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如果你从小成长在一个富裕家庭,接受过贵族文化的教育,阅读过许多浪漫唯美的爱情故事,几乎生活在一个被梦想构筑的世界,内心爱的故事绮丽绚丽波涛汹涌,而现实生活中却嫁给了小镇上一个平庸无趣的乡村医生,那么,你会被诱惑吗?
这个问题特别拷问人的灵魂,扪心自问之后,有几个人敢掷地有声地回答出那句话:我不会。
所以,福楼拜先生早就说过一句话:包法利夫人,就是我。
所以,《包法利夫人》并不是一个女人的堕落史,而是整个人类共同要面临的一个问题:你甘于过平庸的生活吗?你做过浪漫主义的白日梦吗?你身处底层的时候,想过要富裕要成功要攀升阶层吗?
这本小说问世后,爱玛就一直被定位为一个虚荣而愚蠢的女人,我也不例外,但并不妨碍我觉得她是一个活生生的女人,她身上具备很多的天真单纯激情和魅力,我不欣赏她,但也绝不唾弃她。
虚荣这个词在某种程度上是女人保持向上感的动力。
愚蠢和天真是女人在爱情方面常犯的智商短路错误。
都与不甘有关。
很有意思的是,爱玛这个形象一直被读者与不切实际的女文青挂钩。假如一个女孩子喜欢读文学书籍,喜欢把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和场景移植到自己身上津津乐道,就很有可能被人冠上“包法利夫人”的名头来戏谑。
文艺作品,是包法利夫人们想极力挽留的海市蜃楼,是精神世界最有力的慰藉。
把现实生活和文学作品混为一谈的人,其实并不少见。作为男性的堂吉诃德保持了清醒的头脑,浪漫终究还有些回旋余地,而爱玛一次次把小说中的贵族生活移植到现实中妄图实现,碰壁是必然的。
多年前有部电影《立春》,蒋雯丽饰演一个小县城文艺女青年,梦想自己有一天能成为歌剧演员熠熠闪光地生活在北京,同时还有个一心想到首都美院念书的狂傲书生,一个热爱跳芭蕾舞梦想成为舞蹈家的小青年,最终都被生活洪流无情地一一打回了现实,依旧在闭塞的小城里度日。
这部电影其实反映了和《包法利夫人》一样的故事格调。
虽然相隔一百多年,但小镇文艺家们的结局依然如出一辙。梦想与现实的鸿沟似乎从来不会被填平。
其实还是那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不想忍受卑微平庸的生活,但无数次的奋力一跃,依旧无力跳出那个小小的恒久的令人厌倦的圈子,但那份不甘,又重新变幻为欲望,支撑着自己走下去,直至生命终结。
这是极致的浪漫主义者。
这类人,是生活中的危险分子,但凡有点火星缭绕,就要燃起熊熊大火。
爱玛是勇敢的。
她比百年后的人们更孤注一掷。电影里的女主人公最后与生活握手言和,虽然不甘,却泯然于众人中。
我常常在想,爱玛选择偷情真的只是道德堕落吗?
其实我觉得,她从头到尾就是在追寻自己脑海里营造的一种意象罢了。真实的上流社会的世界是怎样的,她也许并不能真正完全深入,但她可以用美丽的文字和自己的想象力来捏造出来。
她完全被自己的想象裹挟了。
这听起来很荒谬对不对?但这恰恰是她最乐于做的事情。在那个世界里,男人器宇轩昂,女人精致美丽,那里的男人永远温柔多情多金,拥有着印有徽章的高级雪茄盒,那里的爱情是公主与王子的永远邂逅,还有永远不会闭上的天鹅绒爱情幕布。
她觉得自己就该拥有这样的生活,哪怕偷情,也是上流社会的一种社交方式,因为小说中,巴黎的阔太太们都是拥有着情人的。
她想要的,就是这种现实与梦想的超级重合,无限风光又浪漫刺激。
这个异常诗意的巅峰,她享受其中,绝不允许自己跌落下来。
所以,跌落下来后,才那么绝望赴死。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大堆庸俗的人。
其实,我觉得这是福楼拜的匠心之处,惟其如此,才能显得爱玛这样的人有多么不堪一击而悲壮悲情。
她的丈夫包法利遇到她之前,曾在母亲的包办之下,娶了一个大自己年龄两倍的形貌丑陋的寡妇,只为了图她有丰厚的家产。
第一个情人罗多尔夫擅长玩情感游戏,爱玛认为找到了真正的爱人,他却只是觊觎她的美貌和好哄骗,并无一丝爱的成分。
莱昂怯懦而不负责任,第二次邂逅爱玛后,同样沦为逢场作戏的浪子。
以及商人勒侯的引诱欺骗,让她一步步滑入借高利贷的深渊。
她一次次付出真心,一次次铸造梦境,又一次次被强行拉回现实。
周围的这群众生,似乎都是极致的利己主义者,似乎他们在同力合心,围剿了一个茫然无知的猎物。
她的人生就这样不受控制地急速坠落,我甚至共情到几乎听得见她借不到一分钱时绝望的喘息,她自杀前那不受控制的眼神颤栗。
她在这个世界里那些天真的愚蠢,被蹂躏得千疮百孔,堕落的女人成了她撕不掉的标签。
但从另一个层面讲,她其实被自己杀死在了追求虚无浪漫的利剑下。
读书多了,常常在想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更共情于书中不完美或者有瑕疵的人物。
那是因为,这些人物在某种程度上替我们分担了那些不可言说的伤痛、迷茫、狭隘与痛苦。我们躲在这些虚拟人物的背后隔岸观火,那种隐隐的安全感,给了我们慰藉与抚摸。
那些浪漫那些悸动那些不甘,依旧会在每个暗夜里啃噬着我们脆弱的心灵,所以,这哪里仅仅是一个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呢?
记得亦舒有句话:越长大越发现,能够怪罪的人越来越少,普通世人个个都能够被原谅。
只是,那些容易跟命运讲和的人,把那些贪心的浪漫收敛了后,会过得轻松一些。
“无法共鸣的精神和无法消解的浪漫是极致的孤独。”但是,有些人却会为了这份精神和浪漫,献祭了自己,哪怕是用最惨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