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希腊到近现代,看红色在欧洲艺术史中的演变蓝色白色黑色黄色

红色是一切色彩的起源,是人类最早掌握、模仿、制造出来的色彩,也是最早被区分出不同色调的色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红色曾是权力、财富和尊严的象征,受到人们的欣赏和赞美。到了中世纪, 红色的宗教意义有所加强……

近期,法国历史学家、高等研究应用学院研究员米歇尔帕斯图罗(Michel Pastoureau)撰写的《色彩列传:红色》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该书旨在从欧洲社会和文化角度出发,建立起一门欧洲的“色彩历史学”,讲述红色在欧洲艺术史中的作用的演变。

《色彩列传:红色》

初始之色——从远古到古典时代末期

在欧洲,漫长的数千年里,红色曾经是唯一的色彩,只有红色才配得上“色彩”这个称谓。无论从年代顺序上看,还是从等级观念上看,红色都高踞一切色彩之首。并不是说那时其他色彩并不存在,而是它们经历了很长时间才被认知,然后才能够在世俗文化、社会规则和思想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那时它们才能与红色相提并论。

人类从红色出发,首次体验到色彩,首次制造出色彩,最终建立起一个色彩的世界。同样,人类很早就在红色系里区分出色调的变化,制造出具有细腻差异的各种红色。我们所知最古老的色彩词汇可以证实这一点,绘画与染色技术也能体现出这一点。在某些语言里,同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可以分别表示“红色的”或者“彩色的”,例如古典拉丁语中的coloratus和现代西班牙语中的colorado。在另一些语言里,“红色的”和“美丽的”这两个形容词具有共同的词根,例如俄语中的krasnyy(红色的)与krasivy(美丽的)就属于同族词语。最后,还有一些语言里只存在三个表示色彩的词:白色、黑色与红色。但白色与黑色这两个词又未必真的当作色彩词使用:从本质上讲,它们其实分别表示光明与黑暗,所以只有红色才是真正用来表示色彩的词语。

红色的这种优先地位在日常生活和世俗文化中也有所体现。在地中海周边,人们很早就在住宅、城市建设(砖石、瓦片)、器物(各种陶器和瓷器)、织物、服装、珠宝首饰乃至陪葬品上使用红色,不仅是为了美化,也为了起到趋吉避凶的作用。同样,在艺术表演和宗教仪式中,红色经常与权力和神圣联系在一起,包含丰富的符号象征意义,有时还拥有超自然的力量。

从很多方面看,古代社会的红色都占据色彩的首位,它既是最先被人们认知的色彩,也是地位最高的色彩。

塔努姆的船

在瑞典西南部海岸的塔努姆,发现了多处上古遗迹,这里共有约二百幅岩雕画,由上古人类在岩石上雕刻或锻打出来,然后再涂上红色。我们可以在这些画里看到大量船只,其中有些船上还能清晰地辨认出桨手划船的动作。这些船驶向何方?它们正在前往冥府吗?

约公元前800—前750年,塔努姆斯海德(瑞典),维特里克岩雕博物馆

祭祀队伍

在这块非同寻常的木板画之上,人们牵着一只绵羊前往祭坛献祭。这只绵羊拴在一条红色短绳上,红色象征它是奉献给神的祭品。

约公元前530年,雅典,国立考古博物馆

罗马的狮鹫之家

狮鹫之家是一幢住宅,位于帕拉蒂尼山上。住宅内有一个大厅,厅内的墙壁上有一组运用了透视原理而具有立体感的壁画,属于庞贝第二风格。画中使用了许多不同种类的红色颜料:朱砂、赤铁矿、红铅。

约公元前80年,罗马,狮鹫之家

备受偏爱的色彩:6—1 4世纪

对于古希腊和古罗马人而言,红色是最受重视的色彩,在所有色彩之中列于首位。但是,我们是否可以说,红色是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最偏爱的色彩呢?恐怕不能这样说。并不是因为红色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不受喜爱、不受欢迎、不受赞美,而是因为“偏爱”这个词本身,就意味着将色彩从实物中抽象出来,将色彩概念化,而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是几乎无法做到这一点的。如今我们可以毫无困难地说:“我喜欢红色……我不喜欢蓝色。”无论在法语里还是在任何欧洲语言里都没有问题。这是因为色彩词语既是形容词,也是名词,它们在绝对意义上对应现实中的某一个色系范畴,如同一切表示抽象概念的名词一样。然而在古代则并非如此,色彩并不是一种天然存在的事物,不是一个独立的抽象概念,它必须用来描写、修饰、辨别某件物品、某种自然元素或者某个生物,并且与该物品、该元素、该生物密不可分。古罗马人可以毫无困难地说:“我喜欢红色的托加长袍,我讨厌蓝色的花。”但他很难声称“我喜欢红色,我不喜欢蓝色”而不说清楚他所指的是哪件物品。而对于古希腊人、古埃及人和以色列人而言,困难就更加严重了。

