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反映法国现实的时代巨著)

《悲惨世界》(Les Misérables),这部由维克多·雨果于 1862 年所发表的长篇小说,有另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法律的命运》。小说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故事主线围绕主人公罪犯冉阿让试图赎罪的历程,融进了法国的历史、建筑、政治、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和宗教信仰,堪称一部时代巨著。

主人公冉阿让是个穷人,因为偷一条面包救济7个外甥,而被判五年徒刑。由于他不信服不公的法律,加上倔强不惧强权的个性,使他因屡屡越狱而致罪刑加重。身陷牢狱与手铐脚镣相伴十九年之后,他终于获得一纸假释令——然而这张黄色的自由状纸,并未让他在社会上取自由,反而处处引来歧视,使他流浪街头。

笛涅的主教米里哀好心收留了他。夜半时分,多年来穷困的习惯让冉阿让故态复萌,偷走了主教家的银烛台。不料半途被捕,警察将他送往主教家中对质,主教却没有揭发,反倒为他撒谎,说银烛台是赠送给冉阿让的礼物。警察悻悻然走后,冉阿让跪求原谅,撕碎假释信,发誓重新做人。

八年过去,冉阿让的确履行了当年的誓言。他易名为马德兰,成为了蒙特里市受人爱戴的市长兼工厂厂长,以慈善闻名。这时,工厂女工芳汀正遭受着凄惨的际遇。她年轻时遇人不淑,生下女儿珂赛特后只能独力抚养。重病临死前,她将珂赛特托付给得知真相后的冉阿让照顾。

故事中的正义代表是刑警沙威。他坚信法律的正确无误,也相信公正必须以铁血捍卫,而慈悲宽恕只会滋生更多的犯罪。对于“逃犯”和屡次越狱的冉阿让,他无法原谅、深记在心,誓将其抓回牢狱。事有凑巧,当他在蒙特里市怀疑冉阿让就是他追查的逃犯时,昏庸低效的刑警们却抓到了长相相似的流浪汉商马第——他受诬偷苹果而被捕——警察、法官和证人竟然一致认定,他就是那个逃脱的苦役犯冉阿让。

冉阿让得知此事后,不愿让商马第替自己受牢狱之苦,毅然来到法庭,承认自己就是冉阿让。此时的沙威,已多次目睹冉阿让高尚的人格,最终决定放他生路。然而身上所压的司法与正义枷锁,使沙威内心备受煎熬,投河自尽。

雨果是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之一。浪漫主义得以产生的前提,在于它和启蒙思想联系在一起,是文学民主化的表现之一;但另一方面,浪漫主义恰恰将重点放在了个体与整个世俗化社会的抗争上——这是浪漫主义一个非常有趣的表现:呈现这个社会,是为了更好地与之抗争。

早在1840年,当雨果拟定《悲惨世界》的框架时,他将小说划分为“一个圣人的故事”、“一个男人的故事”、“一个孩子的故事”和“一个女人的故事”等四个部分。这四个故事构成了小说的主体内容。与这四个故事相似的众生相,则构成了那个时代法国的真实原貌。与《巴黎圣母院》将叙事时间定格在十五世纪路易十一治下不同,《悲惨世界》的叙事时间是雨果真正的“当下”,他从一八一五年写起,主要的叙事时间延伸至一八三二年巴黎起义。

最终,拉克卢瓦同意一字不改地出版此书。果然,《悲惨世界》一问世即大获成功。六年之内他不但收回所有投入,还净赚51万7千法郎(约折合现在1000多万欧元)。而《悲惨世界》显然不是仅像雨果所说的,获得“十二年的成功”——它被多次改编为电影或戏剧。至于今天的法国,尽管已经沉重或轻巧地翻过了这一页,但那些关于秩序的不公和法律的无能,以及“世有良心者”无尽的批评疾呼,对穷人命运的同情,都已被雨果之笔永久地记录在案,不容抹去。

或许正如他在《悲惨世界》序言中所言:“只要因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还存在一天,在文明鼎盛时期人为地把人间变成地狱,并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幸运遭受不可避免的灾祸;只要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还得不到解决;只要在某些地区还可能发生社会的毒害,换句话说,同时也是从更广的意义来说,只要这世界上还有愚昧和困苦,那么,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益的。”

THE END
0.世界10大名著之一《悲惨世界》内容简介《悲惨世界》是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在186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其内容涵盖了拿破仑战争和之后的十几年的时间。 故事的主线围绕主人公土伦苦刑犯冉·阿让(Jean Valjean)的个人经历,融进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该作多次被改编演绎成影视作品。 https://www.360doc.cn/mip/1008059789.html
1.《悲惨世界》中法国时代背景的简介为帮助不太熟悉法国历史的同学进一步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加深了解情节的发展,所以在此把故事发展的时代背景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整部电影改编自雨果的《悲惨世界》。故事大致发生在1815年—1832年的法国。 第一章 故事开场一面巨大的蓝白红三色旗,沉入水中。 https://m.douban.com/note/266245295/
2.悲惨世界(豆瓣)内容简介· ··· 《悲惨世界》(套装上下册)通过冉阿让等人的悲惨遭遇以及冉阿让被卞福汝主教感化后一系列令人感动的事迹,深刻揭露和批判了19世纪法国封建专制社会的腐朽本质及其罪恶现象,对穷苦人民在封建重压下所遭受的剥削欺诈和残酷迫害表示了悲悯和同情。 悲惨世界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200760/
3.剧情简介悲惨世界18世纪的前半叶在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的现实与浪漫之间刻画了一个“男人因穷困而道德败坏,女人因饥饿而生活堕落,儿童因黑暗而身体羸弱……”的《悲惨世界》。1980年的法国版同名音乐剧首映便取得成功,而85年版的英文首演版一经制作人卡梅隆·麦金托什红推出则奠定了《悲惨世界》歌剧史上夯实的地位。2012年这部我一直https://m.douban.com/movie/review/9384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