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友眼中的赵丽蓉十四载余音笑伴泪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本报独家专访

亲友眼中的赵丽蓉

十四载余音笑伴泪

文/本报记者 郭大誌  特约作者 王琴

部分摄影/郭大誌

7月17日是赵丽蓉阿姨辞世的日子。今天“衲曰”推送了一篇文章《赵丽蓉:没有差评的艺术人生》,文章标题和立意都很好!但有一大瑕疵,赵丽蓉阿姨去世时的家写错了地点!赵阿姨确实在“韩家川”住过,作为同事和好友的我老妈王琴还曾去“韩家川”看望过赵阿姨!但赵阿姨去世时,家早就搬到了位于海淀温泉镇的白家疃;就在赵阿姨去世的当天,我老妈接到赵阿姨的儿子打来的电话,马上就和我一块儿从朝阳区的红庙儿北里“文化部”宿舍打车横穿北京城赶去位于白家疃的赵阿姨家里吊唁,作为荣获“国家新闻奖”和“新闻工作30年”荣誉证章获得者的我,于悲痛之余,也没忘了自己的采访职责,当即在现场独家采写出了《您走了,留下笑声永远》的文章——

赵丽蓉北京家卧室

赵丽蓉北京家大门(拍于2005年)

王琴在赵丽蓉北京家荷花池畔(拍于2005年)

多年来,尤其是每逢大年三十儿晚上“央视春晚”播出之时,人们总会心存一丝遗憾,因为这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再也不能用她那精湛的演技给大家带来笑声了!此时,人们都不禁会忆起她在“春晚”上表演的那些小品经典,而这位表演天才也只能从天堂给千家万户带来欢声笑语了。本报记者由于母亲王琴与赵丽蓉当年是情同姐妹的好同事,因此得以独家采访到赵丽蓉的家人、亲属、搭档、同事等,从而帮广大观众将对赵丽蓉的深深思念得以延续。

老妈王琴1957年与赵丽蓉、新凤霞之妹新凤妹、马泰等合作《小二黑结婚》的“戏单儿”内页儿及“主演部分”

儿子对妈妈的回忆

郭大誌与赵丽蓉两个儿子(左为盛大鸣、右为盛福春)手捧赵阿姨的“东京影后”奖杯

成名不改草根本色

“我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

因为与记者同龄的赵丽蓉的长子盛福春自己在城里单住,所以每次去位于海淀温泉白家疃的“赵丽蓉故居”,总是跟赵丽蓉的次子盛大鸣长谈——

她本质上就是老家的农民

就是个普普通通的老太太

而说起母亲的个性,大鸣有太多的感受:“我妈在家排行老八,最小,小名叫'老爱(读“耐”音)’,老人儿后来都这么称呼她。年轻一辈儿的都跟着我二舅家孩子称她'老姑’。后来在中央电视台出名了,明星们都流行叫她'妈’,——成了'母亲’的代名词儿了!

“他们剧院的演员筱丽珠老说:'丽蓉,土老冒!我让她上哪儿,她就跟我走!’我妈自己也老说:'我们家不花钱,就跟挣钱似的了!’她根本不知道高级饭馆门儿冲哪儿开!到医院挂号、拿药,她都找不着门儿!可到那儿人家都认识她,围着她!

“每回'春晚’完了,就回韩家川,她就觉得到那儿能吃点儿家常饭。把我们为了上'春晚’给她买的新衣服,她每次都是演完了就一剪子,不是把袖子剪了,就是把哪儿改了。在家就是做衣服、做被子什么的。那些衣服都一两千块呢,我们也不敢告诉她,都说二三百,要不她不要!

“她其实本质上就是老家的农民,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太太!”

她认为不行的小品

宁可“流产”了也不演

可对待艺术的态度,大鸣的介绍则显示了赵丽蓉的另一方面的个性:“我妈在小品当中,叫'新生代’也好,其实就是试探性地在搞。别人搞出来之后,她要看,完了自己总结,自己总结出来之后,把自己的东西融进去,然后再去搞。使她的这种形式受看,起码百姓接受,大多数人都肯定,这就不容易了。

“我妈最后跟我说,小品她演起来很吃力,她越来越不敢演了,越来越害怕!可以显示出她对小品的认真对待,因为她不能像有些人似的一轰脑子,演完之后也不管录像不录像,就跟钱上认真。她太较真,有些小品她这个关要是过不去的话,就'枪毙’了,包括跟某些大腕的合作。很多写小品的人都说,您要是不演,我这个东西就流产了。但她说,我认为不行的,宁可流产也不演。

