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复设计的教育目标中,最为重要的是( )。
A. 鼓民力
B. 开民智
C. 新民德
D. 审美
题目:
严复将英国人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的前两章翻译为()
A. 《天演论》
B. 《穆勒名学》
C. 《原富》
D. 《法意》
题目:
船政楹联“以一篑为始基,从古天下无难事;致九译之新法,于今中国有圣人。”是()亲自撰写的。
A. 左宗棠
B. 沈葆桢
C. 严复
D. 吴赞诚
题目:
“须知要拒洋人,须要先学外人的长处”出自()
A. 严复
B. 陈天华
C. 邹容
D. 魏源
题目: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有()。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谭嗣同
D. 严复
题目:
纪初,在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中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是()
A. 邹容
B. 章炳麟
C. 陈天华
D. 严复
题目:
严复主张( ),反对张之洞的“中体西用”。
A. 体用一致
B. 体用分开
C. 体用相混
D. 不讲体用
题目:
严复1898年翻译出版的《天演论》所宣传的思想是 ( )
严复1898年翻译出版的《天演论》所宣传的思想是 ( )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振兴中华
D.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题目:
严复形容辛亥革命后的议会民主政治:“取骥之四蹄(议会民主政治),以附牛之项领,从而责千里焉,固不可得,而田垄之功又废也。”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民主政治不符合中国人的习惯
B. 只学习西方的技术,不学习西方的制度
C. 西方的议会民主制在中国缺乏植根的土壤
D. 中国没有政治民主化的历史趋势
题目:
下列属于严复翻译的著作是( )
下列属于严复翻译的著作是( )
A. 《新学伪经考》
B. 《变法通议》
C. 《天演论》
D. 《人类公理》
题目:
船政毕业生()曾担任北京大学首任校长。
A. 严复
B. 陈季同
C. 詹天佑
D. 罗丰禄
题目:
A. 魏源
B. 陈独秀
C. 康有为
D. 严复
题目:
A. 康有为
B. 谭嗣同
C. 梁启超
D. 严复
题目:
“文明否定论”是( )的观点。
A. 章太炎
B. 张之洞
C. 严复
D. 康有为
题目:
1893年,林纾与()在马江储材馆译成《巴黎茶花女遗事》,由魏瀚在福州刻印发行,售出万余册,对社会影响很大。
A. 严复
B. 萨镇冰
C. 王寿昌
D. 罗丰禄
题目:
近代著名思想家、翻译家严复,船政后学堂驾驶专业第一届毕业生。1920年他回到福州后居住福州三坊七巷()。
A. 塔巷
B. 郎官巷
C. 安民巷
D. 宫巷
题目:
A. 日本学者
B. 康有为
C. 严复
D. 孙中山
题目:
19世纪末,许多知识分子对讲究温文尔雅的传统礼仪观念提出了质疑,而对进化论赞赏有加。严复曾强调:“中国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这些言行( )。
19世纪末,许多知识分子对讲究温文尔雅的传统礼仪观念提出了质疑,而对进化论赞赏有加。严复曾强调:“中国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这些言行( )。
A. 旨在重建中国的文化体系
B. 带有明显全盘西化的倾向
C. 符合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
D. 为托古改制进行舆论准备
题目: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确立罪刑法定原则的人是()。
A. 严复
B. 孙中山
C. 沈家本
D. 康有为
题目:
船政学堂培养了大量学生,其中()被喻为中学西传第一人。
A. 严复
B. 陈季同
C. 詹天佑
D. 罗丰禄
题目:
严复与韦伯是同时代人,同时代的含义并非仅指韦伯活在德意志晚期帝国,严复活在中华晚期帝国,都倾慕英式政治,而且也都没有料到偌大的帝国忽然之间______,又都经历了民国宪政的开张,毋宁说:他们都面临着自由民主的现代性政治价值与祖国应该强盛______的两难。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轰然倒塌 孰轻孰重
B. 分崩离析 何去何从
C. 土崩瓦解 不可兼得
D. 灰飞烟灭 如何争取
题目: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福建英才辈出,其中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是( )
