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鸡汤黑童话毁童年为何大人和孩子都对他欲罢不能

历经世故,当大人被教育不能太单纯、不要太天真的时候,童话,可以让我们远离冰冷和荒芜,拥抱温暖与纯良。

好的童话,往往能把孩子和大人置放在同一个世界里。

它允许大人在遭遇艰难时,从成熟的状态回到孩子的状态,也能给孩子讲述成人世界的真相,相信孩子作为一个思考者的潜能。

今天,三联想把这套《安徒生童话全集》纪念礼盒免费送给你!

在童话大师的身份之外,安徒生还是一位剪纸高手。跟以往的版本不同,这套版本联合安徒生博物馆,选取了16张馆藏的安徒生剪纸作品,并把它们烫成封面。难得的艺术气质,美得让人舍不得放下。

而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它的口袋书设计。对于在城市里生活,被通勤、工作、休息和等待切割着时间的大人来说,能够随时唤起童心的口袋书,实在太宝贵了。

相比抢占精力的手机,童话口袋书能够把这些短暂却有意义的时间还给我们自己。

它的小巧轻盈,又很适合给孩子当睡前故事书。

托尔斯泰曾花十年的时间研究安徒生童话,他说自己第一次读安徒生童话,没有看懂,半年后重读,他读懂了:“安徒生很孤独,强烈的孤独。”

1805年,安徒生出生在丹麦小镇一个贫困的鞋匠家庭。

虽然生活窘迫,但父母却滋养了他热爱幻想的童年。他在家里玩着木偶剧场,阅读所有可能借到的戏剧剧本。

14岁他孤身到哥本哈根,凭着对艺术的热爱和非凡的勇气,敲开一位舞蹈家、戏剧家的门,在唱歌、跳舞、演戏的尝试上一一失败的他,却收获一个在逆境中坚守的心;

28岁那年,安徒生受到丹麦国王接见,并获得一笔旅行基金。

走遍欧洲的他,不断拜访当时的文化名人,从作家雨果、狄更斯、海涅,到音乐家门德尔松和李斯特……人们都惊讶于这位年轻人的莽撞和胆识。

安徒生(左)与狄更斯

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在恋爱中屡屡碰壁的他,至死未婚。

这位从穷困生活中孕育出来的童话大师,作品里的人物跟他现实生活里的如出一辙,经历过世界的苦难,却没有仇恨,没有斗争,只是用爱与盼望去面对世界。

没有童话般的人生,却用一生去编织童话的安徒生,用他的温暖赢得了全世界的喜爱。

为小意达的花儿枯萎而落泪,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而雀跃;

想为女孩脱下红舞鞋,也想给卖火柴的小女孩披上温暖的毛毯……

安徒生童话里的超自然生命,往往能给孩子的心灵、心智留出空间,培养孩子的敏感和想象力。我相信,经过童话滋养的孩子,是绝不会变冷酷的。

《丑小鸭》因为外表和别人不一样而遭到排挤、欺凌和驱逐;

比如《海的女儿》,小时候读,会感动于小美人鱼为所爱化作泡沫。长大后再读,才发现小美人鱼是迥异于其他王子公主类童话的独立女性,她为了追求永恒灵魂,交出了美丽的声音,忍受着永远的痛苦,却始终是自己在做选择;

比如《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里,当我们发现自己像牧羊女一样,不过是为了在自己的舒适区里生活而被创造出来的平凡人,我们会思考个人的梦想,应该怎样跟天性、能力相协调;

比如《恋人》的故事里,出身高贵的球儿看不起陀螺,拒绝它的追求。后来当金贵的陀螺在垃圾桶看到又老又丑的球儿,却也不愿与她相认了。我们会发现,爱也有它的外在条件,比如出身、地位和长相……

这些直到长大后才真正读懂的人生命题,让无数成年人惊叹:

“真的是时候重读一遍《安徒生童话》了!”