“她就是这个路子很明确,所以现在全国一说赵丽蓉的小品还是有那么多人喜欢,因为低俗的东西她没有,一直就是正经八百地演。就是把中国的那种国情、民情给演出来了。因为,老百姓经过历次政治运动,觉悟还是有的,太低俗的东西跟她这个人演出来的东西不符。而且,我妈也经过那么多运动,超点儿边的她不敢说,旁敲侧击的东西她根本就不敢说,始终保持着正面的风格。我父亲说过:'你妈妈,她还确实是那种贫下中农。’她没有一点小资产阶级的味道,也没有一点知识分子看问题的方式。她就是很朴实的,贫下中农的感悟在她身上的体现。她后来的一些小品逐步'上楼’了,她也在吸取其他戏曲,还有什么唱歌等的营养。融入她自己的小品里去演,至于成功没成功,她自己都把握不住。她没有那个学问能掌握自己的知名度。她不像别人还都有点准备,她一点准备都没有,所以我妈老跟我说,'我知道自己吃几碗干饭!’演到一定程度,'夸’,躲到韩家川去了,就自己想去了。想这些事儿,想完了之后,哎,人家又给她搬出来了。搬她的不可能都是他们评剧院,或者她身边的人,来请的又都是些大腕儿,知名的导演像谢晋哪、黄蜀芹哪,天天飞来飞去地找她。说赵丽蓉老师我们要跟您合作,我妈说了,'我看了你们的作品了,我都没法跟你们说话儿,因为你们的东西太好了!我这算什么呀,我的东西什么都不是!’她是真心的!她老是在退,什么时候都是在退,不像人家似的老是在攻。我们有时候跟我妈聊天儿,我妈偶尔也喝一杯啤酒呀、红酒呀,喝完了脸就红了,脸一红脖子也跟着红了,就说,'你们要真是妈的孝顺儿子,你们就把妈往农村一搁,谁都不让见,我就跟这儿就种我的地,跟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打交道挺好挺好的!外边社会太脏太乱!’

“所以我们就老是要给她营造一个农村这样的家庭氛围,既然她有这样的想法,我们就在这方面做着准备,让她对我们的家庭特别有希望,老想着什么时候我就回家去,过那种农村的田园生活。但是这种生活,每一年她都没连续过过十天,因为她没有时间,你看'春晚’一完了,需要正月十五演出的时候,马上就有人找来了。紧接着电影、电视剧的就来了,一般就是十天半个月或者两个月就约上了,她是非常讲信用,只要是约上了就准得要赴约。她要跟人家谈,一谈完了沉着脸就回来了,这怎么闹的,谁谁的片子,我要不去还真不行,人家说了,我要不去人家这个片子还就真不拍了。所以她老是从那种高兴的欢喜中,啪掉下来,变成阴沉着改'阴天’了。就开始琢磨,这个琢磨的过程对于我们家来说,也是个阴天。就跟我妈谈着谈着就谈不进去了,就不是畅所欲言了。这时候她要有针对性地看一些大片,比如说影院新上市的美国大片,我妈觉得有用的,我们要带她去看,看一些有用的东西。她很聪明,悟性高,有些东西,跟形势跟得比较紧。而且很诚恳,诚实,一方面对观众是诚实的,第二对导演、投资人也特别诚实。她从来不暴露自己的取费是多少,她是'只要我把戏演好了,你们就看着给’,她说'我不懂这个’,她从来不懂。一块合作过《过年》的丁嘉丽跟我妈私人感情挺好的,她一般让丁嘉丽给她做一下经济上的参考,告诉她这个片子大概应该取费是多少,我妈她根本不知道。她老认为我在评剧院人家让我演出就得演出,到社会上人家让我演出是看得起我。就这个价值,人家看得起我我就给人演,好与坏大家评说吧。人家喜欢我的时候,我算走运——就这个!

“石林搞的小品立意比较正,我妈演七八个小品里边就有五六个是石林的,中间的馅儿就是我妈他们加了。我妈很赞成石林的这个大方向,其实《功夫令》表现的就是全民健身。但是他有时候给我妈他们提供的就是一个框架,我妈在创作的时候就特别难、特别累!其实她有些小品还是受荒诞戏剧风格的启示,就好像他们旧社会唱文明戏,到年根底下,唱一些荒诞戏都是反串的。她受这个启示比较多,就把每年的小品弄的荒诞的东西比较多,所以就显得特别真,如果演员要是没有这点启发呢,恐怕演到这个时候是比较假的。你像《打工奇遇》她认为要从荒诞这方面去演,就没什么压力。演好了,就好像年根底下逗大家一乐,演坏了我也是反串,(作者注:就好像过去戏班里的“封箱戏”似的)但是你要创作好了,演起来就比较轻松,创作不好她往里加包袱的时候就比较累,而且哪句话加不好了也容易通不过,中央台本身规矩也比较多。有一次当年写《买猴》的那个著名相声作家何迟又写了个作品叫《卖药》,就把我妈给弄天津去了,因为他们追溯起来是五几年就认识了,而且我妈到天津就是到了家乡了。当时这个小品还是现在的小品的雏形呢,那时候社会上还没什么小品呢,还是以相声为主旋律,电视台里经常放的就是我妈最后唱一个日本歌的那个。”

