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馆

图书典籍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藏书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私人藏书家出现;历经汉魏六朝至五代,日见其盛;有宋一代,私家藏书已与官府国家、书院道观,成三足鼎立之势。历代私藏书家不乏其人。明代宁波天一阁主范钦常熟汲古阁主毛晋;清代曝书亭主朱彝尊及钱大听、孙星衍、黄丕烈等,藏书近十万卷,均是赫赫有名的大藏书家。他们是保存我国珍贵古代典籍的功臣。近现代也有几位大藏书家,一位是长乐郑氏(西谛〕,一位是芜湖钱氏(阿英)、一位是绥中吴氏(晓铃)、一位是镇海唐氏(晦庵)。郑振铎以藏宋明善本见长(书捐国图),后有《西谛书目》行世;钱杏邨以收藏晚清小说戏曲见长〔书捐家乡芜湖〕,著有《晚清戏曲小说目》;吴晓玲以藏明清戏曲小说善本见长(书捐首图);唐弢则以收藏期刊及现代作家著作珍本闻名(书捐现代文学馆)。他们穷毕生之心力,藏书数万卷,尽收海内外珍本,堪列我国大收藏家之伍。为我国的藏书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对于唐弢的藏书,巴金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文学馆有了唐弢的藏书,文学馆就有了一半。”唐弢藏书的数量虽然不及馆藏总量的八分之一,但其质量远胜其它文库的藏书。我们曾对唐弢藏书进行了一年多的著录整理,结果证实巴老的话千真万确。一、 难得一见的珍稀本唐弢先生的藏书有两大特色:珍稀本、签名本。其一就是为人称道的珍稀本。这些珍稀本,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珍本,更为一些藏书爱好者垂涎。唐弢文库的藏书共有平装图书23000千余册;线装书2000余册,600余种外文图书(含日、法、英、俄文);期刊近2000种。其中毛口书1300余册;签名本600余册;初版本1500余册〔1937年以前〕;珍惜本600余册。《晦庵书话》中提及的百余种珍稀本。比如:《域外小说集》(一、二册)。32开。显克微支等著。周氏兄弟译。1906年2~6月出版。初版。毛口。钤唐弢藏书印。此书只印四十部。《官场现形记》李宝嘉著。(1—18册)48开,1905年出版。世界繁华报本。钤马长魁印、马氏第堂长魁藏书章。此本为《官场现形记》的最早版本。《老残游记》(一、二册)刘鹗著。32开。1907年5月出版。神州日报社本。为此书早期重要的版本之一。钤家璨、晦庵唐弢藏书印。此外还有《月界旅行》(光绪二十九年,1903)、《地底旅行》(光绪三十二年,1906)、《天演论》(光绪辛丑,1901)、《巴黎茶花女遗事》(光绪辛丑,1901)、《经国美谈》(光绪二十八年,1902)、《雪中海》(上下)〔光绪二十九年,1903)、《迎因小传》(光绪二十九年,1903)《俄国情史》(光绪二十九年,l903)、《瓜分惨祸预言记》(光绪二十九年,1903)、《重译昕夕闲谈》(上下)(光绪三十年,1904)、《海天鸿雪记》(光绪甲辰,1904)《十五小豪杰》(光绪三十年,1904)、《黑奴吁天录》(光绪三十一年,1905)、《女娲石》〔光绪三十三年,1907)、《黄帝魂》(宣统元年,1909)、《惨世界》(宣统二年,1910)。此外还有邹容的《革命军》、周树人的《生理讲义》及《中国矿产志》(油印本)、《中国小说史》(线装讲义,初稿本)、《史家对小说之论录》(线装本),《会稽郡故书杂集》(线装)、《韩国三十年史》(非卖品)等都是难得一见的珍本,有的是海内外孤本。以上是晚清时期的珍稀本。民国时期也有不少珍本。诸如:《引玉集》(1934年)、《凯绥坷勒惠文版画选集》(1936年、共印103本,此书为第7Z本)、《使命》(李健吾著,1940年,有禁发章)、《热风》1927年初版)、《苦闷的象征》(日本·厨川白村著,1924年初版)、《西还》(1924年初版,俞平伯赠叶圣陶本)、《玉君》(杨振声著,民国十六年初版)、《遥夜闺思引》(民国三十七年初版,共印l00本)、《百喻经》〔民国三年)、《海盗船》(民国二十三年、自费印书)、《月夜》( 川岛著 l924年初版)、《竹林的故事》(冯文炳著1925年,绝版)、《灵海潮汐》(庐隐著,1931年初版)、《茶杯里的风波》(彭家煌著,1928年初版)、《草原故事》(巴全译,I931年,马来西亚本、难得一见)等等。以上珍本的版本价值,《晦庵书话》中都有详实的文字。这里不再赘言。二、独此一家的签名本施蛰存先生对藏书者有过一段精彩的议论:“逛旧书店是爱好书籍的知识分子的‘癖好’。由于手头拮据,想以廉价买得一些需要的书,他不去新书店而去旧书店。为了访求一些新书店里没有的书,他到旧书店里去碰机会------单纯的为了爱好书籍,丰富自己的书库,他到旧书店里去物色古本、善本、珍本。”(《旧书店》,载《随笔丛刊》第6集,1980年)唐弢先生当然是施蛰存所说的有大“癖好”的藏书者,他以收藏新文学版本的精全为世人称道。名家图书的签名本并不少见,在一些藏书人手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上几本。但在一人手中,拥有如此之多,如此之重的签名本,却十分罕见。收藏众多名家的签名本是唐先生藏书的又一大特色。先生藏有许多新文学作家的重要作品版本,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禹、冰心、胡适、周作人、沈从文等人的作品几乎全有,而同一部作品的各种版本也多有收藏。先生的藏书可谓“精、足、早”,是当之无愧的新文学版本第一大藏书家。据不完全统计,先生所藏的近600种签名本中有他人的赠与,也有自己的收藏。仅赠与先生签名本的就有巴金、茅盾、戈宝权、施蛰存、黄裳、钱钟书、楼适夷、郑振绎、夏衍、张天翼、叶圣陶、曹禹、丁玲、赵家壁、骆宾基、傅雷、阿英、姚雪垠、柯灵、辛笛、许杰、华铃、曾克、周黎庵等上百位知名作家。