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时代背景是明朝还是其他朝代

红楼梦中时代背景是明末时期,证据极多,列举几个最为典型的吧。

首先,红楼梦里曾反复谈到末世,并在书中核心内容里对“末世”景象有大量描写。

红楼梦中,最关键的内容,莫过于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和判曲,其中王熙凤和探春判词中,都明确点明了红楼书中“末世”的时代背景。

王熙凤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探春判词“才自精明志更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红楼无闲笔,尤其是涉及到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字字珠玑,可以说每个字都是作者反复斟酌后,才最终写上去。

所以判词中不断提到的末世一词,正是红楼作者在向读者传递信息,红楼梦中的世界,是真正处于末世当中。

再看第一回,此回在全书有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其中贾雨村出场“这贾雨村原系胡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

作者开篇就明确点明贾雨村“生于末世”,这正是在借贾雨村出场交待全书的时代背景。

贾雨村剧照

不仅如此,红楼梦书中还多次详细描绘了“末世”的具体景象。

最著名的莫过于那句“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此句之旁,脂砚斋侧批“批得好!......正是极贴切语”。

再有惜春判曲《虚花悟》,“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一片凄惨的末世景象跃然纸上。

明清时期,唯有明末之际,大战连绵,民不聊生,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此时,才能真正称得上“末世”。

如果仅仅是江宁曹府被抄家,作者哪里用得上“末世”之语,更谈不上“白骨如山”这等形容。

其次,第五十二回真真国来的美人念了一首诗,可谓再明显不过的证据。

这个美人的来历很有意思,“真真国”。

作者这里用了个明代特有的梗,这个梗来自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本名朱重八,再看这“真真国”,两个“真”字叠加,是为“重真”。

“重真”真正的含义,是“崇祯”。

这位美人还念了一首诗,开篇第一句就是“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此句诗把“红楼梦”的隐喻直接揭开了谜底,正是“朱楼梦”。

既然昨天是“朱楼梦”,今天的“水国吟”自然便是影射清朝。

此诗最后一联也很有意思,“汉南春历历,焉得不关心”,汉南自然不是指汉中之南,而是指明末南方地区,“春历历”是指明末南方先后出现的多个南明政权。

这句诗的真正意思是:南方这几个南明政权的生死存亡,我怎能不关心。

南明残宫

此处,表明作者作书时,正处于明末时期,并再次暗示红楼梦的时代背景是明末。

多说几句,关于前面那个“真真国”,有“专家”考证为阿拉伯伊斯兰国家,也有考证是在柬埔寨,还有说在荷兰的,关键是这个外国大妞还会作诗,相当了得。此等说法,各位自行判断就好。

再有,第七十八回“姽婳词”主角林四娘,是明末时期民间传说中的一位著名抗清女英雄。

林四娘不仅在《红楼梦》中有出场,在《聊斋志异》中也有出现,她是明清文人杜撰出来的一个女性英雄,其事迹广泛流传于明末清初的士大夫阶层和民间。

重点是,这位女英雄的主要事迹是抗清。

后来林四娘形象经过民间演变,又进化成刺杀雍正的吕四娘。

林四娘

在红楼梦中,林四娘宁死抗清是为了报效一位王爷,叫作“青州恒王”。

真实历史上,明代山东青州是真的有个“衡王”,谱系是从明成化帝朱见深第七子朱祐楎传下来,共传六世七王,衡王府直到1644年明朝灭亡时才被清军所灭。

所以,红楼梦中林四娘,是个在明末时期,忠于明朝反抗清朝的忠义形象。

七十八回这段原文摘录:

......(贾政)又说:“临散时,忽谈及一事,最是千古佳谈。'风流隽逸,忠义感慨’八字皆备。倒是个好题目,大家要做一首挽词。”众幕宾听了,都请教系何等妙事。贾政乃道:“当日曾有一位王爵,封曰恒王,出镇青州......”

注意“当日”一词,作者故意混淆具体时日,但从上下文看,可见贾政是刚知道青州林四娘的事迹,就来命令贾宝玉、贾环及贾兰三人作姽婳词,来歌颂这位抗清的女英雄。

此段情节,也明确暗示了书中时代背景是明末。

以上,所有证据都来自无可争议的原文文本。

而红楼梦中,类似的隐喻还有不少,答文结尾会留下一个衔接,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完整的解析。