没演成《嗨,弗兰克!》

让黄蜀芹非常惋惜

赵丽蓉自己最后的遗憾,也是没能跟她所喜爱的、主演过《罗马假日》、《百万英镑》、《乞力马扎罗的雪》、《爱德华大夫》等的奥斯卡影帝格利高里·派克合作成《嗨,弗兰克!》。对此,大鸣介绍说:“著名导演黄蜀芹那时候想让我妈去演电影《嗨,弗兰克!》,这个片子她虽然没演成,但是前期造的声势已经很大,因为黄蜀芹前后历经了三个投资人的破产。第一次投资人投了,黄蜀芹来跟我妈谈,谈完之后,啪,投资人跑啦。黄蜀芹又开始找投资人,找到第二个投资人,我妈就在这家里摆了大桌子,那时候还带着假发套,跟黄蜀芹她们谈,说黄导这事儿怎么办呀,黄蜀芹说我又找了一个投资,谈得差不多了,快签合同了,梆,投资人又破产了!最后找的是香港一个比较大的电影公司,黄蜀芹说这个老板绝对是要投,但是看我没用,要看您!您说演,他投,您不演他不投!后来导演带投资人一来一看,赵老师确实挺好,就把这事儿定下来了,结果这时候,我妈查出来了,晚期肺癌!所以弄得黄蜀芹这个事儿也挺背的!她这个前跑后跑啊,各方面的费用也特别高。

“那个剧本好像是一个女华侨写的,她在美国留过学,有亲身体验。而且她跟黄导合作,觉得我妈要演呢,这里便有恋情、亲情、感情,还有我妈的激情,最后戏里我妈能开车了,甭管拐不拐弯吧,反正直着往前开。拉着美国那老头就往前开,所以她这里头好多好看的。故事梗概就是我妈她去看儿子、孙女到了美国了,街坊呢有一美国老头,等于这老太太看上这美国老头了,眉来眼去的,美国老头一看,这中国老太太也不赖,经过几个月的接触,就产生一种爱情了。那美国老头,不是让格利高里·派克来演嘛。这个戏要是我妈能来演,肯定特好看,能够引起些小风波。因为它这个戏是量体裁衣,就是为我妈度身定做的。后来我妈没演成,这也应该算是黄蜀芹挺惋惜的一件事。”

葛优不敢谈赵丽蓉

“老太太比我高深多了”

不仅黄导,很多合作过、甚至没机会合作成的大腕对赵丽蓉也是深为钦佩,大鸣回忆道:“比如说现在有一个戏曲界的大腕演电影,像李世济,但是配合她演的都是影视界的艺术大腕,获奖的是谁,肯定是李世济。因为有名的是你,程派表演大师嘛,但是人家从心里服不服你,就不知道了。人家佩服不佩服你,当时就有人告诉我,做赵丽蓉的《艺术人生》节目,让一块合作过《过年》的葛优谈,葛优说,'我确实不敢谈,因为老太太比我高深多了,我们小辈的不能表现这个。我葛优算什么!’包括姜文,在我们家就说过,说'老太太一出来,我姐姐跟我妈就得看,我们这表演算什么呀,在老太太面前什么都不是!我早就跟老太太有一个约定,让老太太演我妈。’姜文特服气,说我妈的表演就是他们所向往的,一出来就是那么轻松自然,弄出来的就是艺术家的那种'。我们怎么追求就追求不了,还得这个吧那个吧,学这学那,人家就是艺术家。’他们就这么去看。他就跟这屋,对着一帮媒体的说,这就是他们学表演的特别喜欢的一种演技。演《冰山上的来客》里杨排长的梁音也说,'看完了《过年》,觉得这才是电影,演东西就得到这份上,不能做作,还得把真实的东西演出来。’这次大厂评剧团做这个电视节目,'人艺’的梁秉坤就说,你妈跟我说一句话,我始终没忘,于是之看了你妈的表演,说这就是艺术所追求的自然。但是我妈反驳说:'于是之这么说这不是河水倒流了吗?他才是真正的自然!’

“他们在艺术上这么互相谦虚、礼让,但是都征服了观众。梁秉坤还说,于是之觉得他舅舅石石挥演戏也特别自然,他们就有一种在舞台上天生的那种东西。我觉得我妈就是像《西游记》导演杨洁讲的——我们多少年了就难得遇见这么一个'戏虫’,赵丽蓉就是个'戏虫’,她一演就是这回事儿。所以我觉得就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悟性相当高,无论你给她扔到哪一个戏种里,只要是不会的,她可以积极去捕捉、学习,直到她演好了为止,她能够出类拔萃,把工作完成的特别好。我妈可能是舞台戏演多了,艺术功底厚了,偶尔演个电影,对她来说也不算什么,好像有那么高的舞台造诣了,演电影很轻松,演起来并不是特费劲。因为电影主要靠蒙太奇、导演、剪接、制作,她说这演起来有什么呀,我拿这个奖到底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就是导演导得好呗!她把大家很关心、重视的一个奖看得很轻松。而且,她把戏曲看得比电影更高级,她觉得在舞台上,就那么两三个小时,有哭的有乐的,一举手一投足,要把故事带到观众心里,所以她后来跟这些影视界的人讨论,使很多影视界的人又都重返舞台,因为舞台戏见功力,而且得反复反复地去排练。”

药品要自己亲身尝试

演艺圈很多明星都跨组串戏,还有的到处接广告。当时早已名满天下的赵丽蓉却不然!大鸣透露:“像谢晋导演的《清凉寺钟声》,濮存昕主演的,也约过我妈。但是她跟我说,一年就接两部,不多接。自己有自己的计划,她说'妈妈太累,不要接那么多,还有很多事儿呢!’广告,就俩,她说'而且接这个广告的话,介绍人必须得可靠,否则不接。’后来找她的就太多了,这个话是她在意大利我弟弟那儿探亲的时候跟我说的,实际上我妈一共就做了两个广告。因为我妈她不是骨头不好吗,人家就给她介绍过来'骨痛贴’,我妈贴上觉得效果还不错,就说行。