收藏其他人的签名本:有刘半农赠孔德学校的《扬鞭集》,汪静之赠周作人的《寂寞的国》,梁实秋赠萧公权的《骂人的艺术》,曾朴、(曾)虚白赠张若谷的《肉与死》,王礼锡赠屈武的《去国草》,萧三赠元任的《萧三的诗》,田间赠柳倩的《未名集》,李鲁人赠吴文藻、冰心的《我们的手》,臧克家赠茅盾的《国旗飘在雅雀尖》,阿英赠叶圣陶的《桃花源》,朱维基、芳馆赠林微音的《水仙》,以及周作人《药味集》、茅盾《苏联爱国战争短篇小说译丛》自签本。这些签名本虽然不是直接赠给唐先生的,也是新文学十分珍贵的版本。是先生的重点收藏。这些签名本既见证着作家间的深情厚谊,也见证了一位藏书家几十年的辛劳。最早赠与先生的签名本要数阿英的《桃花源》。该书的出版时间是1938年12月,阿英的签赠时间是“十二月十五日”,相隔时间很短,表明此书刚一出版旋即赠与先生,可见二位的友情之笃。阿英与唐先生都是现代藏书大家,只是收藏有所侧重。阿英重在晚清,先生意在新文学,二位对书籍的偏爱则是“心有灵犀”。阿英手中定会有唐先生著作的签名本。这里还要提及两位赠书者:一是巴金,一是楼适夷。这两位作家几乎把自己所有的著译之作都赠给了唐先生。囿于篇幅,就不—一列举了。两人的签名本上涉20世纪40年代初(巴老签名的是《憩园》,楼老签名的是《人间》),最晚的则在20世纪80年代末。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始终保持这种没有任何功利色彩的真挚友谊,实在难能可贵。书籍是沟通作家与藏书家心灵的纽带,哪里会有比彼此互赠自己的作品更让人心怡的事情呢?签名本还见证着作家的人格,谦虚谨慎是他们的美德。九叶诗人之一的杭约赫在自己诗集的《火烧的城》的扉页上写道:“这是一本写得蹩脚,也印得蹩脚的小书,也只有厚着脸送给朋友们来讨教了,不久也许能会有一个字符较标准和字体较标准的小册子出版,来弥补这次由于匆忙和懒惰所给与朋友们的眼睛的灾难”。其实,此时的作者早已是一位很知名的诗人了。周国振在自己译的《亚洲之战》一书中的扉页上写道:“唐弢先生惠存:本书乃晚子四年来第一次重行执笔之译作。兹特奉上一册,以博一笑。本书因出版人屡加催促,乃忙中抽闲于二星期内赶译,急就之章,未加校对,匆促付印,错误之多,在所难免。尚希先生予以指正。晚国振敬赠  三十五年元旦”当时艰苦的生存条件,作家们既要忙于生计,又要进行创作,其困难可想而知;但他们严于律己,谦逊为人。简短的文字,见证着中国作家的人格,见证着中国诗人的良心。孙玉石老师曾谈唐弢的签名本,对其中的《萧三的诗》品评尤佳:“《萧三的诗》,系苏俄国家联合出版社远东分部出版发行,1934年4月伯力出版,封面图案红黑绿三色,配以远东地图,加上扉页题字:‘元任先生:永佶自俄寄赠 四,二十七,一九三四。’这里的‘元任’究竟是谁,似已不甚重要,可留后人去‘猜想’它为唐弢钤印收藏,为大型史料编著《中国现代文学总目录》、《中国新诗书刊总目》所未见,可为国内孤本,弥足珍贵了。”(见《唐弢藏书——签名本风景线》序。中华书局,2006年12月)由此再次印证唐弢先生签名本的重要价值了。我国有着悠久的藏书历史,历代也出现不少藏书家。他们出于对历史文化的热爱,热衷于历史重要典籍的收藏。他们无疑是传播中国文化的功臣。著名史学家吴晗在《两浙藏书家史略·序言》中讲:“甚或连楹充栋,富誇琳琅,部次标签,搜穷二酉,导源溯流,蔚成目录之学。其有裨于时代文化,乡邦徵献,士夫学者之博古笃学者至大且钜。”有关藏书家的历史贡献,前人论述较多,这里不在饶舌。但要说明一点,历朝历代的藏书家都要有财力。由于史籍的成本高(用纸、刻工、印制),收藏者定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才可实现自己的收藏志愿。而唐弢先生则不然,他只是一个靠出卖脑力劳动的文化人,除工资与稿费之外,无其它进项。要实现自己的收藏志向,只有节衣缩食,这又需要多大的毅力啊!明代有王世贞用一座山庄换取一部宋刻《两汉书》的故事。虽然后来王世贞处境困窘,身居茅屋,却依然念念不弃这部典籍。今有先生为了买书,一天只肯两个馒头,钻在废纸站的堆栈里苦寻。为一部书,可以倾囊中所有,从上海书商手中购得所价奇昂 的《月界旅行》。正是这种对书的“痴迷”,才使得先生敢于抛弃一切。“正是这些实书籍,他们始终伴随着我,和我一起度过了数不清的饥寒交迫的日子,度过了数不清的惊风骇浪的时刻。这些书籍,有不少正是我的贫贱之交,正是我的患难之交哩。”(见《晦庵书话·买书》一文。1980年10月。三联出版社。)由此,可以理解一点点先生对于书的那种酷爱。为什么先生能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痴迷执著的辛勤寻访?书是先生的生命。用生命换来的这些藏书,又怎么能不倍加珍惜呢?又怎么会轻易割舍呢?!嗜书为命,是藏书人的“通病”。清人徐乾藏有一印“黄金满籝,不如一经”。则表达了他轻财重文的心志。而唐弢先生有一首很经典的诗:“平生不羡黄金屋,灯下窗前长自足。购得清河一卷书,古人与我诉衷曲。”此诗表达了先生与古人相同的志趣。先生一生所最求的,绝不是黄金钱财,而是志向情趣,是与古人的情感交流。是一种精神的追求,这种人生的大境界,恰是王静安在《人间词话》所言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绝佳境界。“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是老一代作家一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唐弢先生一生无多嗜好,只爱藏书,将生活决以外的工资、稿酬都用于藏书。他所追求不是优越的物质生活,而是精神生活的享受:有了书就有了一切;寻觅到一本好书,则会欣喜若狂。如果没有一种精神的追求,没有一种博大的胸怀,很难做到这一点。这数几万册藏书的背后,有着唐弢先生五十年的心血;看到这巍巍“书城”,怎能不为唐弢先生的执着所动容,怎能不对唐弢先生产生仰止之心!“藏书是万年百世之事——今世赖之以知古,后世赖之以知今。”藏书家是人类文明的天使。人类的精神文明,靠他们毕生的心力靠他们艰苦的寻觅,靠他们舍命的保藏,得以成百世之事,才得使后人“知古”。我们绝不应该忘记这些伟大的藏书家。

