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视剧开播才三十年,没想到这么快就成了经典

1987年,电视剧《红楼梦》开播,至今已经30年,这部电视剧仍然不断被人拿出来重温,学者、作家和读者每年都在探讨《红楼梦》中的爱情、人情、社会、政治、文化和美食。1983年,《红楼梦》剧组正式成立,王扶林用了“经典论”的方式来拍摄名著,只是他没有料到——《红楼梦》开播后,这么快就成为一个经典。

王扶林:我国第一代电视艺术家,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制片人、导演。1931年2月生于江苏省镇江市。1958年,导演了电视报道剧《党救了他》,此后他执导了电视剧及综合文艺晚会90余部(集)。因拍摄《红楼梦》,获“全国十佳电视导演”称号。

文/陈艳涛

一部《红楼梦》,三十年前投拍时,它让很多人退避三舍,敬而远之。2007年,新版红楼的选秀有全球规模,进行得热闹红火。19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导演王扶林,曾经历过种种冷遇和磨难,也收获无数赞誉和推崇,静观当时的红楼选秀,他感慨地说:“这就是中国电视剧的一个发展轨道。由最初的无人问津,到现在的几万人报名选秀。这在当时是无法想象的。”

《红楼梦》导演王扶林在片场。

但,30年前拍《红楼梦》时,他也有幸见证了许多今天的人无法想象的人和事。

比如那个豪华庞大的顾问团。王朝闻、王昆仑、曹禺、沈从文、杨宪益、朱家潘、蒋和森、启功、吴世昌、周汝昌、钟惦斐……大师云集,空前,也绝后。《红楼梦》拍摄了4年,播出时,已有若干人的名字划上了黑框。这些大师没有任何报酬,却热情地贡献了他们的学识和意见。

比如那些从全国各地选来的年轻演员们,在漫长的时间里,熏染着与《红楼梦》有关的一切,渐渐地,他们,和一个遥远时代里的男男女女融为一体,在此后的岁月里,他们中的很多人,在精神世界里,仍然走不出大观园。

《红楼梦》的女演员。

专访王扶林

第一个影视城

《新周刊》:每个行业的开拓者,都会遇见今天的人无法想见的困难。作为中国第一代电视剧导演,你当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

王扶林:《红楼梦》要拍宁荣街,要拍大观园。当时国务院有规定,按照财务的规定,不能建亭台楼阁,不能动钢筋水泥。可是《红楼梦》要建宁荣街,怎么可能不动钢筋水泥呢?但财务司就是不批。我们就联系了一个企业家,就是黄宗江的弟弟黄宗汉。他当时是一个电视机厂的厂长,他的管理机制在那个年代是非常超前的。

还有荣国府,是在赵云的故乡——河北正定县建的。那时是一个很落后的县,这个戏一拍完,正定县就翻身了。它的市容、商业,整个的经济都带动了起来。大观园在北京也给宣武区带去了非常大的经济效益。我们当时遇到的都是现在的影视剧组根本不会遇见的情况。现在一个剧组需要1亿元的经费,他们肯定第一想到的是找企业家投资。不存在树立项目、不存在领导批准等等问题。

所以这些问题在80年代初期,《红楼梦》是首当其冲的。《红楼梦》拍完以后,有人意识到,要用戏来带动影视城的建设。在《三国演义》的时候这个思路就很明确了,用戏来带动建设影视城。拍完了戏留下了一批建筑。

北京大观园。

《新周刊》:听说当时很多人并不愿意来《红楼梦》剧组?

王扶林:当时拍《红楼梦》请这个不来,请那个不来。理由一,中央电视台和你王导演要拍《红楼梦》,能拍得出来吗?这样的经典谁能碰?所以他们不来。理由二,你到底要拍几年能完?当时说的是拍两年,实际上拍了4年才完。这么长的时间耽误在这一部电视剧里,我还不如多拍几部别的戏。

再说这部电视剧的结果成败也很难说。比如摄像。当时我们找了很多个摄像师,都不来。后来我就想到我们电视剧团有一个摄像师,他是广播学院表演系毕业的,也懂得表演。之前他也为电视剧团拍了一些电视剧,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我去找他的时候,他说您别找我,我现在要忙着把家安下来,我都快30了,对象还在湖北,我要是跟着您一去拍几年,我的婚姻大事都耽误了。