A. 严复 B. 林则徐 C. 沈葆桢 D. 林纾
题目:
严复认为,中国封建主义的文化学术根本问题在于不__________客观事实的观察、归纳出发,也不用客观事实去验证。演绎的__________来自主观臆造或古旧陈说,是“__________”的先验产物。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以 条件 师心自用
B.从 条件 固执己见 ~~
C. 以 前提 固执己见
D.从 前提 师心自用
题目:
由清政府选送,后来成为著名铁路工程师的赴美幼童是
A.严复
B.詹天佑
C.荣闳
D.张蹇
题目:
翻译《天演论》,阐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规律的维新派人士是()
A.谭嗣同
B.康有为
C.严复
D.刘光第
题目:
康有为称严复为“中国西学第一”,主要因为他()。
A.译著《天演论》,系统介绍西学
B.发起“公车上书”,鼓吹变法
C.编著《海国图志》,介绍外国史地
D.创办《时务报》,介绍西方制度
题目: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 梁启超在上海主办《时务报》
B. 严复在天津主办《国闻报》
C.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D. 周恩来在天津创办《觉悟》杂志
题目:
A. 林纾
B. 严复
C. 鲁迅
D. 魏源
题目:
北京大学的第一位校长是?()
A. 严复
B. 蔡元培
C. 胡适
题目:
严复将英国人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的前两篇翻译为 ( )
严复将英国人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的前两篇翻译为 ( )
A. 《天演论》
B. 《穆勒名学》
C. 《原富》
D. 《法意》
题目: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共产党宣言》中文版第一个翻译者是( )
A. 王稼祥
B. 陈望道
C. 李大钊
D. 严复
题目:
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是()
A. 张之洞
B. 范源濂
C. 严复
D. 蔡元培
题目:
在中国现代早期著名思想家中,对社会学贡献最大的是()。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严复
D. 章太炎
题目:
A. 国闻报
B. 时务报
C. 求是报
D. 女学报
题目: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谭嗣同
D. 严复
题目:
A. 1866
B. 1876
C. 1878
D. 1888
题目:
严复译的《天演论》以哪些观点唤起国人救亡图存,为变法维新提供理论基础?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师夷长技以自强
C.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 船政足为海军根基
题目:
A. 若即若离
B. 分道扬镳
C. 南辕北辙
D. 失之交臂
题目: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严复
D. 章太炎
题目:
A. 《直报》
B. 《横报》
C. 《新报》
D. 《原报》
题目:
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而后壮烈牺牲的是()。
A. 康有为
B. 严复
C. 梁启超
D. 谭嗣同
题目:
将达尔文的进化论引入中国的思想家是( )
将达尔文的进化论引入中国的思想家是( )
A. 顾炎武
B. 康有为
C. 严复
D. 梁启超
题目:
1866年船政学堂入学考试第一名是谁?
A. 严复
B. 罗丰禄
C. 陈季同
D. 王寿昌
题目:
严复翻译了()部西方名著。
A. 8;
B. 10;
C. 11;
D. 12
题目:
著作《天演论》是由船政学生()翻译的。
A. 林纾
B. 严复
C. 陈季同
D. 魏瀚
题目:
近代马尾船政学堂培养出许多科技人才,其中有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
A. 严复
B. 丁日昌
C. 林则徐
D. 詹天佑
题目:
首次提出从德、智、体出发构建近代教育模式的是( )。
A. 严复
B. 梁启超
C. 黄遵宪
D. 康有为
题目:
()担任过北京天文台首任台长,是近代天文学奠基人。
A. 高鲁
B. 王绶琯
C. 严复
D. 陈季同
题目:
中国近代社会学贯中西的启蒙先驱并开创了中国近代逻辑思想史的哲学家是()。
A. 严复
B. 康有为
C. 梁启超
D. 孙中山
题目:
提出“船炮而言,本为海防必需之物”主张的是哪一位民族英雄?