图书典籍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藏书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私人藏书家出现;历经汉魏六朝至五代,日见其盛;有宋一代,私家藏书已与官府国家、书院道观,成三足鼎立之势。历代私藏书家不乏其人。明代宁波天一阁主范钦常熟汲古阁主毛晋;清代曝书亭主朱彝尊及钱大听、孙星衍、黄丕烈等,藏书近十万卷,均是赫赫有名的大藏书家。他们是保存我国珍贵古代典籍的功臣。近现代也有几位大藏书家,一位是长乐郑氏(西谛〕,一位是芜湖钱氏(阿英)、一位是绥中吴氏(晓铃)、一位是镇海唐氏(晦庵)。郑振铎以藏宋明善本见长(书捐国图),后有《西谛书目》行世;钱杏邨以收藏晚清小说戏曲见长〔书捐家乡芜湖〕,著有《晚清戏曲小说目》;吴晓玲以藏明清戏曲小说善本见长(书捐首图);唐弢则以收藏期刊及现代作家著作珍本闻名(书捐现代文学馆)。他们穷毕生之心力,藏书数万卷,尽收海内外珍本,堪列我国大收藏家之伍。为我国的藏书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对于唐弢的藏书,巴金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文学馆有了唐弢的藏书,文学馆就有了一半。”唐弢藏书的数量虽然不及馆藏总量的八分之一,但其质量远胜其它文库的藏书。我们曾对唐弢藏书进行了一年多的著录整理,结果证实巴老的话千真万确。