THE END
0.红楼梦写的是哪个朝代的事情红楼梦写的是哪个朝代的事情气贯长虹 精选回答 红楼梦写的是明末清初时的故事。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 ,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为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手抄本https://edu.iask.sina.com.cn/jy/3od6XJmYFu5.html
1.红楼梦是什么年代的故事红楼梦是哪个年代的故事红楼梦并没有交代朝代,是虚构的,严格来说就是个空架构的故事。曹雪芹是清代的,硬说红楼梦是有朝代https://edu.iask.sina.com.cn/jy/26nH46A7Fp.html
2.红楼梦是哪个朝代的红楼梦真实结局很恐怖《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1红楼梦是哪个朝代的故事 根据书中人物的穿着打扮一眼就能看出来那个时期必定不是清朝,若是在清朝其中的人物怎么会不留辫子?而书中唯一给的“提示”就是“末世”这两个字,书中交代故事发生扎起http://m.gaosan.com/gaokao/241261.html
3.红楼梦第八回内容概括讲是哪个朝代的故事《红楼梦》是虚构的,并不是哪个朝代的故事,虽然作者是清朝的,但书中的背景并不是清朝,而是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所展开的故事。 《红楼梦》是一部在世界都具有巨大影响力的人情小说,被认为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书中四大家族的故事,以及以贾宝玉为主展开的爱恨纠葛http://www.chusan.com/zhongkao/235031.html
4.红楼梦说的是哪个朝代的故事?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红楼梦的故事被普遍认为发生在清代,包括新皇即位权力更迭,只是人物称呼和服装等,很多参考了明末的社会风俗…还有,曹雪芹先生不愿意明确表示是哪个朝代…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相似问题 红楼梦说的是哪个朝代的事? 特别推荐 热点考点 2022年高考真题试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c2a69534efb1c9901fdd0eec85879af5.html
5.红楼梦讲的是哪个朝代的故事红楼梦说的是什么朝代的故事1、红楼梦是虚构的,没有朝代。2、《红楼梦》讲述的是发生在一个虚构朝代的封建大家庭中的人事物,其中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通过对一些日常事件的描述体现了在贾府的大观园中以金陵https://edu.iask.sina.com.cn/jy/3v7fMpcrsVZ.html
6.《红楼梦》朝代推断,红楼梦是哪个朝代的故事?《红楼梦》朝代推断,红楼梦是哪个朝代的故事?淡然一笑 小学教育 精选回答 《红楼梦》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很多学者的研究对象,本文中,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红楼梦》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红楼梦》朝代推断 据悉,在《红楼梦》小说中曾写道“无朝代可考”也就是说这是一个虚构的年代,没有历史背景、也没https://edu.iask.sina.com.cn/jy/34HuduVY24z.html
7.红楼梦讲述的是哪个朝代的故事1、《红楼梦》的故事看似朝代不明实则全文应为作者自传,所以背景应该是清朝。2、作者内心写的是清朝初年http://m.tianqiwen.com/shenghuo_1390583/
8.红楼梦说的是哪个朝代《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也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那么你知道是什么朝代的吗?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红楼梦说的是哪个朝代 清朝、明朝等。 ①原因及分析: 当时正是大兴文字狱的时期。有人就猜想,为了保护生命安全,曹雪芹就把一些容易被他人视为敏感内容的人和事,都选用隐晦的方式来表达。这或许是《红楼梦》没有点明时代 https://mip.ruiwen.com/wenxue/hongloumeng/383260.html
9.红楼梦讲的哪个朝代红楼梦是一本小说,还带有一点神话色彩,那么红楼梦讲的哪个朝代的呢?一起来看看小编的分享吧! 解:最有可能是清朝,但书中并未明确是哪个朝代。 推测朝代背景:清朝、明朝等。 ①原因及分析: 当时正是大兴文字狱的时期。有人就猜想,为了保护生命安全,曹雪芹就把一些容易被他人视为敏感内容的人和事,都选用隐晦的方式https://m.ruiwen.com/wenxue/hongloumeng/431534.html
10.红楼梦是哪个朝代的故事本文解答了关于《红楼梦是哪个朝代》相关内容,同时关于1、红楼梦是哪个朝代的故事,2、红楼梦是哪个朝代写的小说,3、红楼梦是哪个朝代为背景,4、红楼梦是哪个朝代的小说作品,5、红楼梦是哪个朝代的故事哪个地方,的相关问答本篇文章福途教育网小编也整理了进来,希望对您有帮助。 红楼梦是哪个朝代的文学作品? 清朝 http://www.designclub.com.cn/202393.html
11.红楼梦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红楼梦的故事发生在哪个朝代呢2、当时的西京是京城,而西京在历史上是长安,应该是指唐朝。但是,从服装上讲,又应该是明朝。从贾政最后接到的奏折上看,提到洋枪、火药的走私,又应该是清朝。另外作品中多次提到贾母戴眼镜,眼镜应该是清朝才从西洋传过来的。总之,曹雪芹因为避免当时的文字狱,尽量在模糊朝代。http://m.yxlady.com/jingyan/144895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