我说这样,你来摄像,我把你的女朋友调到剧组来当场记。因为她也是湖北儿童话剧团的一个学员。但是我当时还给他说了一个条件,只有当《红楼梦》拍完了才能结婚。他就终于答应了。后来调进来的这个场记,就是演探春的东方闻樱。

东方闻樱饰演贾探春。

王扶林:压力太大了。当时很多人都质疑我是否能拍好《红楼梦》,我自己也质疑自己。我没干过古典戏,电视台也没拍过古典戏,也没太研读过名著,我们能不能找一个名家来合作?于是就找了越剧电影《红楼梦》的导演岑范,我们把他当作专家来接待。但是他走的时候没有表态,意思就是觉得我们根本不行,他不敢接手。后来我们又找了电影厂的导演,让他们来指导把关。当时请的是成荫,但是没多久他就病故了。现在我们的专家顾问里面依然有他的名字。

那怎么办呢?那么就我了。我当时确实一方面感受到领导的信任与尊重,另外一方面也是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办。也没有别的办法,我只有自己刻苦。我提了一个条件,给我一年读书。于是我租了外面的一个办公室,去外面读书,研究材料,一年当中看了很多很多。

我研究了一年最多只是懂了一点的皮毛。后来讨论剧本的时候,写剧本的三个都是红学家,一说起来,这个人跟她是什么关系,这个里面有什么潜在的含义。举个例子,我们都管那条街叫荣宁街,红学家说不对,应该叫宁荣街,因为宁是兄长,荣是弟弟。后来我们在正定县写牌楼的时候,幸好发现得早,把这个改过来了。所以一开始讨论这三个红学家剧本的时候,我基本插不上嘴。

林黛玉与贾宝玉。

《新周刊》:那时候你们有一个庞大的顾问团?

王扶林:这个庞大的顾问团是给我们撑腰啊。因为太多人觉得我们不行,看不上我们啊。所以弄这么一个顾问团托着,告诉大家我们不是胡来的。这些顾问大部分也都真的出了主意。而且经常来剧组。不像现在很多所谓顾问,都是挂名的。道具是不是这个朝代的?拜月有什么规矩?都找他们问,他们也很热情。这些顾问大部分都是直接或多或少地对于电视剧《红楼梦》起过影响的。而且那个时候他们是没有报酬的,最多是吃一个工作餐就完了。因为那个时候制片主任也没有权利去报销。

林黛玉与贾宝玉的这场戏,当年是这样拍摄的。

当年那一场“海选”

《新周刊》:一千个人心里会有一千个贾宝玉,一千个林黛玉,但是最后你们选的角色被大部分人所接受,你当时是怎样的标准呢?

王扶林:选演员的时候,我就叫他们既是在选林黛玉,又不是在选林黛玉,只是在选一个能在贾府里活动的角色就好了。分为几个基本类型:小姐、媳妇、婆子、丫鬟,丫鬟里面分为大丫鬟、小丫鬟、贴身丫鬟,当然你一开始能选出来林黛玉更好,但是这几乎不太可能,因为你还不知道林黛玉到底是个怎么回事呢。

那个时候我们自己对林黛玉也不甚了了,我们也是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认为林黛玉是一个娇滴滴,整天悲天悯人的形象。我说这样不行,我要求所有人立刻开始读书。把所有认为可以演角色的人集中起来,办一个学习班,在这个学习班里我和他们一起生活,一起读书。我既认识书里的林黛玉,也要认识现实里的林黛玉,了解每个人的习性和特长,表演上的潜力。

经过耳鬓厮磨的40天,大家应该是比较了解了。你没读过《红楼梦》我就现在给你读,你读不懂也没关系,我也很多地方不懂。我让专家辅导你。当然你也别想着哪个顶尖你演哪个。你要演一个你合适的。我在旁边帮你看。你认为你行你就演给我看。我认为你不是林黛玉你是晴雯,那么我就告诉你你不适合做林黛玉,你适合的是演晴雯。然后你去作准备,再来一遍,就这样选了三个晴雯出来。这样选出来的,比看一眼就说“你是林黛玉,你是贾宝玉”要细致多了。

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

《新周刊》:在培训期间,你慢慢看出了和确定了每个演员的角色?