那么,变化出现在哪个时代?也就是说,从何时起,色彩从物质变成了概念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这个变化是缓慢进行的,而且在不同的领域其进程速度也不一样。但我们认为,中世纪早期在这一进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在语言和词汇方面。例如,在教父们(译者注:这里的教父为早期基督教会历史上的宗教作家及宣教师的统称。拉丁语:Patres Ecclesiae ;法语:les Pères de l’glise。)的著作中,色彩词语不仅作为形容词,也作为名词使用。诚然,在古典拉丁语中也曾出现这一现象,但并不常见,而且涉及的更多是色彩词语的引申意义,而不是其本义。在某些教父的著作中,情况已有所不同:他们能够使用名词来直接表示色彩,其中有一些是真正的普通名词,例如rubor(拉丁语:红色)或者是viriditas(拉丁语:绿色),也有一些本来是形容词的中性形式,被当作名词使用:rubrum(红色)、viride(绿色)、nigrum(黑色)。这说明,色彩不再依附于物质,开始被视为一种独立存在的事物。

在12世纪,礼拜仪式的色彩体系传播到整个欧洲,随后广为传播的则是最早的纹章语言。这时似乎已经有所定论:色彩从此脱离了一切物质的束缚,可以被视为抽象的、笼统的范畴;红色、绿色、蓝色、黄色这些概念可以独立于与其相关的载体、光泽、色调、颜料和染料,成为某种意义上的绝对存在。在这些成为独立存在的色彩之中,最受偏爱的就是红色了。

巴比伦大淫妇

根据《启示录》,巴比伦大淫妇“穿着紫色和朱红色的衣服”,“地上的君王与她行淫,住在地上的人喝醉了她淫乱的酒”。在这幅画里,她穿了一件华丽的菱格斗篷,内衬为灰白条纹。她骑乘的七头怪兽通体为鲜红色,因为《启示录》说:“那女人喝醉了圣徒的血。”

法文版《启示录》插画(局部,抄录于1313年)。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法文手稿13096号,56页正面

圣灵降临节

在圣灵降临之日,使徒们聚集在圣母周围,接受圣灵的恩赐。圣灵化为舌头似的火焰降临在使徒们的身上,所以圣灵降临节的礼拜仪式以红色为主,如同纪念殉教者和十字军的节日一样。前者的红色象征火,后者的红色象征血。

《圣咏诗集》(约1165— 1170年),格拉斯哥大学图书馆,229号手稿,12页反面

穿红衣的优雅女子

尽管蓝色系和黑色系相继流行起来,但是在14世纪的意大利,最美丽的长裙依然应该是红色的。对于年轻的少女,红色象征优雅、爱情和美貌。每当节日喜庆的场合,她们都会身穿红衣,红色也是新娘出嫁的服色。

《健康全书》,抄录并绘制于米兰,约1390— 1400年。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拉丁文手稿1673号,22页反面

饱含争议的色彩:1 4 — 1 7世纪

到了中世纪末,红色的历史迈入了一个动荡的阶段。它作为“色彩之首”,最受重视的地位开始受到挑战,而且在随后的数百年中争议性越来越大。它不仅需要在诸多领域中应对蓝色的挑战,还面临黑色的挑战,因为从这时起黑色在各国宫廷中流行起来,在很长时期里都是奢华和优雅的代表。在象征奢华方面,红色的地位有所下降,尽管使用虫胭脂染色的红色织物依然受到追捧。与封建时代相比,鲜艳的、纯正的、亮泽的红色不再流行,相对受欢迎的则是较深的绯红色,以及偏粉或偏紫的不那么纯粹的红色。相反,偏黄或偏棕的红色受到厌弃,因为人们从这样的色彩联想到地狱之火、原罪以及骄傲、谎言、淫荡等诸多恶行。典型的例子是砖红色,这种色彩似乎集红色与黄色的负面意义于一身。更糟糕的是介于棕色与红色之间的“红橡色”,也可以称为“深砖红”,写于1500— 1510年的数篇文章都曾称它是“所有色彩中最丑陋的”。

