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瑛,1929年9月出生于上海。是中国第一位歌剧-交响乐女指挥家,中央歌剧院终身荣誉指挥,也是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社会活动家。1962年她成为第一位登上外国歌剧院指挥台的中国指挥。 她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留学苏联国立莫斯科音乐学院。曾任中央歌剧院首席指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中国第一个志愿者乐团“爱乐女”室内乐团的音乐指导、厦门爱乐乐团创团艺术总监15年。她演出了中外歌剧和交响音乐会1600余场。 郑小瑛曾成功地在20多个国家指挥演出,曾获法国文学艺术荣誉勋章和两枚俄中友谊荣誉勋章,被世界合唱理事会邀请出任世界合唱比赛-荣誉艺术主席团永久成员。 她也是中国最有经验的指挥教授之一,她的多名学生已在国内外交响乐团和歌剧院里担纲。她更是一位热情的音乐社会活动家,她边讲边演的表演形式被媒体誉为“郑小瑛模式”,而备受广大听众欢迎。 她曾荣获多项国家奖项,由她率领的厦门和福建的乐团将刘湲作曲的交响诗篇《土楼回响》在亚欧北美澳洲的12个国家辉煌上演了70多场。2017年她在中国国家大剧院成功上演了中文版的马勒交响乐《尘世之歌》,让百年前的“中为洋用”再“洋为中用”。虽已90高龄,她还在网上开播了“郑式指挥法基础” 教学视频和交响乐讲座“让耳朵更聪明”,并创建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继续大力推动“洋戏中唱”,让歌剧贴近大众,让大众走进歌剧。郑小瑛几十年如一日,实践着她“阳春白雪,和者日众”,与大众共享美妙音乐的人生追求。
张眉,1939年5月生于上海,国家一级指挥。1963年任吉林省歌舞剧院指挥。1981年任長春电影制片厂交响乐团指挥、副团长。1991年任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教授,並任指挥系教研室主任。2003年退休。
几十年艺术生涯,张眉曾指挥歌剧、舞剧、交响音乐、京剧样板戏、电影音乐录音等各种体裁。1991年曾参加第十四届上海之春,获优秀指挥证书,优秀作品演奏獎。1993年与上海交响乐团合作,赴泰国为庆贺泰皇登基五十周年举办音乐会。1996年参加中国华人音乐经典演出团赴台演出,担任音乐会指挥之一。在90年代十年间,多次带领上海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在囯内各地和美、德、法、日等国进行交流演出,担任指挥。
张眉1956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钢琴专业,免试直升本科钢琴系,1963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指挥系,是上海音乐学院培养的第一位乐队女指挥。
丁霭悦,1942年12月出生于北京,福建晋江人。1961年她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七年制)钢琴专业毕业后,直接被保送进了本科指挥系,1966年以优异的成绩本科毕业。 此后她曾指挥过上海交响乐团、上海广播交响乐团、上海合唱团、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管弦乐团、北京电影乐团、湖南和江苏两个省的交响乐团等演出团体;数十年来她指挥过上千场交响乐、歌剧、清唱剧、芭蕾舞剧及无数次大型音乐活动,如第二届中国艺术节、第三届全国大运会开幕式、广交会开幕式等。此外她还指挥录制过多部影视音乐和唱片,至今依然在流传。 丁霭悦曾获得美国南卫理公会SMU指挥硕士、北德克萨斯 州大学交响乐指挥准博士。