王扶林:我看出了他们每个人到底是适合哪个角色,以及表演上的潜力。并不是每个人都是适合表演的。我选的时候就告诉这些副导演们,要看重的是她们表演的潜力而不是她们现在的经验。或者她是戏曲演员,她身上有戏曲的程式化的东西,这些我都不怕。但是你要有一个演员的潜质,我才能对你进行培训啊。

经过这样的选拔之后,角色和演员就好像谈恋爱一样。陈晓旭和林黛玉谈恋爱,她们合适就在一起继续下去了。不合适就只有分开。这是《红楼梦》的一个很重要的特色。现在管这个叫“海选”。

《红楼梦》当时也小小地登了一个广告,希望宝玉来报名,那是因为宝玉确实是找不着了。当时登的也非常的谨慎,在一个小报上登了一个小小的广告,这样就找到了。其他演员都是副导演去各个地方的戏剧团体和单位找到的。

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

《新周刊》:《红楼梦》当时的歌曲和演唱,直到今天仍然非常的经典,当时在确定作曲的时候有过什么争议吗?

王扶林:王立平当时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作曲家。他跟我说:“我知道你们不能完全相信我是否可以写好,但是我愿意把我创作的黄金年代放在《红楼梦》上。我先为你们写一个《红楼梦》的主题曲,你们请顾问团的专家听一下,如果可以我就继续地写下去,如果不可以我立刻就走人。”

我说这个可以接受。当时的文艺部主任听说了这个消息以后,就给台长写了一封信。说王是一个写流行音乐的作曲家,怎么可能会写好一个古典名著的主题曲呢?台长当时就把这封信拿给我看了。

我说我选他有几个理由:第一,他有基本功底。他是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第二,他的音乐深受青年人的喜爱。我说这个理由非常重要。因为一部作品如果得不到青年人的喜爱的话,这部作品在艺术上是站不住脚的。如果我们的古典名著的音乐也可以流行的话,有什么不好?第三,他愿意把他全部的精力和他最黄金的创作年华奉献给《红楼梦》,就以这样的决心我就觉得他肯定可以写好。台长听了跟我说,这封信你就不用管了。

当时一个演员都没有定,就先把作曲的给定了。这也是少有的。但是我认为这是必要的。结果这个主题曲拿准了《红楼梦》的时代精髓。所以学习班我们一开办,就给大家放了《红楼梦》的主题音乐,让大家进入到这个红楼梦的气氛里去。

大观园诗会。

经典名著的经典改编论

《新周刊》:1987年《红楼梦》开始在央视正式播出的时候,当时社会上有什么样的反应?

王扶林:播完了之后,评论是毁誉参半,歌颂的有,比如说周汝昌先生就给我们提了字,说是“首尾全龙第一部”。就是说它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不像京剧和越剧等等都是截取的几个片断。这个电视连续剧,是首尾全龙的。但是他也没说好还是不好,就说这个是首尾全龙。冯其墉的评价是“红楼梦长”。就是说这个戏比较长,影响也会很长。也有人说我们拍得很不容易,很多红学家都写了文章。观众看得很多,但是也有批评的,指出不足的。所以我的总结是毁誉参半。

到什么时候情况好了呢?到电影出来的时候,8集的电影出来以后,《红楼梦》电视剧的影响反而越来越大,一直到现在。现在的定论是把《红楼梦》定义为经典。对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对《红楼梦》的评价,我觉得作为电视剧的水平来说,它只是及格。作为小说来说它是经典。我拍别的戏就不可能有这个结果。但拍《红楼梦》就有,因为它本身就是经典,人们关注它,你说小说经典可以,但是说这个电视剧经典,说过了,不实事求是。

现在拍?现在有现在的优越条件,当时有当时的优越条件。时代背景都不一样。这个戏要按照现在的三天一集的速度想拍成经典,恐怕就是急功近利了。

《红楼梦》拍了四年。

《新周刊》:《红楼梦》拍到后四十回故事的时候,没有完全按照高鄂的续写来拍,你们当时是不是参照了红学家的一些看法?