“她不轻易接广告,因为她不了解这里头是怎么回事!拍完回来我们就一块聊,问她累不累,她说不累,比拍戏简单多了,到那儿就吃饭,吃完饭,一换衣服,夸夸,两下就拍完了。就两句台词一说,很简单。而且钱挣得还多。她当时应该是能破当时的出场费纪录,但是她不那么做,因为她对这个老是抹不开面子。她也确实是,也不上饭馆去,也不大吃大喝,都是人家买单,她也不花钱,尽吃'蹭饭’!像家里盖房什么的,我们有什么困难也不跟她说,我妈就是,你们用钱吗,给你们,拿去花去吧!过两天他们有什么事找我来,还给我送钱来。就完了,就这么简单。这个家里过日子对她来说就这么简单、单纯,也别有什么算计呀什么的,大手大脚,但是她也不怎么花钱,吃喝住房都不花什么钱。我妈原来住的那个高知楼里交水电费,她都是头一个交,说老太太该交钱了,她就说你们看该交多少给你们,她不抠。那房子说卖给我们了,说多少钱,两万六,赶紧给你们。有人说,赵丽蓉有钱,说给就给了,别人还得算计算计。其实她就那性格!”

亲属眼中的赵丽蓉

赵丽蓉的堂侄

听说赵丽蓉回老家

多半村的人都来看她

赵丽蓉铜像在家乡天津宝坻揭幕郭大誌与王琴合影

因为赵丽蓉在家最小,所以她的堂侄一直称她“我老姑”。问他“赵丽蓉20年前回老家时候的情景你还记得吗?”他说:“大概是1985年的事儿吧!当时她是到我们宝坻参加'评剧名家荟萃’演出来了!顺便回老家看看,当时乡里的、县里的都陪着一块堆儿来的。那时候我女儿还没结婚呢!(他一口宝坻方言,称女儿为“大姑奶奶”,称自己老伴为“老赧子”)”

问赵丽蓉“那次来在家呆了多长时间?”这位堂侄回忆道:“有一个钟头吧?那次她儿子盛大鸣跟着一块来的。他们娘俩,这些相片都是大鸣给照的(指赵丽蓉与侄子夫妇等的合影),还有一个人是我们远门(作者注:远房)的三大妈,赵丽蓉管她叫嫂子。她那次来可热闹了,我们多半村的人一听说她来了,都来看她,院子里也是,屋里也是。后来我们这屋搁不下,就都到我大儿子那儿去了。她说多少年都没坐过热炕头了,就想坐坐热炕头!一屋子人,你一言他一语的!她还记得这老房子,都记得!(侄媳妇插话)挺高兴的,说整天在城里'糗’着,到这儿就开心了!那次见着的亲戚没照上像的多了,好多都是一个老老太爷的了!她们姐们儿不少,但是现在这村里跟她最近的就我们一家儿,跟我最近的都没有!”

因为采访赵丽蓉堂侄是在她老家天津宝坻区口东镇西庄村,堂侄住的还是赵丽蓉父母当年住过的地方。这位堂侄介绍说:“后来,我二爷(赵丽蓉的父亲)跟我爷爷(堂侄的爷爷)分家,房又少,我二爷分了个正房,我爷爷分了个厢房。这房子都是后来盖的了。她说瞅着家里弄得都挺好的,庄里也变样了,不像早先那样了!都说要留个纪念!我们这房在那时候一般来讲算挺好的。我九岁十岁没爹没妈!1959年我到北京打过二年工,在运输公司那儿装车,就都见着了。头一回上我老姑上班的地方去了,她还把我领到她父亲那儿去了。那时候我没事儿就跑他们那儿去,主要是跑我二叔赵连喜(赵丽蓉的哥哥)那儿去,那时候我二爷、二奶奶都在呢,我二爷没的时候,我正好也还在那儿呢,还跟着送八宝山去了呢!”

据这位堂侄介绍说,赵丽蓉生前回老家到小时候的故居虽然就只有这么一次,但她后来还曾回过老家宝坻:“后来又过了几年有一次她到宝坻演出,我跟我们大儿子就到城里去瞅她去了。那次就聊了聊我们家的那点儿事儿,还有她起小的事儿啊,因为她在老家上的小学,后来去的东北,问了问她那些干姐们儿的事儿。那些干姐们儿在大张村的多,一直说到她到评剧院的事儿。那次我跟她说真想去北京看她,她说:'来吧,我把地址、电话都给你。’后来过了两年我就去了她那儿——海淀区那高知楼,听说她有病了打算秋后再去看她,紧赶慢赶没赶上,人就没了!”