她曾受邀指挥美国现代音乐团体“Voices of Change”,演出谭盾作品专题音乐会;1996年3月,她在美国成功指挥了中国交响乐作品《华夏之光》音乐会;1996年6月,她回上海南京两地,参加了“迎接中国国际交响乐年”公演;1997年6月,为庆祝香港回归,她与钢琴家殷承宗合作,在达拉斯演出钢琴协奏曲《黄河》引起轰动,受到了国务院侨办的嘉奖;2000年8月,在达拉斯华人纪念抗战胜利55周年音乐会上,她指挥“两岸三地”五个华人合唱团全体演员同唱《保卫黄河》等歌曲,深得各界人士赞誉。2004年3月,在“达拉斯首届中华音乐节”上,她指挥 北 德州爱乐乐团,并邀请了举世闻名的中国交响作品《梁祝》《黄河》《江河水》首演者俞丽拿、殷承宗和闵惠芬联袂公演。当晚演出盛况空前,竟发生了音乐厅1989年建成以来2300个坐位首次爆满、一票难求的场面,引起主流社会高度关注。次日竟派人来找 指挥洽谈:“是否能加演一场?” 2005年5月,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丁霭悦指挥神州合唱团、加州扬声合唱团及达拉斯亚裔青少年交响乐团等六个团体联合举行专场演出。最后《黄河大合唱》在人声和鼓乐齐鸣之中将晚会推向了高潮。 丁霭悦是一位有敏锐听觉和对作品有独特理解的指挥家,她的名字2004年登上了最具权威的MARQUIS“美国名人录”“美国妇女名人录”和“世界名人录”(2006年版)。
许瀞心,1956年10月出生于台湾基隆市。
现任教于台湾师范大学音乐学系,指导指挥主修研究生。曾任美国旧金山女子爱乐交响乐团指挥暨艺术总监、密苏里州春田市交响乐团指挥暨音乐总监、奥瑞冈州尤金市莫扎特室内乐团指挥暨音乐总监及奥瑞冈州波特兰市奥瑞冈交响乐团专任助理指挥。代表性表演曲目有“春之祭”等。2013年应巴西巴哈曼萨交响乐团之邀请,参与纪录片拍摄计划,介绍音乐教育之重要性与对青少年之正面影响。客席指挥足迹遍及南北美洲、南北亚洲、欧洲等地。
许瀞心在美国康州哈特(Hartt)音乐院获得低音大提琴硕士学位,及指挥艺术家文凭。
在教学岗位上,许瀞心带领台湾师范大学管弦乐团在澳美日等国的大学进行过多次国际交流,包括较具代表性的澳洲昆士兰大学、悉尼大学、堪培拉大学(2006),美国加州《福尔摩沙之梦》巡回音乐会(2007),东京武藏野音乐大学(2013)等;于发掘培养具指挥天份的学生亦不遗余力,多位子弟曾获国际指挥大奖,包括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国际指挥大赛首奖 (2016) 与波兰费特伯格 (Fitelberg) 国际指挥大赛首奖 (2017)等,并有数名学生在美国和台湾的交响乐团和国乐团任职音乐总监、副指挥、助理指挥。
叶咏诗,1960年出生于广州。
亚洲乐坛备受尊崇的指挥家叶咏诗,于2002年起出任香港小交响乐团音乐总监,2020年4月底卸任,转任桂冠音乐总监。
叶咏诗在1985年赢得法国贝桑松第35届国际青年指挥大赛冠军及「金竖琴」奖,并在1988年获第八届东京国际指挥比赛奖项。她曾先后出任香港大学的学院艺术家、新加坡国立大学杨秀桃音乐学院王鼎昌杰出客座教授、广州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和音乐总监及香港管弦乐团的驻团指挥。
她经常获邀担任世界各地乐团的客席指挥,曾合作的包括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和上海、首尔、大阪、新日本爱乐、札幌、读卖、台湾、布里斯本、墨尔本、昆士兰等及新西兰的奥克兰爱乐乐团等。在欧洲,她曾与法国图卢兹国家乐团、贝桑松室乐团、波兰华沙爱乐、西班牙特纳里夫岛、和捷克科希策省乐团合作演出。她亦曾率领广州交响乐团于国际知名的维也纳音乐协会会堂演出及参与北京国际音乐节。近年曾指挥的歌剧包括郭文景的《诗人李白》及台湾爱乐委约钱南章作曲的《画魂》。
叶咏诗继2004年带领香港小交响乐团代表中国参加「中国在法国」文化年的成功演出后,经常获邀赴世界各地演出,其中包括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及台湾,以及法国、德国、波兰、意大利、葡萄牙、日本、韩国和立陶宛的音乐节。