很多读精简版安徒生童话的读者,看到结局小美人鱼为王子化为泡沫,都会把《海的女儿》当作一个凄美的童话,甚至把它当作王子公主式的“毒鸡汤”。

直到读过叶君健的译本,才惊觉: “原来我们都读错了!”

翻译版本不计其数,但丹麦专家埃格罗却说:“只有中国的叶君健译本把安徒生当作一位大作家和诗人来介绍给读者,保持了作者的诗情、幽默感和生动活泼的形象化语言,因而是最高水平的译本。”

叶君健先生回忆翻译安徒生童话的情景时说:

“我发现过去通过英文或法文所读的那些童话,不少与原作大相径庭。首先,那些译者可能为了适应本国图书市场的需要,常常在译文中做些删节或改写,有的改写对原作的损害──甚至歪曲──相当可观。

很明显,有些译者只是把这些童话当作有趣的儿童故事,而未意识到这些作品是诗,是充满了哲理、人道主义精神和爱的伟大的文学名著。”

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叶君健一一对照英文和法文译文,完成了《安徒生童话全集》从丹麦语到汉语的翻译,并历经多次修订,完美呈现原作神韵。

1988年,叶君健先生凭借其翻译成就,得到由丹麦女王亲自授予的“丹麦国旗勋章”。

叶君健本人也因此被世界译坛称为“中国的安徒生”,其译本也被公认为是最有影响力的中文译本。

童话是神秘的宝盒,无论多少岁打开,都会读到不一样的故事。

珍藏一套不过时的童话经典,便能在人生的不同时刻,重遇童年时的纯真。

这套《安徒生童话全集》收录了500多张复古经典插画。

安徒生早期童话的木刻插画,是根据同时代画家比得生画稿刻成,这些画稿现存于安徒生博物馆内,堪称博物馆级艺术珍品。

第八册到第十六册,则由洛伦兹·佛罗里西和赫路夫·演生尼乌斯两位插画大师画成。安徒生童话里浪漫、神秘、美好的气质,都在这些插画里一览无余。

搭配精美函套,为每一个喜欢安徒生童话的读者提供绝美的珍藏版本。

这里是“文学爱好者”的福地

打好文史哲基础,提升理解力

在这里,孩子能直接听到来自文史哲领域的专家讲授的“私教课”,就像是开了外挂。

有首都师范大学的侯会教授,为孩子们带来《中国文学经典100讲》和《世界文学经典100讲》,孩子们从第一讲追着听到最后一讲。

《与孩子一起听的神话通识课》听众留言

也有《与孩子一起听的神话通识课》,博士妈妈王叡领队,带领孩子们进行100场中西文明经典漫游,不少家长收获了宝贵的亲子时光。

《杨早·简说中国史》,帮助孩子建立历史观的第一课,提前为人生备好经验。

《姜宇辉·哲学启“萌”》,是孩子可以受用一生的极简哲学课,培养孩子主动思辨的习惯。

儿童文学书架部分展示

在“听书”版块,还有专为孩子设置的“儿童文学”书架,贴心地标注了适合年龄和新课标阅读书目。

探索自然领域,拓宽眼界

如果说文史哲是滋养孩子心灵的良田,那么自然领域就是沃土本身,让孩子知道世界之大之美,无限激发主动探索的兴趣。

《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袁越(也即“土摩托”老师),为孩子们带来《人类的起源与未来》,解锁生命的科学新知。

大家熟悉的《博物》杂志特约编辑王辰(笔名“天冬”),在《四季花语》中探索藏在花朵里的博物学。

好像什么都知道的“无穷小亮”,也在中读开设了课程,带来了《海错图笔记》,解密古代海洋博物图鉴。

在艺术之海畅游,提升修养

蔡元培先生曾提出,要“以美育代宗教”。艺术美育,是灵魂与灵魂的直接对话。能够感受“美”的孩子,会自觉追求“真”和“善”。

在三联中读,有《给孩子的艺术启蒙课》,带领孩子认识100位超凡艺术家。

有音乐评论家刘雪枫老师开设的《陪孩子一起听音乐》,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孩子意识萌芽期的素质教育。