尽管如此,红色面临的最主要危机,并非来自其他色彩的挑战,也不是人们欣赏品位的变化。这危机主要来自限奢法令和新教改革,以及由此产生并蔓延传播的新的色彩伦理。在这套新的色彩伦理体系中,红色的形象过于醒目、过于昂贵,不庄重、不得体、不正派。因此,从16世纪末开始,在世俗文化和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红色进入了一个地位衰退的阶段。在社会伦理方面,天主教会虽然是新教改革的反对者,但也部分地吸取了一些新教的价值观。天主教会不再崇尚红色,正如在教宗的服装中,白色逐渐取代红色成为最主要的色彩。

到了更晚一些的时候,科学的进步又对红色的衰退起了加速推动的作用:1666年艾萨克·牛顿发现了光谱,这是一个全新的色彩序列,至今仍然是色彩物理学和色彩化学的基础。但在这个序列中,红色并不像古代和中世纪那样位居中央,而是位于光谱的边缘。对于自古以来的色彩王者而言,这样的边缘地位就显得不够荣耀了。所以从这时起,红色似乎丧失了一部分原有的符号象征意义,但也只是一部分而已。

犹大之吻

在中世纪的图片资料里,犹大的形象往往是红须红发,这象征他的邪恶本质。在这幅画里,我们观察到某种可以称为“色彩渗透”的现象:不仅犹大的形象为红须红发,即将被捕的耶稣也拥有同样的胡须和发色。我们还不清楚其中的原因是什么,但在以犹大之吻为题材的绘画作品里,这样的现象并不罕见。

《玛丽夫人的图画书》,埃诺,约1285— 1290年。巴黎,法国国立图书馆,法文手稿16251号,33页反面

狡猾的狐狸

狐狸有一身砖红色的皮毛,它代表着动物中最奸诈狡猾的形象。在这幅画里,狐狸躺在地上装死,让鸟儿失去警惕而接近,然后暴起将它们捉住并吃掉。

《拉丁语动物图册》,约1240年。牛津,博德利图书馆,博德利手稿764号, 26页正面

红发女巫

在中世纪末和近代之初,人们认为女巫都长着绿色的牙齿和红色的头发。她们会制作各种魔药,用来蛊惑男人,然后将他们带去参加妖魔夜宴。在中世纪的“爱情魔药”和毒药配方里,缬草与金丝桃这两种植物始终是不可或缺的成分。

佚名,《爱情魔药》,下莱茵河谷,约1470— 1480年。莱比锡,美术博物馆

危险的色彩?1 8 — 2 1世纪

17世纪豪奢的宫廷生活令我们对那个时代产生了错误的印象。其实无论从物质角度还是思想精神角度看,17世纪都是一个阴森的、凄惨的、人心惶惶的时代,至少对于欧洲大部分民众而言是如此。战争此起彼伏,饥荒四处肆虐,气象灾难频发,人们的平均寿命下降到非常低的水平。在法国的历史上,17世纪被称为“大时代”,然而若要用一种色彩作为“大时代”的象征,那么并非凡尔赛宫的金色,而是悲苦民众的黑色。

相反,18世纪则显得光明、辉煌、色彩丰富,而到了19世纪,世界的主色调又再次灰暗起来。从18世纪20年代起,18世纪的“光明”不仅仅体现在思想启蒙上,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所表现:居所的门窗变得更大;照明条件有所改善,所需费用也在降低。从这时起,人们能够更好地辨别各种色彩,也对色彩投入了更多的关注。此外,在化学方面,对染料的研究迅速进步,并取得了决定性的成果,促进了染色业和纺织业的发展。这对全社会都十分有益,尤其是中产阶级,从此他们也能像贵族一样使用色彩鲜艳纯正的纺织品。在各领域,尤其是服装和室内陈设方面,暗哑的深色系的地位都在下降,上个世纪流行的暗棕、黑绿和深紫红等色调不再受到欢迎。取而代之的则是各种明亮的浅色,欢快的“蜡笔”色,主要包括蓝色系、黄色系、粉色系和灰色系。

但这些新的潮流和变化对红色影响甚微。蓝色在18世纪大规模流行起来,而红色则恰恰相反。在过往的许多年里,蓝色与红色一直处于竞争关系,甚至往往被视为相互对立的两种色彩。而正是到了18世纪,蓝色彻底压倒了红色,成为欧洲人最偏爱的色彩。时至今日欧洲人依然最偏爱蓝色,而且远远领先于其他一切色彩,而红色的受欢迎程度在调查结果中不仅落后于蓝色,还落后于绿色。在近代西方社会,红色的衰落进程缓慢却无法逆转,而18世纪则是这一进程的起点。