生于广州、香港长大的叶咏诗,曾远赴伦敦皇家音乐学院攻读;后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取得小提琴及指挥硕士学位。1986和1992年曾前往邓肯活音乐中心研习指挥。指导过她的指挥大师包括狄玛尔、伯恩斯坦、小泽征尔、米亚及艾德敦。叶咏诗于2007年获法国「艺术及文学骑士勋章」,2010年获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颁授院士荣衔(FRCM),2013年香港政府授勋铜紫荆星章。2015年,她又获法国政府頒授「国家荣誉骑士勋章」,表扬她在音乐界的杰出成就。2022年,叶咏诗獲香港演藝學院頒授榮譽院士及香港科技大學頒授榮譽博士榮銜。
洪侠,国家一级指挥。先后任中国歌剧舞剧院常任指挥,黑龙江民族乐团艺术总监,黑龙江交响乐团常任指挥,长影乐团客座指挥,中国传媒大学交响乐团特聘指挥,沈阳音乐学院指挥教授、作曲系指挥教研室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及指挥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等。2016年获得“杰出中国民族管弦乐指挥”称号。
1982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获学士学位;1989年至1991年在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学习,师从吴灵芬、李华德教授学习指挥。
她指挥过的舞台艺术形式丰富,涉猎多种音乐领域,囊括了民族管弦乐、歌剧、戏曲与交响乐等音乐形式。如沈阳音乐学院大型原创清唱剧《遮不住的青山》;沈阳音乐学院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李劫夫歌剧《星星之火》;中国歌剧舞剧院歌剧《原野》音乐会版的首演,并演出近百场;指挥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民族交响合唱《壮族诗情》、《国之瑰宝》等民族音乐会;吉林艺术学院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神话诗剧《大爱长白》等。
在指挥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乐团全球巡演中,受到各地媒体和评论家高度的评价。澳洲的乐评人克林顿·怀特在文章中对指挥是这样评论的:“音乐会自始至终指挥家洪侠女士精准而极富表现力的指挥,无一丝多余的动作或某种炫耀,她的指挥是极其的优雅—显然是一位领袖级的指挥。”
易娟子,1967年7月出生于西安,现任天津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她一直活跃在交响乐舞台上,演出音乐会上千场,演出足迹遍及欧、亚、非、美洲, 2009年获文化部授予的“全国先进个人奖章”。
易娟子自幼学习小提琴、钢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获学士学位、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获硕士学位、维也纳国立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MDW)指挥系获最高艺术家文凭,先后跟随著名指挥家徐新教授、UrošLajovic教授及Johannes Wildner教授学习交响乐指挥及歌剧指挥。
易娟子指挥了贝多芬第九、布鲁克纳第七、肖斯塔科维奇第十等交响曲、和《春之祭》、《幻想交响曲》、音乐会歌剧《卡门》、《图兰朵》等,还成功指挥了中国歌剧《刘胡兰》、交响合唱《凤凰涅槃》、《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黄河之水天上来》,首演交响诗《江山如此多娇》、《中国狂想曲》等中国作品。