外甥女王伶加

我老姨从小就走到哪儿

都给大家带来笑声

王伶加对她老姨的印象就是:“她是天生的悟性高,聪明,而且她的幽默感是自然的。从小只要她在哪儿,哪儿就笑声不断。我老妈就老说,什么时候有老爱(读耐音)就热闹啦!我们跟她感情一直不断的原因,过去当然是因为艺术的原因,因为我姑妈是'芙蓉花’(作者注:慧眼识珠发现赵丽蓉表演潜力的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我老姨是跟她从小学戏出来的。后来我跟我老姨也比较接近,因为她只比我大五岁,她是姨里面最小的,我是我们家里最大的。我们过去都不叫她老姨,都叫她'老帮子’。她搬到紫竹院那高知楼以后,因为我住在展览路,离她很近,所以经常到她那儿去,帮着看看剧本,帮着回回信哪!教她练练书法,有时候教她唱流行歌曲呀!那个《昨夜星辰》就是我教她的,我们好几个姐妹,会什么歌儿都教她!”

作为离休干部的王伶加,说起老姨却颇为感叹:“她可以说是博学多才,广泛的涉猎,谁有一点什么信息,她知道了都会抓过来。她特聪明,她是没文化,但是她看了好多书,比如像《红楼梦》什么的,她没念过多少书,不认识多少字,但是她就那么从头到尾捋着看,她那个聪明劲儿一般人比不了,就那么连蒙带唬地看下来了。敢看,她的最大特点就是聪明,我是北大俄语系出来的,但是我在她面前简直就像是个'白痴’。就她那个聪明过人的劲儿,你在她面前简直就是不复存在!连跟她一起拍过《红楼梦》的刘晓庆都说,'在赵老师面前我都很拘谨,拍戏都紧张!’刘晓庆那也是个'人精’啊!所以我老姨她那个人格魅力、智慧呀,绝对不是一般人。所以像今天这个场合这么隆重热闹,我觉得她是当之无愧的!”

同事记忆中的赵丽蓉

同事张凤桐

其实在生活中

赵丽蓉就那么幽默

由于跟赵丽蓉在中国评剧院同事多年,张凤桐谈起赵丽蓉简直是“如数家珍”:“她真是太可惜了!你看我去张家界、老君山什么地方玩去,只要一提赵丽蓉没有一个不知道的!你说她这个,影响面太广了!她就是太深入生活了,太好学了,你像很多细微的地方,你都没理会,但是她注意了,观察了,她的目的是,指不定什么时候创造人物的时候就用上了。她在评剧《弄假成真》中借鉴了小彩舞(作者注:骆玉笙)的京韵大鼓,结果特招人迷。所以小彩舞特别喜欢她,每次她到天津演出,小彩舞是前台看戏、后台看人!还要请她到国际俱乐部吃饭。连京剧表演大师袁世海也特喜欢看赵丽蓉演戏,每次两口子都找我要票,我说不行啊,可没有好票啊!他说你只要把我老伴安排好了,我坐哪儿都行!”

张凤桐还透露了很多赵丽蓉生活中的幽默场景:“她住'高知楼’的时候,我是蒙着去的,正好大鸣在,我问你妈在呢?他说在呢!我一进去保姆给她按摩呢,她嚷嚷说我可想你们啦!我说你想我们,谁敢来呀,又耽误你休息!她就问我院里同事袁凤霞肺癌是什么情况,徐文华肺癌是什么情况?我说人家徐文华肺癌坚持了六年呢,你得想开点儿!你跟他们不同,他们是要什么没什么,你是要人有人,要钱有钱!情况不一样,你看你挺好的,你要想吃什么我给你做去!因为她一到天津演出,想吃什么了就找我妹妹,说我想吃贴饽饽熬鱼了,想吃三鲜馅儿饺子了,我妹妹就给做得了送到中国大剧院。当时她说我要想吃就好了!我说你想开点儿,你气色挺好的!她给我来一句:'我早上起来刚洗完脸,我还没抹雪花膏呢!’——言外之意:我要抹了雪花膏,那比现在更漂亮!你看她,就连病重到那份上,她都随时随地不忘幽默!把我逗得乐得不行——她就是这么个人!

“她还有时候尽弄些恶作剧,'文革’中,她和爱人盛弘闹别扭,两口子就分开住。她住南房里外间带着仨孩子,盛弘住北屋。黑更半夜的,她穿着个睡袍,把她那大长辫子往脸前一散,跑北屋去了,坐在她爱人床头上用嘴吹她那头发,一吹扫她爱人一下,盛弘醒了把他吓了一大跳:'啊!’转天早晨就去找造反派的领导:'我要跟她离婚,她半夜吓唬我!’你说可乐不可乐!

“她跟她四姐住楼上楼下,她四姐夫就是纪月亭,也是我们'评剧院’的,以前曾经演过'文明戏’的。'有一天早起不知为什么,也不为了胰子(作者注:肥皂)还是什么,两口子干起来了。街坊一听两口子打架哪有不劝的,一屋子人劝,有男带女的,她姐夫说着说着急了,咚的一下站起来了,结果没穿衣服呢!’

“她跟三个儿子也尽'闹笑话儿’!有一次,仨秃小子早上吃早点,吃的是萨琪玛,其实不掉渣儿。但赵丽蓉回来,指着他们仨鼻子说:'托了吃、托了吃!’结果一转眼,那仨小子猫到屋里去了。她进屋一看,仨小子脱光了那儿吃呢!一问,他们说:'您不说让我们脱了吃嘛!’她没事儿尽跟我们学说这个,有时候经常拿自己和家里人逗乐儿,有时候还老拿自己老妈逗乐,结果那时候青年团就批评她,说她庸俗,不懂礼貌,哪有拿自己母亲开玩笑的!

