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年,24岁的小仲马根据自己的爱情经历写出了他的成名作——小说《茶花女》,轰动整个法国文坛,亦成为第一部被引入中国的西方文学名著。
亚历山大·小仲马
后来,小说被改编成意大利文剧本,1853年,意大利作曲家 威尔第根据该剧本创作出三幕歌剧“La Traviata”(译:误入歧途的女人),同年安排在威尼斯凤凰剧院首演。威尔第将“玛格丽特”改名为“薇奥莱塔”,“阿尔芒”改名为“阿尔弗莱德”,以区别于小说。以简洁的手法突出戏剧发展的主线,对人物的描写细致入微,对故事的叙述,从开场到落幕都引人入胜。 小仲马在看完歌剧《茶花女》后感叹:“一百年后,我的话剧也许不会再演出,但歌剧《茶花女》却将永存”。
现实正如小仲马所言,经历了170多年的风云变幻,《茶花女》成为音乐史上最受欢迎的歌剧作品之一,剧中旋律优美的 《饮酒歌》《幸福的日子》《永别了,过去的美梦》成为人们最熟悉的歌剧唱段,频频在舞台上演。
国家大剧院制作的这版《茶花女》首演于2010年,在以往的多轮演出中,主创主演们不断地对这部经典之作进行深度的艺术挖掘。特别是极具创意的舞台镜面设计,不仅以“镜花水月”之感营造出19世纪巴黎的社会风貌,同时也极具象征意味地折射出“茶花女”的爱与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