在维也纳留学期间,易娟子创建了 “奥地利中国留学生爱乐乐团”,受到当地观众和我驻奥使馆的高度评价和热烈称赞;2009年易娟子受中国交响乐基金委派参加了爱沙尼亚国际指挥大师班;2010年与2011年受邀出访俄罗斯,指挥莫斯科国立交响乐团和伊尔库斯克州立交响乐团;2012年受邀访美,指挥美国多地城市交响乐团,都获得高度赞誉。俄罗斯资深音乐人卡琳娜女士评价道:“中国女指挥家的出色表现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指挥技巧高超、仪态动人,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王雅蕙,1968年2月出生于 台北。现任台北教育大学副教授、专任指挥。曾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授兼杨秀桃音乐学院乐团音乐总监、台湾长荣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美国俄亥俄州 Akron 交响乐团音乐总监。王雅蕙的指挥身影频频出现于世界各大乐团, 如美国的巴尔地摩、底特律、佛罗里达州 Naples、肯塔基州 Lexington、宾州 Erie,亚洲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音乐厅交响乐团, 北欧的芬兰 Tampere、丹麦国家广播、皇家、Aarhus 及 Odense 交响乐团等。 1999年,王雅蕙于丹麦国家歌剧院指挥「莎乐美」,深受好评,随后于2000-2001年在丹麦皇家歌剧院演出「天鹅湖」共16场, 2002年与丹麦国家歌剧院巡回演出歌剧「蝴蝶夫人」共 22 场。2007 年与著名女高音 Renee Fleming 在美国巴尔地摩、台北合作演出。2010年与新加坡国家歌剧院演出歌剧「La Boheme」共 5 场, 2015年指挥华侨庆祝新加坡建国五十周年(SG50)音乐会,均获得热烈掌声。 王雅蕙在美国琵琶底音乐学院硕士毕业,在费城寇蒂斯音乐学院,跟随大师 Otto-Werner Mueller 专修指挥。她先后赢得 1994年日本东京国际指挥大赛齐藤秀雄奖,1996年希腊雅典Mitropoulos指挥大赛优胜奖,1998年丹麦Malko国际指挥大赛第二名。她的指挥学生成为第一位亚裔获得2016年德国 Gustav Mahler 国际指挥大赛的第一名大奖。
莊文贞,1971年出生于台湾高雄,现任台湾长荣交响乐团驻团指挥及台湾大学交响乐团指挥,指挥足迹遍布台湾各大音乐厅、日本东京国际会议中心、美国洛杉矶、上海音乐厅等地;也应邀担任高雄市交响乐团及高雄市国乐团等客席指挥,并与多位著名钢琴家,长笛演奏家,和小提琴家成功合作,其指挥风格自然感人,深受听众喜爱。 1997年赴国立维也纳音乐暨表演艺术大学专研乐团指挥,师事与阿巴多 (Claudio Abbado)、杨颂斯 (Mariss Jansons) 同为师兄弟的Uros Lajovic,获最高指挥文凭毕业。2003年于国际维也纳音乐大师班所举办的指挥比赛中荣获优胜,曾多次指挥维也纳 Pro Arte 及罗马尼亚 Oradea 爱乐交响乐团,并担任维也纳台湾青年管弦乐团指挥。 2017年3月成功与俄罗斯钢琴家Alexei Volodin 合作,于一场音乐会中演出Prokofiev 全本五首钢琴协奏曲,写下历史,广受好评!
陈美安(Mei-Ann Chen),1973年7月出生于台湾高雄。她获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学位,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史上第一位同时获得小提琴和指挥双硕士学位的学生。 陈美安现任美国芝加哥小交响乐音乐总监,STYRIARTE 奥地利格拉兹交响乐团的首位首席客席指挥,首位休士顿橡树河室内乐团驻团艺术家。陈美安因其充满活力和挥洒自如的指挥风格备受赞誉,迄今为止已执棒超过110个乐团。她多次客席各交响乐团:北美地区包括旧金山、芝加哥、休斯顿、西雅图、和多伦多等。海外客席演出包括英国BBC伦敦和苏格兰BBC;荷兰爱乐;挪威奥斯陆与广播爱乐、瑞士琉森;丹麦国家广播乐团;德国汉诺威、瑞典哥德堡、墨西哥国家、巴西圣保罗国家、土耳其首都安卡拉比尔肯特交响乐团等等。 陈美安的荣誉包括获得音乐美国杂志评选为2015年度三十位音乐界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获选2012年美国管弦乐团联盟的海伦汤普森奖;2007年成为由马林·艾尔索普(MarinAlsop)创立的Taki Concordia 奖学金主;2005年,她在世界著名的马尔科国际指挥大赛中,荣获冠军,是此赛至今40年史上唯一 获得首奖的女指挥。 2020-2021乐季还有与纽约爱乐、西班牙、奥地利、荷兰爱乐、德国、和芬兰赫尔辛基爱乐乐团的首次亮相;并将在2021年在享有国际盛誉的马尔科青年指挥大赛中首次担任评审。