一、 难得一见的珍稀本

唐弢先生的藏书有两大特色:珍稀本、签名本。其一就是为人称道的珍稀本。这些珍稀本,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珍本,更为一些藏书爱好者垂涎。

唐弢文库的藏书共有平装图书23000千余册;线装书2000余册,600余种外文图书(含日、法、英、俄文);期刊近2000种。其中毛口书1300余册;签名本600余册;初版本1500余册〔1937年以前〕;珍惜本600余册。

《晦庵书话》中提及的百余种珍稀本。

比如:《域外小说集》(一、二册)。32开。显克微支等著。周氏兄弟译。1906年2~6月出版。初版。毛口。钤唐弢藏书印。此书只印四十部。

《官场现形记》李宝嘉著。(1—18册)48开,1905年出版。世界繁华报本。钤马长魁印、马氏第堂长魁藏书章。此本为《官场现形记》的最早版本。

《老残游记》(一、二册)刘鹗著。32开。1907年5月出版。神州日报社本。为此书早期重要的版本之一。钤家璨、晦庵唐弢藏书印。

此外还有《月界旅行》(光绪二十九年,1903)、《地底旅行》(光绪三十二年,1906)、《天演论》(光绪辛丑,1901)、《巴黎茶花女遗事》(光绪辛丑,1901)、《经国美谈》(光绪二十八年,1902)、《雪中海》(上下)〔光绪二十九年,1903)、《迎因小传》(光绪二十九年,1903)《俄国情史》(光绪二十九年,l903)、《瓜分惨祸预言记》(光绪二十九年,1903)、《重译昕夕闲谈》(上下)(光绪三十年,1904)、《海天鸿雪记》(光绪甲辰,1904)《十五小豪杰》(光绪三十年,1904)、《黑奴吁天录》(光绪三十一年,1905)、《女娲石》〔光绪三十三年,1907)、《黄帝魂》(宣统元年,1909)、《惨世界》(宣统二年,1910)。

此外还有邹容的《革命军》、周树人的《生理讲义》及《中国矿产志》(油印本)、《中国小说史》(线装讲义,初稿本)、《史家对小说之论录》(线装本),《会稽郡故书杂集》(线装)、《韩国三十年史》(非卖品)等都是难得一见的珍本,有的是海内外孤本。

以上是晚清时期的珍稀本。民国时期也有不少珍本。

诸如:《引玉集》(1934年)、《凯绥坷勒惠文版画选集》(1936年、共印103本,此书为第7Z本)、《使命》(李健吾著,1940年,有禁发章)、《热风》1927年初版)、《苦闷的象征》(日本·厨川白村著,1924年初版)、《西还》(1924年初版,俞平伯赠叶圣陶本)、《玉君》(杨振声著,民国十六年初版)、《遥夜闺思引》(民国三十七年初版,共印l00本)、《百喻经》〔民国三年)、《海盗船》(民国二十三年、自费印书)、《月夜》( 川岛著 l924年初版)、《竹林的故事》(冯文炳著1925年,绝版)、《灵海潮汐》(庐隐著,1931年初版)、《茶杯里的风波》(彭家煌著,1928年初版)、《草原故事》(巴全译,I931年,马来西亚本、难得一见)等等。

以上珍本的版本价值,《晦庵书话》中都有详实的文字。这里不再赘言。

二、独此一家的签名本

施蛰存先生对藏书者有过一段精彩的议论:“逛旧书店是爱好书籍的知识分子的‘癖好’。由于手头拮据,想以廉价买得一些需要的书,他不去新书店而去旧书店。为了访求一些新书店里没有的书,他到旧书店里去碰机会------单纯的为了爱好书籍,丰富自己的书库,他到旧书店里去物色古本、善本、珍本。”(《旧书店》,载《随笔丛刊》第6集,1980年)