还有《趣谈中国艺术家》,用轻松的解读方式让孩子感受文人气息,了解传统文化。

亲子共学,一同进步

知识年卡的课程、有声书中,自然不乏给家长的好内容。

孩子在长大,时代在变化,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亲子关系才更融洽。

在《智慧父母“慢教养”手册》中,我们请来了10位“精英爸妈”,与你分享如何陪伴一个有趣的小灵魂。

《给父母的儿童性教育指南》一课,我们请来了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的刘文利教授,用60个案例教你如何全面应对孩子0—15岁成长关键期。

还有《孩子是个哲学家》《原生家庭》《父母的觉醒》等有声书,与你一起肩并肩,见证、引导孩子的一步步成长。

THE END
0.安徒生童话被译为150多种语言在全球出版!为何一代又一代人都深受本次出版的《安徒生童话全集》,在每篇童话作品后面,都保留了叶先生的“译后记”,这些译后文字交代了该篇作品写作和出版的背景,表达了译者对作品的体会,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安徒生作品的特点及创作意图,进一步领略安徒生故事中蕴藏的况味,同时也给儿童文学作家及儿童文学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出版https://static.zhoudaosh.com/42564425AA88941DF00D23901398C04B602B249465C2310095D8F55AABCE84AD
1.安徒生童话里,藏着每个人的一生对成人,安徒生童话是清醒的手术刀,剖开现实后仍缝合希望。 外国名著译者尤为重要,选书就是选译者。 这本安徒生童话版获丹麦首相安纳斯·弗格·拉斯穆森亲自授权。 “安徒生的中国知己”,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得主任溶溶,也是《没头脑和不高兴》作者~ 他翻译过许多外国儿童文学作品,他以八十高龄的人生阅历与赤子之心精心http://finance.sina.com.cn/cj/2025-07-07/doc-infervxe9613967.shtml
2.赵景深翻译对儿童文学创作的影响研究,学术界对赵景深的研究主要集中的几个方面,由此引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关于赵景深研究的关键环节,也是目前的薄弱环节,即从译介学的角度来探讨赵景深儿童文学翻译与创作的相互关系,通过赵景深的译介作品《安徒生童话》和创作作品《小朋友童话》,论证他的翻译主张以及翻译特点,进一步研究赵景深的童话译介对他的创作的影响。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635-1012344575.htm
3.《域外小说集》与周氏兄弟“儿童的发现”文史1909年于东京初版的《域外小说集》共分两册,合计选收了16篇近代外国短篇小说译作,其中与儿童密切相关的有3篇,分别是以儿童为主人公的《乐人扬珂》《天使》,以及以童话为体裁的《安乐王子》。本文主要以这3篇作品为讨论对象,从文本细读出发,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对周氏兄弟清末时期 “儿童的发现”作出进一步阐发,并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601/c442005-32435713.html
4.叶圣陶安徒生童话创作比较论叶圣陶安徒生童话创作比较论,自我象征,寻美,求真,民间传统,个体。童话对中国人来说是“舶来品”。从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开创的意义讲,叶圣陶的《稻草人》可以与鲁迅的《狂人日记》比肩而立,也不亚https://wap.cnki.net/lunwen-2002092909.html
5.近200年后的今天,安徒生仍然被误解儿童文学托尔斯泰曾对高尔基说,安徒生是个傻瓜,成人不理解他,他就写童话给儿童看,其实儿童更不理解他。这话也许有部分道理。 尽管迄今为止,安徒生童话已被翻译成150余种文字,发行量超过了欧洲任何一位大作家的作品,但并不能说明他得到了汉语读书界的真正理解。 http://www.chinawriter.com.cn/GB/n1/2018/1023/c404072-30357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