景焕,1981年12月出生于北京,现任广州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兼广州青年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国际青年音乐联盟执行委员。2022年8月,参加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共同主办的“艺苑撷英”——2022年全国优秀青年艺术(指挥)人才展演,并入选“中国十大青年指挥家”。
景焕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师从著名指挥家、音乐教育家徐新教授。2009年师从美国指挥家马克·吉布森,以优异成绩取得美国辛辛那提大学音乐学院指挥硕士学位,并获得全额奖学金继续攻读该校博士学位。曾任美国辛辛那提交响乐团和五月音乐节乐团指挥助理,同时兼任辛辛那提青年管弦乐团助理指挥以及阿塔利亚室内乐团首席客座指挥。
2012年6月,景焕在中国青岛举行的第一届李德伦全国指挥比赛中成为两位获奖者之一。同年,赴巴西圣保罗参加若丹山庄国际音乐节,获得了著名女指挥马琳·阿尔索普的赏识。2013年,受到著名指挥家余隆先生的关注和大力提携,随后回国任职于广州交响乐团。
2013年12月以广州交响乐团驻团指挥的身份首次亮相乐季音乐会,此后陆续受到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杭州爱乐乐团、深圳交响乐团、澳门乐团、青岛交响乐团、陕西交响乐团、新疆交响乐团、昆明聂耳交响乐团、沈阳交响乐团的邀请,执棒乐季音乐会,备受赞誉。
2014年景焕出任广州青年交响乐团音乐总监。2016年7月,景焕在意大利贝加莫高票当选为国际青年音乐联盟执行委员。自2016年起,多次率团参加国内、国际音乐节和重要的巡回演出,皆获好评。
朱曼,1982年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国家一级指挥,中央歌剧院常任指挥,中央音乐学院培养的第一位指挥博士,2021年1月正式成为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被誉为当今中国最具活力的青年指挥家之一。朱曼师从中国著名指挥家、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中国指挥协会会长俞峰教授。
在掌握丰富交响乐作品的同时,四十余部中外歌剧作品的积累使其成为了世界同龄指挥家中的佼佼者。2012、2013连续两年,朱曼于国家大剧院指挥上演了普契尼歌剧《图兰朵》、威尔第歌剧《游吟诗人》歌剧音乐会,并凭借两部歌剧作品,喜获文化部首次特别设立并颁发的“国家艺术院团剧目展演优秀青年指挥奖”。2014年,由朱曼指挥的原创歌剧《红帮裁缝》荣获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同年9月,朱曼执棒中央歌剧院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了贝多芬唯一一部歌剧作品《费德里奥》。
2016年4月,受匈牙利“布达佩斯之春音乐节”的邀请,朱曼执棒中央歌剧院强大演出阵容于布达佩斯歌剧院上演了普契尼歌剧《图兰朵》。德国著名乐评人Robert Quitta评价“当晚在指挥家朱曼的引领下全体艺术家以最高的水准演出了普契尼歌剧《图兰朵》”。同年9月,朱曼执棒中央歌剧院歌剧团、交响乐团于国家大剧院全华班底中国首演了瓦格纳歌剧《莱茵的黄金》,取得巨大成功。
2019年,由朱曼担任指挥首演、复演高达六十余场次的民族歌剧《呦呦鹿鸣》再次荣获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高嵩,1982年出生于辽宁沈阳。现任天津音乐学院管弦系教师,天津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指挥,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常任指挥,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驻院艺术家,曾任福建省歌舞剧院常任指挥,师从著名指挥家郑小瑛教授。