王扶林:拍摄《红楼梦》,我希望是完全按照小说里来。书里该是怎样我就怎样去拍。所以我说拍《红楼梦》你别说你这个导演怎么能耐,你想发挥一下,一发挥你就是错,你就是老老实实地把小说用电视的形式表现出来就是好的。就这样你还不一定能表现得出来。你别想再出什么花样了,你根本出不过曹雪芹的。

作为一个导演他总是想出新的,想表现出一个导演他独特的东西,表现出他独特的风格什么的。但是《红楼梦》不行,《红楼梦》你只有老老实实地体现每个字。

刘姥姥进大观园。

《新周刊》:拍完电视剧《红楼梦》,这些演员后来好像很少有人红起来,有人认为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你们当时选角色的时候,太注重古典的特质,比如身高和长相的考虑。你怎么看?

王扶林:比如贾宝玉的扮演者欧阳奋强,他拍完了《红楼梦》就自觉改行了。他考了深圳大学的影视专业。为什么呢?因为我对他说,你适合演贾宝玉这个角色,就说明在今天这个时代,你不适合演别的角色。你的外形、长相和气质,都是娃娃脸,还有体形比较矮,都不太适合在文艺界里发展,最多演几个小角色,你改行就是对了。当然他改行没有和我说,但是我觉得他改行改对了。他后来在四川电视台很了不得啊,得了很多的奖。

欧阳奋强饰演贾宝玉。

陈晓旭,我说你要是什么角色都能演的话,你就不是林黛玉了。因为林黛玉这个角色太特殊了,你在80年代、90年代找一个林黛玉这样的形象,太难了。陈晓旭当时演林黛玉的时候连40公斤都不到,就算一个女孩子再怎么瘦,连40公斤都不到,这么瘦弱太难找了。那么她还能演别的角色吗?

所以我是这么认为的:你要是太适合演《红楼梦》的角色的话,演其他的,你就够呛了。后来陈晓旭出去做生意,还没有谈,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谈判的对手都知道是林黛玉来了,心里不由得都要让她三分了。