“薛金梅是搞发型的,'国庆节’游行人不够,就让赵丽蓉扮成男的,穿小生戏装;女的穿'女友’戏装,持柳叶刀。结果,薛金梅是'解放脚’,走路一走一顿一走一顿的。赵丽蓉学得惟妙惟肖的。包括小白玉霜抽烟弹烟灰,那兰花指,歪着头,也学得特像!而且,每次都是当着当事人学,把当事人逗得乐得不行!”

搭档口中的赵丽蓉、

王景明

赵丽蓉聪明又见多识广

吸取传统的东西来丰富表演

既是发小儿,又是搭档,王景明曾与赵丽蓉在《刘巧儿》、根据《红岩》编剧的《在烈火中永生》、《三里湾》、《会计姑娘》、《千万不要忘记》等多部经典评剧中合作。独家采访他时,这位老演员对赵丽蓉的回忆,一桩桩一件件更是细致入微:“我跟赵丽蓉从小就认识,那是上世纪40年代吧,她还是姑娘呢!那时候他们家就住在现在'友谊医院’那边的'四巷儿’,后来搬到'四块玉儿’去了。她爸就是一个剃头的,后来为了挣俩儿钱儿,就在戏班子里头剃头兼打杂儿,她妈就是一个普通农村妇女。那时候我们都十几岁,是街坊,经常是到天桥儿看戏去,就碰上了,一块搭伴儿走,到了天桥儿各进各的戏园子看自己喜欢的。后来,她哥赵连喜跟她们姐儿俩就搭上'芙蓉花’的班子了,那时候'芙蓉花’正有名儿呢,连鞋铺的老板都一下儿就让伙计送十几双绣花儿鞋来给'芙蓉花’穿,都穿不完,他们就都拿着玩儿。他们刚出来的时候,够不上主演,只能演个像《打狗劝夫》里嫂子——大旦儿、小姑子——二旦儿,《王少安赶船》里的张翠娥什么的,这些剧目连'倒二戏码儿’都排不上!

“一解放,她哥就带着他们几个,自己搭了个班子就演戏,后来我们都在'凤鸣社’。再后来我就进了市评剧团,团里有新凤霞。这时候赵丽蓉就去了军委总政解放实验评剧团,一起去的有张德福、于少海他们。因为当时是著名剧作家宋之的在当军委总政文化部副部长,看新凤霞扮相儿好,演戏也不错,就把她招去了,还有筱玉霜、赵丽蓉他们。后来又把赵丽蓉他们交给文化部了,正好1953年文化部成立'中国评剧院’,1960年又合并了市评剧团,才排了《杨三姐告状》。

“赵丽蓉的这点儿东西,其实一开始都是跟她姐姐赵雅蓉学的。赵雅蓉后来嫁给了纪月亭,她那时候老在前门外廊坊头条'劝业场’里头的'新罗天戏园子’演出,像《枪毙驼龙》里的干妈,演得简直是活龙活现,赵丽蓉把她姐的东西都搬过来了!赵雅蓉比赵丽蓉长得俊,赵丽蓉原来有虎牙,后来给拔了。那会儿,赵雅蓉演乡下妇女的那个侉劲儿和农村人的那种'装傻充愣’特别传神,逗哏儿,让观众觉得特好玩儿!

“赵丽蓉很聪明,很多东西都是吸取传统评剧里的东西来丰富她的表演,而且她见多识广,所以,就能随手抓来即兴表演。她很善于借用脑子里积累的东西,比如像小品《货真价实》里的那段唱儿用的就是'对花鞋’(又叫'贱骨头’)里的调儿,那段'报菜名’用的就是《马寡妇开店》里的'快板’唱法。”

专家们评价赵丽蓉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导演

黄蜀芹

没有了赵丽蓉

是“春节晚会”的一大遗憾

作为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的黄蜀芹,执导的电影《青春万岁》、《画魂》、《人鬼情》等和电视剧《围城》、《孽债》等都曾荣获国内外众多奖项。却独独遗憾没跟赵丽蓉合作成电影《嗨,弗兰克!》。在“全国两会”上独家采访她时,她仍对此十分感慨:“赵丽蓉以前我也没跟她打过交道,对她也不太了解。就是那次要拍《嗨!弗兰克》时觉得她很合适,就去找她谈了几次。不过以前我看过她演的电影和小品,演得非常好。我觉得她是一个天生的演员,所以没跟她合作成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她的表演既纯朴、又真实,这都不是讲的人品上的意义,而是表演上的意义。她的表演能达到老百姓都喜爱的程度,没有任何做作和油头滑脑的那种东西。这些年的'春节晚会’没有了她,确实是缺了一大块,真正是'春节晚会’的一大遗憾!别人都比不了她,她的表演是天生的,她确实是个天才!”

但问到黄导“是不是因为她深深地植根于草根文化,再加上她出身于传统戏曲的舞台,又受过许多磨难”?黄导却直率地毫不掩饰自己的赞叹:“你说的都是出于理性的思考,我讲的就是一种感觉。那很多人也是学戏曲出身,很多人也受过磨难,可能受的磨难比她还多呢,那也不一定就能达到她的那种境界!所以说还是天生的,没有人能比得了!她的那种表演让你丝毫感觉不出来她是在表演——非常真实!”