2007—2013年间,她作为我国著名指挥家郑小瑛教授的助手,参与排演了大量的交响乐走品并随团出访多个国家;同时,她还是一位优秀的歌剧指挥,多次受邀在重要活动中执棒歌剧演出,如在“纪念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活动中指挥歌剧《北大1918》;在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活动中指挥歌剧《青春之歌》;以及作为助理指挥,为著名作曲家黄安伦先生的歌剧《岳飞》世界首演进行排练工作。
高嵩的指挥风格精准简练且富有感染力,与众多艺术家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如“中国三大男高音”巡演的合作指挥;“中国唐宋名篇诗词咏诵会”以及“再别康桥——中外诗歌散文撷英音乐朗诵会”巡演指挥等。
高嵩曾与国内多家乐团有过良好的合作:中国歌剧舞剧院交响乐团、中国电影乐团,北京、广州、贵阳、苏州、西安交响乐团,上海爱乐、陕西爱乐、厦门爱乐、四川爱乐、武汉爱乐、新疆爱乐乐团,天津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厦门、成都、湖南、辽宁、吉林、哈尔滨、昆明交响乐团等。
高嵩曾指挥过的歌剧有:《La Traviata》、《Don Pasquale》、《伤逝》、《紫藤花》(《伤逝》校园版)、《岳飞》、《土楼》、《北大1918》、《青春之歌》、《江姐》、《Rigoletto》、《Die Fledermaus》、《L’elisir D’amore》、《Tosca》等。去年,她还受邀在北京国际音乐节以及上海夏季音乐节中指挥歌剧《Songs Of Nature》。
陈同,1983年6月出生于上海。现任纽约杨克斯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纽约皇后大学指挥教授。
陈同经常和世界上许多交响乐团合作,包括丹麦国家交响乐团,巴西圣保罗,法国贝桑松,德国莱比锡,芬兰圣米斯,布达佩斯,和美国的巴尔的摩,阿斯本,洛杉矶,佛杰尼亚,新泽西,阿拉巴马,查尔斯顿,阿斯本,曼哈顿音乐学院等交响乐团。近年来,她也与国内众多乐团合作演出,包括青岛交响乐团,厦门爱乐,广州爱乐,上海爱乐。2014年,陈同在纽约著名的林肯中心首次登台,与Paul Taylor MordernDanceCompany合作,获得业界的一致好评,受邀长期和此舞蹈团演出。
陈同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师从著名指挥家张国勇。毕业后前往美国皮巴蒂音乐学院继续深造,师从Gustav Meier,以全班第一的成绩,获得指挥硕士、博士学位。
2008,陈同参加了德国指挥传奇KurtMasur指挥大师班,从2010一直到2015大师离世,一直和大师一起工作学习。2012年,接受了在德国莱比锡的门德尔松奖学金以及荣誉勋章,并在丹麦的马可国际指挥大赛,获得奖项。2016年,作为唯一的亚洲女指挥,进入班贝格古斯塔夫马勒指挥大赛决赛。2019年,获得美国乐团联盟颁发的布鲁诺·沃尔特(BrunoWalter)年度青年指挥大奖。
陈同还是一位活跃的音乐教育家。她创办了皇后大学国际指挥大师班。2020年,大师班将扩建成纽约夏季新音乐节,吸引和培育更多来自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的年轻音乐家,踏上音乐之旅。
