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道理,是需要痛苦的参悟才能明白的。
譬如,十个AV封面九个骗。你脚边花花绿绿的小卡片也许只有以下这家童叟无欺。
蝉主作为一个立志活得明白的成年人,最近在进行知识探索的时候,又有了一个小发现。
事关我们从小听到大的“真善美”读物,迪士尼动画的宠儿——《格林童话》。
当当网上它的某版商品简介是这么说的:“不是格林童话选择了孩子,而是孩子选择了格林童话。”
无一例外,蝉主也曾是一个选择了格林童话的孩子,但如今本着一颗求知心再回首,发现这根本就是个谎言,明明就是格林童话选择了曾经的我们。
你看到的一切都是假的
我们目前看到的《格林童话》,其实是一改再改、一版再版,加了多层美颜滤镜的产物。
从1812年到1857年,它一共出版了七次,但却因为太过限制级,前前后后被删去了30多个小故事。
美国人理查德扎克斯在他的著作《西方文明的另类历史》中,直接将其原版称为“血淋淋的故事”。
可想而知,它原来的故事是有多么的猎奇重口。
1. 恋 尸
蝉主一直觉得经典童话里男女主的爱情发生的毫无道理。
而原味和改良版的区别就在于,“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前,主角到底经历了什么“毁三观”。
睡美人这个故事可以追溯到17世纪,一个叫吉姆巴地斯达·巴西尔的意大利人所著的故事集《五日谈》中。
而此故事没有王子,睡美人塔莉亚也不是因为被“纺锤”而是“旗杆”刺到才沉睡,并且她爱上的是一个只想打免费炮、疑似恋尸癖的有妻国王。
匪夷所思的是,她还在睡梦中无痛分娩,诞下一子一女。最终苏醒的原因也跟爱情的伟大力量没有半毛钱关系,而是孩子错把手指当奶头,把刺吸出来了。
接着他们就一起皇宫打怪,烧死了那个因为嫉妒要吃“孩子餐”的原配皇后。
这就算了,作者还在故事最后留下一句封建迷信格言:
而这个故事也被引用到了浦泽直树的传奇作品《危险调查员》中。
除了这版“原味”,蝉主还想说说日本木偶戏大师川本喜八郎于1990年创作的动画睡美人。
这版睡美人从一开始就告诉你:童话里真的都是骗人了,说自己幸福只是出于礼仪而已。
而这版故事继承了一贯的日式发展脉络,既让你大跌眼镜,又让你扼腕叹息。
大意就是公主成了被骗炮的可怜少女。但对象竟然是...被她母后抛弃的旧情人。
所谓“睡美人”,也只是公主发现被骗炮后对爱情失去希望,在相亲中假装睡着罢了。
哪有什么诅咒,一切都荒谬的像个笑话。
2. 骗 炮
现在的版本,可能只让你看到了贫穷可怜女孩的反转命运,却没看到她两个姐姐在生母逼迫下,逐梦上流圈(穿上玻璃鞋)的凶残努力。
也没料到一向温顺软弱的灰姑娘上位之后立马黑化,直接下令让鸟叼两个走姐姐的眼睛。
而痴痴寻爱的王子,被某些学者怀疑他的潜在身份有可能是个“炮王”。试穿玻璃鞋只是一个完美的幌子。
知道真相的蝉主,只能说
3. 人 兽 交
作为不要跟陌生人说话的最佳教材,原味故事会更有劝诫作用,因为里头的小红帽是真naive,而反派是真变态。
以下版本是公元十世纪的,里头的大灰狼杀了外婆后,还不忘给她亲孙女留一点:用盘子装头,酒杯盛血。
接着再睡了她,人兽交也是有点过分,所以大灰狼也恋童...
最后,当然是把她毁尸灭迹,什么救星猎人,不存在的。
在17世纪的一个法国人查尔斯·佩诺尔特(被人称为故事大王)那里,也没有猎人的存在,小红帽还是被狼诱奸了。
从此大灰狼和小红帽在森林里过着[哔—]的生活
被删减的格林童话
追溯了一些经典故事的原版,蝉主现在说两个已经“消失”了的格林童话故事。
1.禁 室 藏 尸
这是一个带着血腥味的有关信任与背叛的故事。
长相丑陋但富得流油的蓝胡子取了新老婆,他再三叮嘱妻子家里有个房间绝对不能进去。但为了测试爱情的忠贞度,他故意把钥匙留给了她。
《蓝胡子》电影剧照
于是妻子违背诺言屁颠屁颠去开门了,接着发现原来自己的老公是个变态杀人狂,前妻们都被他杀了挂在房间里头,真·血流成河。
但结局是,蓝胡子准备灭口的时候被女主的哥哥们反杀了。
2.孩 子 们 的 屠 杀 游 戏
听这个名字,就很重口了。要是放在现在必定引起社会舆论的轩然大波。
它有关三个孩子的角色扮演和荒谬的法庭审判。
三个孩童ABC,A演猪,B演屠夫,然后B就把A割喉杀掉了。而最终法庭却将B无罪释放。
原因是他们也不知该如何审判,干脆让B做选择题:苹果(无罪)和钱币(有罪),刚好B选了苹果。
给成人看的格林童话
蝉主知道你现在一定觉得你看了假的格林童话。
事实上,我们一直对“童话”(Fairy Tale)一词存在着很大的误解。
它就像“洋聊斋”,最初也是民间故事的一部分,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并且,它早期的听众群除了儿童还包括成人。
而《格林童话》就是由格林兄弟收集再加以改写的一本德国民间故事集,相当于一次基于前人的“再创造”。
既然来自于市井,自然有股不加修饰的野蛮味。
英国女作家安吉拉·卡特同样著有一本既给大人又给小孩看的《精怪故事集》,里头的故事也不标榜真善美,而是颂扬坚强的意志、卑鄙的欺诈、妖术与阴谋。
而这样的黑暗童话,在那个时代自有它特定的文化语境。
放到今天,它们也没有被完全摒弃,反而被不断搬上荧幕。
《故事的故事》
《格林兄弟》
《童话镇》
究其原因,除了它们够猎奇够刺激,还因为童话本身就应该是社会残酷、生活艰辛的隐喻。
它在带给我们美好的同时,也应该让我们意识到里头曾有多过多么野蛮的斗争。
不然蝉主真的不明白,那些逆来顺受只会默默等待王子拯救的傻白甜凭什么能获得幸福?起码来点戏剧性的上位史吧。
蝉主有理由相信,要不是格林兄弟决心涨销量并把客群从老少咸宜调整为我们这种睡不着的调皮小孩,一再净化掉“原味”,格林童话是不会这么源远流长的。是《格林童话》选择了小孩。
想给童话书点赞
【未经许可 | 禁止转载】
媒体转载、投稿、合作
加入组织,后台回复“招人”
/ 推 荐 文 章 /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