名画家夫妇

不管是评剧,还是小品

她演的都好

李天祥、赵友萍夫妇既是著名画家,也是赵丽蓉女儿的老师,两人都是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李天祥还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原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院长,赵友萍则是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副院长。

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所谓“高雅艺术”与评剧、小品等一定是格格不入,没想到在独家采访时,这两位美术家说起赵丽蓉也是止不住地称赞。李天祥教授觉得:“赵丽蓉真是个伟大的人,她艺德也高!她只要一上台,往那儿一站,那戏马上就上来了!而且赵丽蓉演的很多东西都是讽刺现在社会上好多乱七八糟的东西的。我虽然不懂评剧,但是我觉得评剧里也有高下之分,也有雅俗之分。还有你看她跟巩汉林演的那些小品,很形象,每一句话里都包含着很深的意思。她不仅跟得上时代,而且对这个时代里的真善美跟假恶丑分得非常清楚——你要搞那个我不演了,立场、观点非常鲜明。她是看到很多现象都有自己的评价,对真善美就歌颂,对假恶丑就无情地鞭挞!不管是评剧,还是小品,她演的都好。”

赵友萍教授也表示:“你像本子不好的,人家赵丽蓉就不演,就跟咱们画画儿似的,有些画儿咱们就不画!比如像那些什么忸怩做态、顾作美丽的恶心画儿,咱们就不画!”

(本文刊登于2014年第28期《人物周刊》上)

2018年,“辽宁卫视”做了一档回忆赵丽蓉的节目,郭大誌和老妈王琴与赵阿姨的儿子、侄子都被请到节目现场,回忆赵阿姨的一生——

友情提示:

1.请大家点文章上部的蓝字“誌忆杂谈”,然后再点“关注”,即可连续阅读本“公众号儿”的文章。

在此一并表示——非常感谢!

作者简介:

郭大誌,原名儿郭智,本姓杜,为唐代大诗人杜甫第47代后裔;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会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员,央视专家审片组成员,资深媒体人,国家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政府奖“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优秀稿件一等奖”、“北京新闻奖一等奖”、“北京广播电视奖一等奖”等众多奖项及“新闻工作30年”荣誉证章获得者,央视《星光大道》资深评委,原“中国文化译研网”国家工程网站传播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从小儿就生长在北京,喜爱钻研北京历史与民俗、北京方言文化等。