纪玉珏,1989年2月出生于山东青岛,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与歌剧指挥博士,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指挥,中央音乐学院合唱指挥教师,匈牙利“MAV”布达佩斯交响乐团、西班牙瓦伦西亚室内乐团、阿尔巴尼亚国家广播电视台交响乐团、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远东交响乐团的客席指挥。满天星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北京理工大学交响乐团常任指挥、北京第一零一中学金帆交响乐团常任指挥。
纪玉珏先后获美国SMICI国际指挥大赛金奖、皮埃尔蒙多大奖;2019波兰利平斯基国际合唱指挥比赛金奖;首届NRTA阿尔巴尼亚国际指挥大赛第二名;法国第五十三届贝桑松世界指挥大赛亚洲赛区优胜奖。
纪玉珏同时受到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中国青年指挥人才培养计划”及“中国青年合唱指挥人才培养计划”资助。多次执棒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室内乐队演出亚美音乐季系列音乐会,执棒2019-2021乐季系列音乐会,执棒美国SMICI交响乐团及室内乐合唱团演出音乐季系列音乐会。
纪玉珏与中央歌剧院成功上演贝多芬交响乐系列音乐会,排演《我的母亲叫太行》、《luciaDi Lammermoor》、中央音乐学院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黄河大合唱》专场音乐会等。
纪玉珏与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首演清唱剧《爱的神话》、大型声乐套曲《感悟论语》、中国合唱艺术百年经典音乐会、外国经典名曲合唱音乐会、世界民族音乐专场音乐会、纪念严良堃逝世一周年专场音乐会、“一带一路乐音流韵”音乐会、《红色经典,世纪歌声》庆祝建党百年音乐会等。
范妮,1989年10月出生于北京。中国音乐学院特聘教授,并任教于柏林“汉斯·艾斯勒”音乐学院;华中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访问学者,中国青年爱乐乐团常任指挥。德国萨尔布吕肯音乐学院首位指挥博士,师从于著名指挥家曼纽埃尓·纳弗里教授,并任其助理指挥。 范妮曾与德国莱比锡交响管乐团、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上海爱乐乐团等合作演出。合作过的艺术家包括黄滨、吕思清、徐惟聆、黄蒙拉等,并曾连续两年在著名的“Impuls”音乐节中指挥德国安哈尔特爱乐乐团(Anhaltische Philharmonie Dessau)。她指挥过的多部新作品世界首演获得了作曲家们的一致赞赏。2019年初,范妮在德意志歌剧院与柏林“汉斯·艾斯勒”音乐学院联合制作的三部歌剧中担任指挥,受到广泛好评。同年6月,范妮作为音乐总监参与制作了新音乐盛典(Neue Musik Forum),并于此后成功指挥了萨尔布吕肯德国广播爱乐乐团室内乐音乐会。范妮近年活跃于包括中国国际音乐节、德国梅克伦堡音乐节、基辛根夏季音乐节、匈牙利布达佩斯“Tavaszi”音乐节,柏林爱乐音乐大厅、柏林音乐厅、德国国家歌剧院、德意志歌剧院、布伦瑞克歌剧院、汉堡音乐厅、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上海音乐厅、北京天桥剧场、广州大剧院、江苏大剧院、珠海华发中演大剧院、深圳光明文化艺术中心、武汉琴台音乐厅在内的各大演出场馆中。范妮热衷于慈善事业,每年会在欧洲举行数十场慈善音乐会,被柏林媒体称赞为“最有潜能和前途的音乐家”。近期,范妮成功执棒中央芭蕾舞团上演原创芭蕾舞剧《红楼梦》世界首演。
包乐,1990年出生于上海,旅美青年指挥家,现任美国休斯顿交响乐团助理指挥,当今活跃于北美主要舞台的为数不多的中国籍指挥家之一。
2020/21乐季,包乐携休斯顿交响乐团乐季开幕音乐会首演,并指挥了乐团在米勒剧院夏季音乐会系列演出。2021年,她首度执棒芝加哥交响乐团于拉维尼亚音乐节亮相。其后分别执棒旧金山交响乐团,底特律交响乐团及明尼苏达管弦乐团。本乐季,包乐将与巴尔的摩交响乐团,西雅图交响乐团,加拿大卡尔加里爱乐乐团及新加坡交响乐团合作。2023/24乐季,她将与慕尼黑交响乐团,新泽西州交响乐团,印第安纳波利斯交响乐团,萨拉索塔乐团(Sarasota Orchestra )以及萨斯卡通交响乐团 (SaskatoonSymphony Orchestra)等合作。