爱之红色

与其他的野兽派画家一样,凡·东根也擅长运用红色,尤其擅长用红色表现女性。他笔下的红色总是充满诱惑,有时带有色情甚至是危险的感觉。

凯斯·凡·东根,《红色之吻》,1907年。私人藏品

妓女的红色世界

亨利·德·图卢兹- 洛特雷克,《在磨坊街的沙龙里》,1894— 1895年。阿尔比,图卢兹- 洛特雷克博物馆

苏联政治宣传画

在苏联的宣传品中,红与黑是两大主流色彩。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也使用这两种色彩作为主色,并且在红与黑之外增加了白色。戈培尔(Goebbels)认为白—红—黑三色是“代表雅利安种族力量的色彩”。

《追随列宁旗帜走向胜利》, 苏联海报,1941年

(本文节选自《色彩列传:红色》([法]帕斯图罗 著 三联书店2020-8)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THE END
0.《红与黑》是一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小说总之,《红与黑》是一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小说。它不仅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的乱象和人性的复杂,更是一个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和探究。它的思想深刻、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一部值得深入思考和品味的文学经典。https://www.jianshu.com/p/7bad160f5b05
1.论述《红与黑》的艺术成就。论述《红与黑》的艺术成就。 查看答案解析【正确答案】 《红与黑》的艺术成就首先表现为:从传统封闭结构向现代开放结构过度。作品以于连一生的仕途、爱情为发展线索,重点描写了他在小城、省城、巴黎和监狱4个场景,形成了主干明显、疏密得当的结构。《红与黑》已摆脱了纯https://www.zikao365.com/ask/ad18121417101454.shtml
2.论述《红与黑》的艺术成就。考点:斯丹达尔论述《红与黑》的艺术成就。考点:斯丹达尔的正确答案和题目解析https://www.12tiku.com/newtiku/26524/10607206.html
3.简述《红与黑》的艺术成就简述《红与黑》的艺术成就。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的生产力工具https://www.shuashuati.com/ti/c2a5f40d16b94a3d90d20599b0433dbd.html
4.简述《红与黑》的艺术成就。简述《红与黑》的艺术成就。 答案:正确答案:这部小说开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之先河。首先它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其次是细致人微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描写。 点击查看答案在线练习手机看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问答题 简述《红与黑》的艺术成就。 答案:正确答案:这部小说开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之先河。首先它塑造了典型环https://www.ppkao.com/shiti/8105959/
5.中外美术史复习资料:8.新巴比伦王国时期美术艺术成就:建筑:伊什塔尔门公元前570年建造? 巴比伦空中花园 9.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哈夫拉金字塔? 门卡乌拉金字塔 10.正面律:古埃及时期浮雕和壁画中较为常见的方式,主要表现在人像方面,人物头像为侧面,躯干为正面,下肢为侧面,手和眼睛为 正面。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1126/10/20587391_428148718.shtml
6.2025年4月00540自考外国文学史真题及参考答案公共课42.论述《红与黑》的艺术成就(本题12分) 答案: (1)情节从传统封闭结构向现代开放结构过度 (2)塑造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 (3)主要艺术魅力是对人物行为的深刻心理分析 以上就是关于《2025年4月00540自考外国文学史真题及参考答案》的全部内容,想了解更多湖南自考资讯,请持续关注《湖南自考网》。如有需要,考生可点击《湖南自考网助学报名入口》进行报名,或点击添加http://www.hnzk.hn.cn/stggk/47756.html
7.《红与黑》的艺术成就?(1)描写与揭示了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关系。 (2)塑造了于连这一典型形象。 (3)细致、精确、生动的心理描写,开创了现实主义文学内倾性的方向。 (4)从传统的封闭结构到现代的开放结构过渡,摆脱了传统的时间格局,表现出“心理结构”的特征。https://m.shuashuati.com/ti/b2faec1eaf354e32b582fb7298fbde64.html
8.自考外国文学史主观题精简提纲历史类10红与黑艺术特色a 现实中取材典环下的典人b 人物心理的分析c 情节严禁d 个性鲜明e 角度新颖 11高老头艺术成就a 富戏剧性,结构精致b 精准的现实描写c 对比手法d 叙述生动比喻深刻e人物性格突出 12双城记艺术成就a 情节严谨戏剧性b 对照手法c 广泛象征手法 http://www.gdszkw.com/lsl/9154.html