THE END
0.薛宝钗被曝遭枪击揭87版《红楼梦》演员现状87版的《红楼梦》可以说是中国电视剧史上难以逾越的经典,当年剧中的演员都成了人们心中永恒的偶像。多少年过去了,红楼中的公子小姐们都已步入中年,他们如今的状况也都不尽相同。 4月26日,87版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扮演者张莉发博客回应的之前所传的“被枪毙”一事,她愤慨的在博文中斥责了造谣者,并表示希望大家能够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503/16/2909576_374227552.shtml
1.综合新闻中心深圳大剧院迎来复业后首次重要演出新版《红楼梦》感动深圳人 (2006年3月23日 06:18) 我市先进性教育着眼基层受群众好评 (2006年3月23日 06:18) 借鉴国际经验推动深圳发展 (2006年3月23日 06:18) 妥善处理社会矛盾促进改革深入发展 (2006年3月23日 06:18) 任务重压力大实现目标信心足 (2006年3月23https://news.sina.com.cn/2006-3-23/
2.百年红楼孤独的梦得不到和不理解是孤独对爱的诅咒。《红楼梦》中爱情悲剧的根由大抵皆出于此,而《百年孤独》中众多人物的不幸似乎也与此有关。 生活在马孔多的布恩迪亚一家是一个被诅咒的家族。从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与乌尔苏拉创建马孔多,到经风历雨的家族百年沧桑,直至最后飓风席卷一切,万物归于沉寂,整整七代布恩https://www.jianshu.com/p/7ae4bd7b893a
3.《秘密花园》剧评之你可能没注意到的道具和细节【zz】天,我也就只看过一个人这么认真读一部作品,蒋勋读红楼梦。对楼主表示佩服! 秋夜枫雨2015-10-09 12:19:48 楼主分析的淋漓尽致,句句合我意,韩剧我也看了不少,但是这部秘密花园已在我心中落根了,时不时的又看看,在每次回看时,我都会再次细细品味,真是一部百看不厌的好剧!谢谢楼主让我在这里找到共鸣,心中https://www.douban.com/note/239816856/
4.第九篇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系统妇女(二)同期,建国前已初露头角的女演员逐渐成熟;建国后培养的新演员也开始登上舞台。较著名的主要有:王文娟,花旦、青衣均所擅长,长期和徐玉兰合演,配合默契,与徐玉兰合演了《西厢记》(饰莺莺)、《春香传》(饰春香)、《红楼梦》(饰林黛玉)、《西园记》(饰王玉真)等。戚雅仙,以悲怆深沉的戚派唱腔著称,主演《白蛇传》http://gov.eastday.com/renda/node4420/node4465/node4470/userobject1ai75123.html
5.旗下艺人DedeCMS 提示信息! 系统无此标签,可能已经移除! 你还可以尝试通过搜索程序去搜索这个关键字:前往搜索>> 如果你的浏览器没反应,请点击这里https://330476.com/tag/%E6%97%97%E4%B8%8B%E8%89%BA%E4%BA%BA
6.精选读后感作文500字80篇“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红楼梦,始于繁华,终于落没。 《红楼梦》读后感作文500字 篇4 假期里,我读了《红楼梦》。其中,我最为喜爱的是《刘姥姥游大观园》。 这章节主要写了贾家的乡下亲戚,刘姥姥和孙子板儿来大观园住了几天,给大家带来了许许多多无穷无尽的快乐,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https://mip.ruiwen.com/zuowen/xieyipianduhougan/3104036.html
7.评书吧红楼梦(102回) 二十四孝(24回) 东汉演义(244回) 三国演义(300回)其他演员评书 石连君_七进中原(156回) 石连君_大隋演义(120回) 其他_封神演义(更新至51回 孙岩_包公奇案(543回) 孙岩_功夫咏春(200回) 孙岩_薛葵传(408回) 其他_西游记(137回) 其他_杨贵妃(121回) 其他_胜英出世(28回) 王?h波_雍正https://www.pingshu8.com/
8.《红楼梦》沸沸扬扬唯一男主角贾宝玉“遇冷”就新版《红楼梦》接受记者采访时,欧阳奋强曾低调表示:“人家重拍、选秀跟我没关系啊。我现在只是一个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的导演,仅此而已。”欧阳奋强无奈地表示,关于《红楼梦》和贾宝玉这个话题,是他最不愿意说又不得不说的话题。欧阳奋强表示,当时完全是按照戏中角色来找符合的演员,“观众都说新版无法超越旧版,https://ent.sina.cn/tv/tv/2007-10-16/detail-iawzunex7800532.d.html
9.山河入梦孙甘露:我读出的是红楼梦。 吴亮:格非似乎无意站在历史的必然性的一面,我动心的是一个女人的毁灭史。 一部小说的动机往往来源于一个简单的比喻。我在写《人面桃花》时,无意中想到了冰。在瓦釜中迅速融化的冰花,就是秀米的过去和未来。这个比喻是我的守护神,它贯穿了写作的始终,决定了语言的节奏和格调,也https://baike.sogou.com/v59617673.htm
10.人口失踪DedeCMS 提示信息! 系统无此标签,可能已经移除! 你还可以尝试通过搜索程序去搜索这个关键字:前往搜索>> 如果你的浏览器没反应,请点击这里https://330476.com/tag/%E4%BA%BA%E5%8F%A3%E5%A4%B1%E8%B8%AA
11.首都图书馆这,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红楼梦》。大家都知道,《红楼梦》是清代的曹雪芹写他那个时代的故事。其中所有人物的服饰,小说里都写得清清楚楚。但是,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有人曾经在画中或在戏中(包括声称“再现生活真实”的如电影、电视),敢把贾宝玉打扮得像书中所写的那样:头上梳“一根大辫”、身穿又称“马蹄袖https://bjreading.clcn.net.cn/read.php?bid=1185
12.张秘书、郭司机、阿妈和书房—开启《色戒》悬疑迷案的钥匙(色,戒“今天看了一个强人分析的《色戒》,我才发现对一件艺术品细细分析有多么重要,红楼梦如是,色戒亦如是..两部作品都是深思熟虑反复掂量的产品。《红楼梦》从动笔到问世,绝非一帆风顺,也决非一气呵成。《色戒》小说创作的时间,跨度之长和它本身的篇幅之短,形成极为不对等的反差李安坦白承认,在他的脑海里酝禳良久。似乎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242635/
13.中考作文素材12篇37.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领略到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读《西游记》,我们能学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读《红楼梦》,我们能体会到封建社会大家庭衰落的必然性;读《水浒传》,我们可以领略到梁山好汉嫉恶如仇的英雄气概;《读骆驼祥子》,我们可以感受到旧https://m.fwsir.com/fanwen/html/fanwen_20220115085044_1582889.html
14.茶馆读后感范文(精选12篇)最近,经典文艺作品的翻拍版往往令人,如新版《三国》、新版《红楼梦》等,但这部《茶馆》却异军突起,在观众中赢得了非常好的口碑。究其原因是导演编剧和主创们对老舍先生原作的用心理解,忠于原著的精神,但并不囿于原著的框架,进行了创造性的改编和再现。《茶馆》原著最本质的精神是“形喜实悲”,是对这个无比颠倒和https://www.diyifanwen.com/fanwen/xindetihui/9434413.html
15.86版《西游记》总导演杨洁去世享年88岁新闻有领导建议杨洁组建像电视剧《红楼梦》那样的强大顾问团,以备出现类似纷争时,能有人出来帮她说话,杨洁却表态:“我认为没有必要。我是导演,我不负责,难道让别人来负责?” 为了实现自己想要的艺术表达效果,杨洁跟领导吵过,哭过,她不怕得罪人。这个慈眉善目的83岁老太太盯着记者的眼睛平和地说:“我认为是对的,http://m.news.cctv.com/2017/04/17/ARTIUY5TPYhJ6Jwa6b6p17Yt1704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