A. 严复
B. 魏源
C. 林则徐
D. 沈葆桢
题目:
A. 康有为
B. 谭嗣同
C. 梁启超
D. 严复
题目:
严复是船政学堂第几期学员?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题目: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有()。
A. 孙中山、章太炎
B. 康有为、梁启超
C. 张之洞、刘坤一
D. 谭嗣同、严复
题目:
严复,福建侯官人,近代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他提出的“()、()、()”的翻译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西学东渐的代表人物之一。
A. 信
B. 达
C. 雅
D. 确
题目:
A.“自强保种”
B.“中学西用”
C.“师夷长技”
D.“创立民国”
题目:
下列不属于早期维新思想家的代表人物的是 ( )
下列不属于早期维新思想家的代表人物的是 ( )
A. 郑观应
B. 严复
C. 马建忠
D. 冯桂芬
题目:
20世纪初开始,西方法理学作品开始被翻译、推介到中国,其巾严复翻译的作品是( )
20世纪初开始,西方法理学作品开始被翻译、推介到中国,其巾严复翻译的作品是( )
A. 《社会法理学论略》
B. 《论法的精神》
C. 《法理学大纲》
D. 《论自由》
题目:
将孔子的学术思想归纳为“修己、治人”的是() 。
A、胡适
B、梁启超
C、严复
D、康有为
题目:
“月亮是美国的圆”出自()之口。
A、胡适
B、严复
C、朱自清
D、梁启超
题目:
“无科技不足以强国,无文化则足以亡种”出自()之口。
A、许嘉璐
B、顾炎武
C、严复
D、胡适
题目:
“曲则全,枉则正。”严复说“曲,一部分也。”()
题目: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作者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题目:
“利己杀人,寡廉鲜耻”是()对西方文明的总结。
A、胡适
B、史景迁
C、严复
D、辜鸿铭
题目:
1895年,严复就写了《救亡决论》一文,响亮地喊出了()
A.“救亡”的口号
B.实行君主共和
C. 振兴中华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题目:
8 .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 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
题目:
晚清时期,梁启超和严复对于“群”的理解,最主要指的是()。
A、天下
B、民族国家
C、家族
D、自我
题目:
下列人物中,其思想主张被顽固派指责为“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是()。
A.魏源
B.康有为
C.严复
D.李鸿章
题目:
()推衍出“据乱世、升平世(小康)、太平世(大同)”的社会演进系统。
A、 梁启超
B、 魏源
C、 严复
D、 康有为
题目:
()曾经提出,我们中国一定要让汉字加封建专制主义被民主加拉丁化拼音文字所取代。
A吕叔湘
B梁启超
C赵元任
D严复
题目:
1898年,严复翻译出版的《天演论》所宣传的思想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振兴中华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题目:
戊戌维新时期,严复在天津主办的报纸是()
A、《国闻报》
B、《京报》
C、《时务报》
D、《大公报》
题目:
创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的人物是()
A.严复
B.孙中山
C.康有为
D.郑观应
题目:
康有为以改装后的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社会的理论基础,严复以“优胜劣汰”的社会进化论作为改革社会的理论基础。这表明他们两人 ①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②所受的外界影响不同 ③所主张的社会改革的目的不同 ?④所接受的文化教养不同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题目:
①康有为 ②王韬 ③梁启超 ④严复 ⑤郑观应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题目:
19世纪末,严复翻译《天演论》,将进化论引入中国,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冲击波。这是由于进化论的思想是适应了哪些社会思潮? ①中体西用 ②维新变法 ③救亡图存 ④民主与科学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题目:
材料二??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1895年)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指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目:
中日甲午战争后,在《救亡决论》中响亮提出“救亡”口号的是 A.梁启超 B.孙中山 C.薛福成 D.严复
题目:
在甲午战争后,严复为引进西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翻译了赫胥黎的 A.《天演论》 B.《变法通议》 C.《救亡决论》 D.《仁学》
题目:
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念的是()。 A.严复 B.魏源 C.康有为 D.梁启超
题目:
戊戌维新时期,严复在天津主办的报纸是() A.《国闻报》 B.《时务报》 C.《中外纪闻》 D.《湘报》
题目:
除康有为外,下列属于戊戌维新志士的有() A.曾国藩 B.梁启超 C.谭嗣同 D.严复
题目:
下列人物中,对西方作品的翻译或出版作出过较大贡献的有()等。 A.林则徐 B.谭嗣同 C.严复 D.康有为 E.林纾
题目: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话是()说的。 A.龚自珍 B.林则徐 C.魏源 D.严复
题目: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专文论述师范教育问题的是()。 A.梁启超 B.康有为 C.张之洞 D.严复
题目:
中国近代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的第一人是()。 A.严复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康有为
题目:
分析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维新代表人物的教育思想及整体特征。
题目:
下列人物中,对西方作品的翻译或出版作出过较大贡献的有()等。 A.林则徐 B.严复 C.谭嗣同 D.康有为 E.林纾
题目:
近代中国,响亮喊出“救亡”口号的是() A.孙中山 B.梁启超 C.严复 D.郑观应
题目:
与黄培芳、谭敬昭并称为“粤东三子”的清代作家是() A、汪中 B、袁枚 C、张维屏 D、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