唐弢先生当然是施蛰存所说的有大“癖好”的藏书者,他以收藏新文学版本的精全为世人称道。名家图书的签名本并不少见,在一些藏书人手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上几本。但在一人手中,拥有如此之多,如此之重的签名本,却十分罕见。收藏众多名家的签名本是唐先生藏书的又一大特色。

先生藏有许多新文学作家的重要作品版本,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禹、冰心、胡适、周作人、沈从文等人的作品几乎全有,而同一部作品的各种版本也多有收藏。先生的藏书可谓“精、足、早”,是当之无愧的新文学版本第一大藏书家。

据不完全统计,先生所藏的近600种签名本中有他人的赠与,也有自己的收藏。仅赠与先生签名本的就有巴金、茅盾、戈宝权、施蛰存、黄裳、钱钟书、楼适夷、郑振绎、夏衍、张天翼、叶圣陶、曹禹、丁玲、赵家壁、骆宾基、傅雷、阿英、姚雪垠、柯灵、辛笛、许杰、华铃、曾克、周黎庵等上百位知名作家。

收藏其他人的签名本:有刘半农赠孔德学校的《扬鞭集》,汪静之赠周作人的《寂寞的国》,梁实秋赠萧公权的《骂人的艺术》,曾朴、(曾)虚白赠张若谷的《肉与死》,王礼锡赠屈武的《去国草》,萧三赠元任的《萧三的诗》,田间赠柳倩的《未名集》,李鲁人赠吴文藻、冰心的《我们的手》,臧克家赠茅盾的《国旗飘在雅雀尖》,阿英赠叶圣陶的《桃花源》,朱维基、芳馆赠林微音的《水仙》,以及周作人《药味集》、茅盾《苏联爱国战争短篇小说译丛》自签本。这些签名本虽然不是直接赠给唐先生的,也是新文学十分珍贵的版本。是先生的重点收藏。

这些签名本既见证着作家间的深情厚谊,也见证了一位藏书家几十年的辛劳。

最早赠与先生的签名本要数阿英的《桃花源》。该书的出版时间是1938年12月,阿英的签赠时间是“十二月十五日”,相隔时间很短,表明此书刚一出版旋即赠与先生,可见二位的友情之笃。阿英与唐先生都是现代藏书大家,只是收藏有所侧重。阿英重在晚清,先生意在新文学,二位对书籍的偏爱则是“心有灵犀”。阿英手中定会有唐先生著作的签名本。

这里还要提及两位赠书者:一是巴金,一是楼适夷。这两位作家几乎把自己所有的著译之作都赠给了唐先生。囿于篇幅,就不—一列举了。两人的签名本上涉20世纪40年代初(巴老签名的是《憩园》,楼老签名的是《人间》),最晚的则在20世纪80年代末。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始终保持这种没有任何功利色彩的真挚友谊,实在难能可贵。书籍是沟通作家与藏书家心灵的纽带,哪里会有比彼此互赠自己的作品更让人心怡的事情呢?

签名本还见证着作家的人格,谦虚谨慎是他们的美德。九叶诗人之一的杭约赫在自己诗集的《火烧的城》的扉页上写道:“这是一本写得蹩脚,也印得蹩脚的小书,也只有厚着脸送给朋友们来讨教了,不久也许能会有一个字符较标准和字体较标准的小册子出版,来弥补这次由于匆忙和懒惰所给与朋友们的眼睛的灾难”。其实,此时的作者早已是一位很知名的诗人了。

周国振在自己译的《亚洲之战》一书中的扉页上写道:“唐弢先生惠存:本书乃晚子四年来第一次重行执笔之译作。兹特奉上一册,以博一笑。本书因出版人屡加催促,乃忙中抽闲于二星期内赶译,急就之章,未加校对,匆促付印,错误之多,在所难免。尚希先生予以指正。晚国振敬赠  三十五年元旦”

当时艰苦的生存条件,作家们既要忙于生计,又要进行创作,其困难可想而知;但他们严于律己,谦逊为人。简短的文字,见证着中国作家的人格,见证着中国诗人的良心。

孙玉石老师曾谈唐弢的签名本,对其中的《萧三的诗》品评尤佳:“《萧三的诗》,系苏俄国家联合出版社远东分部出版发行,1934年4月伯力出版,封面图案红黑绿三色,配以远东地图,加上扉页题字:‘元任先生:永佶自俄寄赠 四,二十七,一九三四。’这里的‘元任’究竟是谁,似已不甚重要,可留后人去‘猜想’它为唐弢钤印收藏,为大型史料编著《中国现代文学总目录》、《中国新诗书刊总目》所未见,可为国内孤本,弥足珍贵了。”(见《唐弢藏书——签名本风景线》序。中华书局,2006年12月)由此再次印证唐弢先生签名本的重要价值了。