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已经成为无法超越的角色。

选演员是《红楼梦》最大的特色。当然我可以选高大的、成熟的演员,有可能也比他们演得更好,但那样的话你怎么表现“情切切良宵花解語,意绵绵静日玉生香”,把两个人在床上互相咯吱表现得那么稚气可爱,一点不会让人产生肉麻、下流的想法?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红楼梦(87版电视剧)红楼梦(87版电视剧) 闫有志 红楼梦 - 1987年陈晓旭、欧阳奋强主演央视版电视剧 免费编辑 修改义项名1987年首播的央视版《红楼梦》是中央电视台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根据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摄制的一部古装连续剧。由王扶林先生导演,周汝昌、王蒙、周岭、曹禺、沈从文等多位红学家参与制作。该剧前29集基本忠实https://www.meipian.cn/3hpf7ork
1.王扶林:我叫王大胆!王扶林红楼梦三国演义新浪娱乐成就了87版《红楼梦》和94版《三国演义》的导演王扶林回忆当年拍戏的艰苦,他表示拍戏一定要认认真真的拍。 王扶林 一曲《枉凝眉》,一部《红楼梦》,每每重温依然是不少人心中的经典。在那个没有巨额投资,没有先进特效的年代,成就了87版《红楼梦》和94版《三国演义》的导演王扶林——电视剧黄金年代中最具代表意义https://ent.sina.com.cn/v/m/2017-12-08/doc-ifypnqvn1414802.shtml
2.《红楼梦》电视剧究竟有多少个版本,谁是经典?1、1975年由伍卫国,汪明荃,吕有慧zhi主演的香港tvb版电dao视剧《红楼梦》。 2、1977年由伍卫国,毛舜筠,米雪,郑雷主演的香港佳视版电视剧《红楼梦》。 3、1978年由秀瑛,龙隆主演的台湾华视电视剧程《红楼梦》。 4、1983年由李陆龄,赵永馨,陈琪,李丽凤主演的台湾华视版单元剧《风雅剧集红楼梦》。 https://www.jianshu.com/p/5b4e53256232
3.扬州讲坛欧阳奋强解读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幕后故事87版电视剧《红楼梦》深入人心,剧中塑造了很多鲜明的人物。其中,“贾宝玉”的扮演者欧阳奋强,今天下午登临扬州讲坛,以《坚定文化自信,致敬经典,走进名著》为题,解读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幕后故事。 王扶林是位业余导演 《红楼梦》电视剧是在1987年播出的,一经播出,收视率达到97%,可谓是家喻户晓,家家都在收看。至今已有37年了,前前后后播出了http://www.yznews.cn/p/1838676.html
4.各个朝代背景下的电视剧,你看过哪些?选出所有你看过的剧。 PS.有些剧给人物化名,模糊了人物原型,但是依然可以从各方面证实朝代背景的,也算在内。 三皇五帝的剧没找到,请推荐。 夏朝的剧没找到,请推荐。 商朝(选出所有你看过的剧)(最多选7项) 944人参与 《封神榜》(1990年傅艺伟)封神榜(2001年陈浩民温碧霞《封神榜之凤鸣岐山》(2006《封神榜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299049644/
5.王扶林:电视剧《红楼梦》和《三国演义》背后的故事艺术4月21日,电视剧87版《红楼梦》与《三国演义》的导演王扶林来到国家图书馆艺术中心,主讲“致敬经典•那些年我们追过的艺术”系列公益活动第一讲,和大家分享电视剧《红楼梦》与《三国演义》背后的故事。 活动现场 摄影/汪凯戈 少时不爱读书,喜欢站在火车上吹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0422/c404005-31043043.html
6.资料:36集经典电视剧《红楼梦》故事介绍资料:36集经典电视剧《红楼梦》故事介绍 BTV—1 8月14日—9月2日 每晚20:00播出两集 故事梗概: 姑苏城仁清巷内的葫芦庙住着一名叫贾雨村的穷书生,他受乡宦甄士隐的资助,上京赴考,中了进士,做了官。只因他贪赃枉法,不上一年就被革了官职。他来到扬州,做了巡盐御史林如海的幕客,教林女黛玉念书。过了https://ent.sina.cn/tv/2006-08-20/detail-icesifvy0905989.d.html
7.欧阳奋强亲临龙华,分享87版电视剧《红楼梦》幕后故事南方+作为该版电视剧《红楼梦》贾宝玉的扮演者,欧阳奋强的演绎形象可谓是家喻户晓。本次讲座中,欧阳老师从中国电视剧的缘起入手,讲述了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影视历程,导演王扶林组建团队、海选演员的诸多细节,自己如何选上贾宝玉的经历和感受,以及与剧组成员初见和相处等不为人知的有趣故事。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9/23/c8133022.html
8.中国第一部全本改编红楼剧:香港1977佳视版《红楼梦》1977年香港佳艺电视台出品了中国第一部全本改编的《红楼梦》电视剧(后简称“佳视版《红楼梦》”),这是香港将《红楼梦》搬上荧屏的代表作品,具有开创先河的重要意义。但因其距今年代较久,片源难寻,学界普遍缺少对它的关注与研究,仅见一些浮光掠影的记载,且其中含有不确之处。笔者经过多方努力,有幸觅得片源。本文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418/10/35165309_1027059664.shtml
