有见过他写红楼梦。须知:若是北京曹雪芹写红楼梦,那么十几年的写书生活,是个很艰苦、庞大的工程,哪个朋友不会亲眼见证、多次见证呢?但事实是:曹雪芹的朋友们在诗词记载中,并没有确切地提到曹雪芹写作红楼梦。正是做了和尚的曹顒躲在“葫芦庙”里“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在那里做“假语存”“真事隐”的勾当呐!写好后,便要“焚稿”,这就是红楼梦只见抄本、罕见稿本的原因。

120回全本红楼梦,前后一贯,最后真相大白。红楼梦前八十回,“假作真时真亦假”,“以假作真”,主要写“身前事”,锦衣纨绔、饫甘餍肥,文采辉煌,华丽好看;后四十回,“假去真来真胜假”(第116回),重在写“身后事”,故事悲戚,辞藻乏善,俗眼观之,判为续书。

作者曹顒,1715年正月假死之时23岁,当年春夏季,儿子曹雪芹才出生;经13年,公元1728年,江宁织造郎中曹頫(fǔ)(正五品)因巨额亏空,曹家才被雍正治罪抄家。被雍正抄家,在外表看来,这就是曹顒的“身后事”啦。曹顒假死出家,半生之际(约1742年)著书,谁人替他传述?唯有亲生儿子曹霑最可靠吧。为了不把作书人的名号“雪芹”埋没,只好父子同号而已。

历史就是这样的跟人们开玩笑:红楼梦作者到底是谁,也经历了“以假作真”的百年;现在,真相大白,“假去真来”,人们继续“以假作真”呢?还是抛弃成见、误见,回归真相呢?掩卷深思……

结论:北京曹雪芹,年龄、经历、身份,皆与红楼梦作者不合;北京曹雪芹,只是红楼梦的传书人、传播者而已!!

THE END
0.红楼梦作者与人物简介红楼梦作者与人物简介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又名《石头记》《金玉缘》。 作者简介: 曹雪芹(1724—1764),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籍河北省丰润县。清初,入满洲正白旗籍。他本人生于南京。 https://mip.ruiwen.com/wenxue/hongloumeng/32326.html
1.石破天惊!有人说《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冒辟疆《红楼梦》的作者是谁?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快速答出“曹雪芹”。然而,曹雪芹对《红楼梦》的“著作权”正在受到挑战。一篇名为《石破天惊,红楼梦的作者是冒辟疆?!》的报道在微信朋友圈刷屏。该文作者认为,《红楼梦》的真正作者是明末清初的如皋才子冒辟疆。 冒辟疆(1611——1693),本名为冒襄,号巢民,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江苏如 https://jnews.xhby.net/waparticles/29/4CSGjGorMlqHSXg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