我国有着悠久的藏书历史,历代也出现不少藏书家。他们出于对历史文化的热爱,热衷于历史重要典籍的收藏。他们无疑是传播中国文化的功臣。著名史学家吴晗在《两浙藏书家史略·序言》中讲:“甚或连楹充栋,富誇琳琅,部次标签,搜穷二酉,导源溯流,蔚成目录之学。其有裨于时代文化,乡邦徵献,士夫学者之博古笃学者至大且钜。”有关藏书家的历史贡献,前人论述较多,这里不在饶舌。但要说明一点,历朝历代的藏书家都要有财力。由于史籍的成本高(用纸、刻工、印制),收藏者定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才可实现自己的收藏志愿。而唐弢先生则不然,他只是一个靠出卖脑力劳动的文化人,除工资与稿费之外,无其它进项。要实现自己的收藏志向,只有节衣缩食,这又需要多大的毅力啊!

明代有王世贞用一座山庄换取一部宋刻《两汉书》的故事。虽然后来王世贞处境困窘,身居茅屋,却依然念念不弃这部典籍。今有先生为了买书,一天只肯两个馒头,钻在废纸站的堆栈里苦寻。为一部书,可以倾囊中所有,从上海书商手中购得所价奇昂 的《月界旅行》。正是这种对书的“痴迷”,才使得先生敢于抛弃一切。“正是这些实书籍,他们始终伴随着我,和我一起度过了数不清的饥寒交迫的日子,度过了数不清的惊风骇浪的时刻。这些书籍,有不少正是我的贫贱之交,正是我的患难之交哩。”(见《晦庵书话·买书》一文。1980年10月。三联出版社。)由此,可以理解一点点先生对于书的那种酷爱。为什么先生能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痴迷执著的辛勤寻访?书是先生的生命。用生命换来的这些藏书,又怎么能不倍加珍惜呢?又怎么会轻易割舍呢?!

嗜书为命,是藏书人的“通病”。清人徐乾藏有一印“黄金满籝,不如一经”。则表达了他轻财重文的心志。而唐弢先生有一首很经典的诗:“平生不羡黄金屋,灯下窗前长自足。购得清河一卷书,古人与我诉衷曲。”此诗表达了先生与古人相同的志趣。先生一生所最求的,绝不是黄金钱财,而是志向情趣,是与古人的情感交流。是一种精神的追求,这种人生的大境界,恰是王静安在《人间词话》所言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绝佳境界。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是老一代作家一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唐弢先生一生无多嗜好,只爱藏书,将生活决以外的工资、稿酬都用于藏书。他所追求不是优越的物质生活,而是精神生活的享受:有了书就有了一切;寻觅到一本好书,则会欣喜若狂。如果没有一种精神的追求,没有一种博大的胸怀,很难做到这一点。这数几万册藏书的背后,有着唐弢先生五十年的心血;看到这巍巍“书城”,怎能不为唐弢先生的执着所动容,怎能不对唐弢先生产生仰止之心!

“藏书是万年百世之事——今世赖之以知古,后世赖之以知今。”藏书家是人类文明的天使。人类的精神文明,靠他们毕生的心力靠他们艰苦的寻觅,靠他们舍命的保藏,得以成百世之事,才得使后人“知古”。我们绝不应该忘记这些伟大的藏书家。