9.美育大讲堂邀请欧阳奋强讲述87版电视剧《红楼梦》台前幕后故事4月22日,我校美育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十八期“美育大讲堂”在校本部实验楼报告厅举办。87版《红楼梦》贾宝玉的饰演者欧阳奋强作为主讲人,与我们分享了这部经典电视剧台前幕后的故事。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主任王德胜、常务副主任栗睿与同学们一起聆听了讲座。 https://rcae.cnu.edu.cn/sylm/zxxw/190536.htm
10.西游记是哪个朝代的–快看漫画问答《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鸦片**以后,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被译为西文,《https://www.kuaikanmanhua.com/qa1/18530
11.电视剧《红楼梦》观后感(精选15篇)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电视剧《红楼梦》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电视剧《红楼梦》观后感 1 电视剧《红楼梦》全剧共36集,由王扶林导演,堪称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电视剧经典之作。 http://www.unjs.com/zuowen/guanhougan/20200521001748_2380135.html
12.荧屏红楼:电视剧《红楼梦》主要人物、演员及故事介绍红楼梦故事 作者:曹雪芹, ISBN:9787305162237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6 红楼梦人物图 作者:改琦 出版社:上海古籍书店 出版年:1980 《红楼梦》人物论 作者:王昆仑 ISBN:9787200084375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年:2011 红楼梦人物论 作者:王昆仑 出版社:三联书店,二联书店 出版年:1983 红楼梦的真https://www.las.ac.cn/front/book/detail?id=9a96f2a63c23f865e5a82884806b434d
13.独家披露电视剧《红楼梦》音乐创作幕后的故事王立平将《葬花吟1龙音希;独家披露电视剧《红楼梦》音乐创作幕后的故事 王立平将《葬花吟》谱成“天问”[J];北方音乐;2007年04期 2编辑部;“王立平《红楼梦》艺术专项基金”成立[J];曹雪芹研究;2020年03期 3王冬梅;马新涛;浅析王立平《红楼梦》插曲与剧情背景的关系[J];音乐大观;2013年11期 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BYYY200704011.htm
14.独家披露电视剧《红楼梦》音乐创作幕后的故事王立平将《葬花吟1. 王立平笔下的《红楼梦》——以歌曲《葬花吟》为例 [J] . 孔存玉 . 大观(论坛) . 2023,第9期 2. 浅谈王立平笔下的 《红楼梦》 音乐风格——以 《葬花吟》 为例 [J] . 杜颖颖 . 当代音乐 . 2017,第18期 3. 浅析电视剧《红楼梦》中的歌曲《葬花吟》 [J] . 李晓航 . 北方音乐 . 2018,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northern-music_thesis/0201245115615.html
15.浅析《红楼梦》影视剧与原著的不同之处因此,在《红楼梦》巨大的文学价值和商业价值引导下,电视剧版《红楼梦》便应运而生了。它使无暇看书的学生从冗长书卷和白话文言的赘述中解脱,轻易地了解《红楼梦》的故事情节。然而,影视剧作经过了影视创作团队人员的深度加工,与文学原著还是会产生一定区别,在此,笔者仅以1987版《红楼梦》影视剧为例,与文学原著的https://www.fx361.com/page/2017/1206/2572167.shtml
16.电视剧《红楼梦》分集剧情简介秀春囊被傻丫头拾走,又被送到王夫人手里。王夫人先疑凤姐丢失,凤姐大喊冤枉,于是认定是哪个淫贱丫头的。王善保家的进谗说怡红院有个妖妖娆娆的晴雯。王夫人担心丫头狐媚了宝玉,遂唤来病中的晴雯,无缘无故的训斥她一顿。 王夫人决定抄检大观园,园中各房担惊受怕。抄到探春时,探春挺身护丫头,怒打王妈妈,流https://www.ht88.com/article/article_12143_1.html
17.中国文艺网《大清宝典》揭秘《红楼梦》中的历史密码 电视剧《大清宝典》海报 听闻人称“秘史专业户”的著名导演尤小刚今年3月开机拍摄电视剧《大清宝典》,笔者日前赶往北京顺义陈衙路的拍摄基地。尤导正在看演员试妆,于是见缝插针地采访了这位中国电视剧事业的第一批拓荒人,他从自己这部新作一直谈到对当前电视剧创作的思考。http://www.cflac.org.cn/ys/xwy/201303/t20130318_176370.html
18.红楼梦(2010年电视剧)萌村百科《红楼梦》(英語:)是一部2010年首播的中国大陆长篇古装剧,改编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清朝著名小说家曹雪芹所著的长篇章回小说《红楼梦》,亦是大陆继1987年版《红楼梦》之后又一部较有影响力的电视剧改编作品。该剧由北京华录百纳影视有限公司、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北京电视台和英皇星艺(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http://www.moevillage.com/%E7%BA%A2%E6%A5%BC%E6%A2%A6_(2010%E5%B9%B4%E7%94%B5%E8%A7%86%E5%89%A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