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 TO MY MOTHER /
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有人说,婚姻是幸福的天堂,
也有人说婚姻就像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
但婚姻到底是什么,没有标准答案,婚姻的样子取决于我们对婚姻的认识和态度。
在《包法利夫人》这本书中,作者福楼拜借助一个出身底层的少女,怀着对爱情的浪漫主义幻想步入婚姻,然后大事所望,多次出轨,挥霍无度,最终走向极端的故事,引发读者对婚姻本身的思考。
故事情节
夏尔·包法利12岁接受神父启蒙,15岁上学,新入学的他因为土里土气的外貌和不合群的习惯被同学老师嘲笑愚弄,18岁退学学医,20多岁成为医生,遵母命娶45岁的丑寡妇。
他妈是个服装店老板的女儿,略有薄资,他爸之前在部队给人做军医助手,年轻的时候长相帅气,因为贪图他妈的嫁妆才娶的,婚后无所事事,不务正业,做了好几次生意都以失败而告终。
从夏尔的早年经历来看,他是个庸俗、现实、逆来顺受、不敢反抗的人,继承了他爸的性格。而他妈吃苦耐劳,勤勉持家,始终为儿子前途着想。
因艾玛他爸骨折,夏尔得以和她相遇。反复的探病,加深了他和艾玛父女的了解和感情。
个人财产成泡影,与公婆反目,寡妇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扑在夏尔怀里乞求夏尔能够调和矛盾,表现了这个寡妇的无助。也反映出了夏尔父母的势力和无情。一场婚姻悲剧伴随着寡妇的去世而结束。
寡妇死后,夏尔与爱玛结婚,修道院中的浪漫主义自我教育让她充满了对爱情的浪漫主义幻想,她将幻想寄托在了夏尔对身上,但婚后的爱玛,并未感觉到幸福、陶醉和激情,婚后枯燥、乏味,毫无情调的生活与丈夫与她想象中对浪漫有趣的生活天差地别,她开始对婚姻产生了质疑:为什么要结婚?恰在此时,迎来了侯爵府的做客邀请。侯爵府的舞会加剧了爱玛对现状对不满。
对婚后平淡生活的不满、对牛弹琴弹琴的浪漫、婆媳之间的矛盾,让艾玛十分失落,但是她依然积极生活,经常弹钢琴、画画、料理家务。
治好了侯爵的口疮,夏尔夫妇受邀去侯爵府做客,舞会上,艾玛意犹未尽和夏尔的意兴阑珊形成了对比,体现了两人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征与生活态度。侯爵府的生活给爱玛上了一节浪漫生活课。
对上流贵族社会的持续幻想与无边无际的枯燥生活,让她抑郁成疾,夏尔为了治好她,打算离开乡村托特,搬到乡镇荣镇。
艾玛终日对舞会上对子爵念念不忘,幻想巴黎,通过阅读时尚杂志幻想繁华生活。失望、烦闷、空虚、无聊、苦闷的情绪让她成为一个怨妇。她慢慢的放弃了音乐,放弃了绘画、放弃了针线活,连妆都懒的画。
夏尔以为她患上了精神性疾病,为了让她康复起来,打算给她换换空气,搬去荣镇生活。
荣镇其实也就是个小乡镇,只有一条街和几家店。次要人物药剂师奥默、金狮旅店的女老板、神甫出场。这个镇子只有一辆班车通往城里,那就是燕子号。
来荣镇后,第一次见到实习生莱昂,便十分投缘,相谈甚欢。不久,爱玛分娩,生了一个女儿,起名贝尔特,由奶妈照看。有一次,她和莱昂结伴去看女儿,举止亲密。
药剂师奥默经常来访,与夏尔夫妇闲谈。莱昂与爱玛暗生情愫。
压制、伪装、掩饰、自我欺骗、出轨的欲望和道德的戒律使她对丈夫充满厌恶,却要假装贤惠,使她对莱昂充满渴望,却要假装冷若冰霜。
艾玛去找神甫忏悔,可是神父却三心二意,忙其他事情。后来莱昂去巴黎进修,离开了艾玛。
因为给仆人治病,情场老手罗多夫来到诊所,看上了艾玛。随后,在一次展览会上钓到了艾玛。然后再用一个多月的突然消失,让艾玛彻底沦陷,随后便频繁私会。