THE END
0.读一本书2·小说·《茶花女》爱是成全,是永无止境《茶花女》就是根据小仲马亲身经历所写的一部力作,是发生在小仲马身边的一个故事。1844年9月,小仲马与巴黎名妓玛丽·杜普莱西一见钟情。玛丽出身贫苦,流落巴黎,被逼为娼。她珍重小仲马的真挚爱情,但为了维持生计,仍得同阔佬们保持关系。小仲马一气之下就写了绝交信去出国旅行。1847年小仲马回归法国,得知只有23岁https://www.jianshu.com/p/517ccc4fb30c
1.茶花女(豆瓣)有一天,小仲马发现了玛丽与一位名叫爱德华的年轻人来往的书信,愤怒的他写下了绝交书,此后,两人再未见过面。玛丽肺病加重,于1847年2月3日病逝于巴黎,死时年仅二十三岁。小仲马悲痛万分,1847年6月,他开始闭门写作,将两人这段故事写成小说《茶花女》,他由此一举成名。 小说主人公玛格丽特的原型虽然是杜普莱西,但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878417/
2.茶花女(新版)/经典译林pdfepubmobitxt电子书下载2025:“小仲马先生不属于任何派别,不信仰任何宗教;他对过去和现在的迷信都不太偏好,正因如此,他进行观察、思索,他不仅看到现在,而且看到未来((《作家词典》第二卷第70页,罗贝-拉封出版社,一九五二年版。))。”上述作家从不同角度指出了小仲马的人生态度,作品内容和艺术倾向,这些方面特别鲜明地体现在《茶花女》中。https://windowsfront.com/books/12144211
3.茶花女[法]小仲马茶花女 作者: [法] 小仲马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3-10 ISBN: 9787532714889 定价: 15.40 装帧: 精装 开本: 其他 纸张: 其他 内容简介: 玛格丽特原来是个贫苦的乡下姑娘,来到巴黎后,开始了卖笑生涯。由于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贵族公子争相追逐,成了红极一时的“社交明星”。她随身的https://book.kongfz.com/541168/3951237800
4.《正版精装|茶花女书籍小仲马原著无删减中文完整版王殿忠译初中生异常问题:商品促销信息以商品详情页“促销”栏中的信息为准;商品的具体售价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如您发现活动商品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建议购买前先联系销售商咨询。 正版精装|茶花女书籍 小仲马原著无删减中文完整版王殿忠译 初中生高中生青少年课外推荐阅读名著小说书 复活(精装) 收藏 ¥ 累计评价 0 降价通知https://item.jd.com/10125214543137.html
5.《茶花女》:小仲马笔下的爱情故事,你会喜欢这本书吗?现实生活中父亲的爱情就像作品《茶花女》中的阿尔芒一样,充满着悲伤,而母亲也是只身一人,自己与母亲相依为命,但后来由于父亲争夺抚养权,被迫与母亲分开。 这样的生活背景给小仲马写下《茶花女》提供了强烈的题材支持。 可无论是怎样的看待监督,玛格丽特和阿尔芒的爱情故事着实让人为之触动。但是《茶花女》讲的又不仅仅https://www.jianshu.com/p/ed9a5c968365
6.茶花女/中小学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中小学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茶花女》是一部根据作者亲身经历写成的世界文学经典。书中“茶花女”的原型是一位叫阿尔芳辛·普莱希的姑娘,她12岁起就跟着一个卖艺老头四处流浪,后来到巴黎打工。在巴黎灯红酒绿环境的熏染下,她很快便学会靠卖笑陪酒来取悦贵族富豪,以此成功跻身巴黎上流社会,并改名为玛丽·迪普莱希,成http://www.chinakaoyan.com/book/BookShow/id/33698.shtml
7.茶花女(法)小仲马著,胡小跃译但阿尔芒的父亲反对他们的爱情,为了儿子的前途和幸福迫使玛格丽特离开阿尔芒。玛格丽特忍痛作出了自我牺牲,恢复了过去的生活。阿尔芒不明真相,以为她贪恋财富,愤然当众羞辱她,玛格丽特终于在冤屈和疾病中含恨死去。 《茶花女》是小仲马根据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写成的。玛格丽特的原型叫玛丽?杜普莱西,她从农村来到巴黎,沦落为http://www.queshu.com/book/11555143/
8.茶花女小仲马著|译者:崔天醍国外经典畅销名著当代文学小说本书描写了一位外表与内心都像白茶花那样纯洁美丽的少女的爱情故事。主人公玛格丽特是个农村姑娘,长得异常漂亮。她来巴黎谋生,不幸做了一名上流社会的交际花。富家青年阿尔芒对她一见钟情,并且真诚地爱着她,这引起了玛格丽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向往。但是阿尔芒的父亲坚决反对这门婚事,并迫使她离开了阿尔芒。阿尔芒不明http://m.dangdang.com/product.php?pid=1140244304&ac=content