9.试结合作品论述《红与黑》的艺术成就《红与黑》除成功塑造了于连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之外,还凭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展现了诸多颇具个性且带有某类典型性格的人物。 (三)深刻的人物心理分析是主要艺术魅力所在。司汤达如数学家般擅于精准地描绘出男女主人公细致入微的心理变化及其发展历程,尤其是二者爱情心理的演变。于连的一生追求、爱恨情仇始终都伴有深刻而https://www.shuashuati.com/ti/545cf5292c9b4ae4a39ff4d3a52afac0.html
10.人文主义文学的艺术成就范文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文主义文学的艺术成就,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文艺复兴指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的概念在14-16世纪时已被意大利的人文主义作家和学者所使用。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https://www.gwyoo.com/haowen/218173.html
11.数字雕塑领域的开拓者和实践者——著名艺术家一山的艺术成就与启示一山作为一位综合性的艺术家,他先后进行了数字绘画、数字缠绕体书法、数字雕塑、数字动图、数字视频和数字互动装置实验,并在最近几年过渡到“AR”“VR”和“全息影像”的尝试。 总体看来,一山在数字艺术方面的特点是,以广阔的视野,关注艺术前沿的发展变化;敏锐地把握高新科技对社会、文化、艺术领域可能带来的影响;具有前瞻性地借助 https://sd.china.com/m/qlsh/20000951/20221011/25675081.html
12.语言文学类毕业论文选题22 、试论《红与黑》的艺术成就。 23 、从《高老头》看巴尔扎克对贵族的态度。 24 、论《高老头》的典型人物及其主题意义。 25 、从《高老头》看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艺术成就。 26 、论《人间喜剧》的思想主题与“巴尔扎克式”小说的艺术特征。 27 、从《包法利夫人》看福楼拜的小说艺术成就。 https://biyelunwen.yjbys.com/fanwen/yuyanwenxue/657316.html
13.《红与黑》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红与黑》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点击查看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第1题:[问答题] 改正下列句子中用词不当的地方并说明理由。(1)不管后果好坏,他只要尽力去做就不会遭到别人的批评。(2)我们知道老师生了病,旋即去医院看望了他。 答案解析与讨论:点击查看 第2题: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强调,纠正“四https://www.netkao.com/shiti/0/2097567lsvhpihnjc.html
14.结合教材选文分析《红与黑》的艺术成就答:《红与黑》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 其一,心理描写非常出众。通过人物行动揭示心理过程,借助内心独白展现人物心理的微妙变化,十分细腻地展示心理过程。例如在第44章,作家直接展现了于连遭遇重大变故后的内心世界,体现出他对社会的失望以及对自身命运的迷惘。 其二,司汤达特别擅长依据特定情境和情绪来安排故事情节并推进事件https://www.shuashuati.com/ti/73c3f8f289a4445fbbeeee1faab39f64.html
15.2014年自考外国文学史考点:《红与黑》艺术成就③情节紧凑,结构严谨。作品以于连的个人奋斗史为“经”线,以他和德瑞那夫人、玛特尔小姐的恋爱生活为“纬”线,经纬交织、条理明晰,在情节上没有枝蔓的干扰。3个典型环境的转换衔接自然顺畅,出场的人物都与主人公有关。人物、情节和环境都显得严整清晰,井井有序,形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https://www.zikao365.com/web/bjcj/wa2013102014174693354958.shtml
16.黄冈师范学院202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3.《诗经》的艺术成就--重章叠句、赋比兴手法;准确、生动、丰富的语言 重点在比兴、叠字、复沓章法 4.了解《诗经》在文学中上的地位和影响 四、叙事散文 1.先秦散文概述 (1)了解叙事散文的发展过程 (2)掌握《尚书》、《春秋》、《国语》、《左传》、《战国策》的概念 https://wenxue.hgnu.edu.cn/2023/0313/c1647a87679/page.htm
17.汉代装修风格特点在表现人物、动物动态,揭示情节高潮,反映现实生活等方面,有着重要成就。 二、美术发展的概况 中国从秦朝建立经西汉,至东汉灭亡这一时期的绘画艺术,在战国绘画发展的基础上,随着封建社会的日益巩固和上升,社会经济趋于繁荣和发展,而展现出新的面貌,更加重视绘画的政治功能和伦理教化作用。它将战国时期地域不同的绘画http://www.17house.com/nb/zhuangxiu/19cb645c3c615905.html
18.变性舞蹈家金星:我在欧洲回头率是百分之二百(图)金星艺术成就 1985年,首创男子足尖舞,获首届中国桃李杯邀请赛特别优秀奖。 1988年,赴美深造,学习现代舞。 1989年,在汉城举办个人作品晚会。 1991年,被美国舞蹈节聘为首席编舞,创作舞蹈《半梦》,获最佳编舞奖和“最佳编舞家”称号。 1998年,作品《红与黑》获文化部“文华奖”,同年成立金星现代舞团。 http://www.ce.cn/xwzx/ylxk/gdxw/200508/06/t20050806_4359007_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