时间一长,她有点后悔了。
把跛子治成了残废,医生夏尔变成了全镇的笑话,艾玛不仅没有安慰,反而彻底放下了自己出轨对负罪感。
她越是献身自己给情夫,就越憎恨自己的丈夫。此时,奸商勒合开始迎合她的虚荣,引诱她花钱,爱玛打算和情夫私奔,却残遭抛弃,悲痛欲绝。
夏尔向勒合借债,爱玛恢复,二人在去卢昂看歌剧的时候,偶遇从巴黎回来的莱昂。
艾玛和莱昂旧情复燃频繁私会。爱玛开始在奸商的连哄带骗下拿到了夏尔的财产处置权,疯狂举债,挥霍夏尔的财产,在商人那里购买奢侈的生活用品,填补生活的单调。直至债台高筑。
债务到期后,艾玛瞒着夏尔四处借钱,可惜没有一个人帮她,莱昂借口离开她,罗多夫不拔一毛,公证人趁火打劫,她的浪漫主义幻想彻底破灭,于是服毒自尽。毒药来自药剂师。
爱玛死后,莱昂结婚,勒合发财。夏尔得知爱玛出轨后,郁郁而终。
创作背景
这部小说的基本故事框架来源于作者福楼拜的好朋友给他讲述的一个真实故事,福楼拜他爸是一个医院的院长,小说的男主夏尔·包法利的原型是他爸医院里的实习医生。这个实习医生娶了一位比她大很多岁的寡妇,后来寡妇早逝,他又娶了一个年轻漂亮的农村女子。但这位女子却对婚姻生活不满,多次出轨。后来因为负债累累,还不起钱而自杀。
小说的男主夏尔性格平庸,毫无主见,但作者福楼拜却是一个性格急躁而专横的人,这可能跟他的病有关。据说他从小就得了一种病,有人说是癫痫,也有人说是疫症。这种病导致他有时候情绪极其不稳定。
福楼拜朋友很少,男性好友只有两个,一个是他在上学时的同学,他们经常一起吃饭聊天,喝酒嫖娼,另一个朋友是诗人,正是这个诗人朋友为他的这本小说创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包括故事来源,以及小说的修改。据说,作者经常将《包法利夫人》的草稿念给这位诗人朋友,要求他给提建议。
福楼拜的感情生活并不顺利,也许跟他的病有关,也许跟他的性格癖好有关,也许跟他的命运有关,他似乎对偷情情有独钟。他一生喜欢过的两个女人都是有夫之妇。第一个女人是他旅游的时候认识的,也是他一生中最念念不忘的女人。他从小时候就开始暗恋,后来升级为明目张胆的追求。这个女人有一次被他触动了,跟他约好去酒店,但是后来又没有去。
第二位女人是个诗人,是他在巴黎的一家工作室认识的,也是个已婚妇女。刚认识就成了情人。但是,在作者离开巴黎后,就对这个女人十分冷淡,这个女诗人多次提出让福楼拜去巴黎找她私会,但均被福楼拜以各种理由拒绝了。后来,这个女诗人的丈夫去世了,她专门去找福楼拜,想要嫁给他,但福楼拜十分残忍的拒绝了,当时连他妈都看不下去。
福楼拜感情不顺,性格孤僻,一生被精神疾病困扰,他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写作上。他的很多作品都融入了自己的个人情感,但唯独《包法利夫人》这部小说,他极力避免情感表达,而是运用大量细致而精准的行为描写,展现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被后世的评论家成为“客观性艺术”。
1816年波旁王朝复辟,大革命时代的离婚法案被废除,直到1884年才恢复。
在这段历史时期,法国社会是不允许离婚的,因此法国人的出轨率也居高临下,也为文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对于要不要恢复离婚法案,作家左拉半开玩笑地说:“离婚法案如果通过,法国文学就完了。”
据说,这本书在出版之后,作者和出版商曾经被提起公诉,说书中内容伤风败俗,诋毁宗教。后来被判无罪,这本书也因此更加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