9.茶花女[正版]5本25元傲慢与偏见原着原版初中高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小苏宁易购为您提供最全的茶花女 [正版]5本25元傲慢与偏见原着原版 初中高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小说 青少年名著书籍 成人阅读名著书籍名家名译世参数配置、规格、性能、功能等详细信息。想了解更多茶花女 [正版]5本25元傲慢与偏见原着原版 初中高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小说 青https://www.suning.com/itemcanshu/0071512627/12428269841.html
10.“这本书尝起来是什么味道呢?”味觉视角吃图书安利——《文学少女书中评价:“感觉就好像将饼干泡在粉红色的香槟酒里” 芭芭拉·卡德兰,堪称“西方琼瑶”,一辈子写了723本小说且永远最爱粉红色,基于此对这个比喻也就不难理解了。国内引进了她的部分作品。 4. 小仲马《茶花女》 书中评价:“就像是在高级的苦味巧克力中加入了纯度很高的威士忌做成的酒心巧克力,甘甜且华贵,还有点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60157142/
11.《茶花女(令北大袁行霈教授潸然泪下、舒婷泪流满面、余华通宵达旦茶花女(令北大袁行霈教授潸然泪下、舒婷泪流满面、余华通宵达旦读完的爱情悲剧) “茶花女”的爱情之火自燃烧时起便永不熄灭,持续170年不断感动每一代读者。 作者:﹝法﹞小仲马 著李玉民 译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22年06月 手机专享价 ¥ 当当价 降价通知 ¥15.20 定价 ¥38.00 配送至 北京市东 http://product.dangdang.com/29419958.html
12.学用之道──毛泽东书山路上的风景党史频道他看不少“闲书”,看政治家不必去关注的“杂书”,体现的是个人兴趣和书斋乐趣。比如,他喜欢读《茶花女》,喜欢看各种笑话集子,甚至看小人书,特别是那样执着地研读“二十四史”和《红楼梦》,背诵《离骚》等,根本看不出与工作实践有什么关联。当然,这类阅读也不是全然无用,有消遣养心、增智达情之效,只是在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19/0624/c85037-31176782.html
13.AisforBrian——怀念布莱恩·奥尔迪斯科幻奥尔迪斯先生搂着他的妻子对我说,她名叫玛格丽特。啊!玛格丽特,好熟悉的芳名,玛格丽特·米切尔(《飘》的作者)!茶花女玛格丽特!我操着蹩脚英语,半通不通地说:“玛格丽特是个很美的名字,我在小说中读到过,这才第一次见到个活生生的玛格丽特。“玛格丽特笑了,满脸灿烂明媚。他们俩笑吟吟慢腾腾地对我叽里咕噜,我连猜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0908/c404081-29524491.html
14.茶花女(法)小仲马,著《茶花女》是法国亚历山大·小仲马的代表作,讲述了在19世纪40年代,一个叫阿尔丰西娜·普莱西的贫苦乡下姑娘来到巴黎,走进了名利场,成了上流社会的一个社交明星,开始了卖笑生涯;并改名为玛丽·杜普莱西。她结识了小仲马,于是两人开始了一段交往的爱情故事。《茶花女》 图1 图2 图3 图4 相似商品 为你推荐孔https://book.kongfz.com/182505/358029274/
15.茶花女法亚历山大·小仲马电子书在线阅读茶花女,《茶花女》是法国著名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的代表作。故事讲述了一个青年人与巴黎上流社会一位交际花曲折凄婉的爱情故事。 作品通过一个妓女的爱情悲剧,揭露了法国七月王朝上流社会的糜烂生活。对贵族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提出了血泪控诉。在法国文学史上,这是第一https://yuedu.163.com/source/64c03d5589934dd6801d106b33c9173f_4
16.茶花女法亚历山大·小仲马电子书在线阅读“请原谅我的好奇,”这时我说,“就是您把这本书送给玛格丽特·戈蒂埃的吗?” “是的,就是我。” “这本书是您的啦,先生,您拿去吧,使这本书物归原主是我的荣幸。” “但是,”迪瓦尔先生满怀歉意地说,“那么至少请允许我把您付掉的书款还给您。” “就让我我把它奉赠给您吧。在这样一次拍卖中,区区一https://yuedu.163.com/book_reader/fc3bc76f0d444580b725c8845c12dfcd_4/8dc36864e41946189898372f3e940549_4
17.图书名:茶花女978780206673图书详情 书名: 茶花女 ISBN: 978-7-80206-673-1 作者: (法) 小仲马 (Dumas,A.) 著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8.08 登录MARC详情http://www.marc369.com/showInfo/3416420/marcOne
18.茶花女图书简介 《茶花女》内容简介:我认为只有在深入地研究了人以后,才能创造人物,就像要讲一种语言就得先认真学生这种语言一样。既然我还没到能够创造的年龄,那就展开短评 打开App写短评 侯磊2015-04-09 13:47:51 男主太蠢了,可怜茶花女一片心。妓女问题的本质在于万恶的男人和男权社会,他们需要妓女,不许妓女从良,https://m.douban.com/book/subject/108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