包乐曾获布鲁诺·瓦尔特纪念基金奖在美国卡布里奥现代音乐节出任研习指挥。2018 年作为戴维·埃夫隆研习指挥在美国肖托夸音乐节中首次亮相,并在 2022 年作为客席指挥再度回归。包乐的演出足迹覆盖美国内外,2019年她随维也纳爱乐乐团于中国巡演。
包乐曾合作并指挥过的乐团有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厦门爱乐乐团,保加利亚新交响乐团等。她的曲目覆盖交响乐和歌剧剧目,如柴可夫斯基《叶甫盖尼·奥涅金》、比才《卡门》、库尔特·魏尔《马哈哥尼城的兴衰》以及梅诺蒂《灵媒》等。包乐在国家大剧院奥芬巴赫歌剧《霍夫曼的故事》中作为钢琴指导参与主制作。曾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学习作曲专业,后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管弦乐队指挥与歌剧艺术指导专业,以及取得美国曼尼斯音乐学院取得管弦乐队指挥专业硕士学位。包乐现拥有柯蒂斯音乐学院最高艺术家文凭。
赖嘉静,1991年3月出生于湖南株洲。现任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助理指挥。2018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师从指挥家陈琳教授。后获美国辛辛那提大学音乐学院乐队指挥双硕士;师从指挥家MarkGibson,指挥家、钢琴家P.V. Dobrovolsky。 2012年起,在中央歌剧院担任合唱指挥,完成多部歌剧、清唱剧的排演工作。2013年,作为最年轻的指挥受邀参与瑞士琉森音乐节“本纳德·海丁克大师班”,执棒了琉森弦乐音乐节乐团。2015年,指挥中央歌剧院演出了威尔第歌剧《茶花女》;与台湾创世歌剧团合作,在高雄指挥演出了莫扎特歌剧《女人心》。2016年,担任国家大剧院制作原创儿童歌剧《阿凡提》首演指挥。2017年夏季,受邀赴瑞士参加梅纽因国际音乐节,与其音乐节乐团成功合作了音乐会。2018年初,于美国辛辛那提音乐学院成功指挥演出了普契尼歌剧《贾尼斯基基》;9月在首届墨西哥OFUNAM国际指挥大赛中荣获第二名,及由乐团成员投票选出的“OFUNAM特别奖”,受邀于2019-2020乐季执棒数场音乐会。2018-2019年,赖嘉静二度执棒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合唱团,成功演出了国家大剧院原创儿童歌剧《没头脑和不高兴》。
崔琳涵,1994年6月出生于沈阳。现任美国洛杉矶爱乐乐团音乐总监杜达梅尔的助理指挥。
2021年,崔琳涵在丹麦举行的国际最重量级指挥比赛之一的马尔科国际指挥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同年,她还在韩国国家交响乐团首届国际指挥大赛中赢得奖项。这些成绩确立了她作为“炙手可热”的艺术家的地位。
她四岁开始学习钢琴。十八岁开始学习指挥,2012年成为当年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唯一被录取的指挥本科学生。她已拥有广州星海音乐学院本科学位和美国皮博迪音乐学院的指挥硕士学位,目前正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雅各布斯音乐学院攻读管弦乐指挥博士学位。
崔琳涵参加过多个国际音乐节大师班,在活动中也曾被邀请指挥多个世界知名乐团,例如美国国家交响乐团,西雅图交响乐团,克利夫兰交响乐团等。她的指挥自然而又极富表现力。她曾与美国巴尔的摩交响乐团、丹麦国家交响乐团、韩国国家交响乐团、星海交响乐团、皮博迪交响乐团和印第安纳大学指挥乐团合作演出。作为助理指挥,她也曾与马林·阿尔索普,莱昂·弗莱舍、张弦等多位世界知名音乐家合作。
2019-2020音乐季,崔琳涵被巴尔的摩交响乐团任命为助理指挥,并担任马林·阿尔索普的助理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