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演出开始前,我将借此机会向各位全面而扼要的阐述我们将要在这里开展的具有革命性的舞台事业。这个事业将以被称之为“高雅艺术”的歌剧作为主体。
我要谈的第一点是:玫瑰与土豆。
首先,我要反驳一句我在各种场合所听到的陈词滥调:歌剧难做!这句话大多出自演出商和所谓专家之口。每当听到这句话,我都似乎听到一个种土豆的农民在抱怨玫瑰难养。请问这难道是玫瑰的错吗?难道一枝优秀的玫瑰不是抵得上一车土豆吗?80年代大家抱怨话剧没有市场,请看现在;90年代大家哀叹相声即将灭亡,请看现在。毫无疑问,中国在奢侈品消费方面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在精神消费领域也必然产生新的需求。2011年1月10号,《纽约时报》刊登一篇题为:中国在中国进入繁荣时期。它预言歌剧这一奢侈消费品将在中国得到长足发展。全国已有30多个城市建造了大剧院,包括素以红灯区著称的东莞。国家拿出大笔基金用于扶持高雅艺术。现在的财富阶层比起演唱会的戏票来,会更钟情于《卡门》或者《茶花女》。总而言之,玫瑰的需求量将日新月异,但是,如果还是以种植土豆的技术和品位来对待玫瑰市场,那么这一品种要么变成老虎机,要么彻底灭绝。但是,有那么一群人不甘于此,从2007年开始以全新的方式种植玫瑰以及培育玫瑰市场并取得丰硕成果。那就是由我发起,以李卫-曾伟,也就是导演-制作人为模式的团队。在我们的新技术和新思路下,这朵奇葩将变成一个玫瑰园,形成我们的舞台品牌:玫瑰人生。
第二:我们是如何种玫瑰的?
我们在近5年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艺术创作和艺术经营的理念。 我们的理论指导来自于两个伟人:第一是毛主席,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我们认为这是艺术市场化的理论基础,从根本上阐述了文艺要为广大观众服务的宗旨。第二是拿破仑提出的:在战场上取胜的关键是集中优势兵力,造成突破。第三是我们清楚地意识到,当今时代,小到风月场中,大到一国两制,没有独特创意便无法取胜。拿破仑正是富有创意地首创把大炮放平了直接向敌人轰击这一创新做法才从上尉军衔一路上升到法国皇帝。
根据这些理论,我们一贯奉行以下战术:
剧目经典化:我们严格遵循奶制品行业的规矩,生产大量牛奶,也就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生产少量奶酪,也就是小众类型的剧目。
演出创意化:谋事在人,成事在市。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对太阳说道:“你伟大的星辰啊!倘若你你不拥有你所照耀的一切,你的幸福何在!”这个箴言同样也适用于艺术家们,如果没有被你的艺术点亮了心灵的观众,你的艺术还有什么意义。如何让观众心甘情愿买票看戏,这是一个问题。是有多明戈、还是有脱衣舞,如果都没有,那么如何来完成这一步?创意!纵观今天的市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明雅暗俗。现在的实力消费阶层,你送他歌星演唱会的票,已不能满足他对于风雅的追求,也许一张莫扎特的歌剧票更能满足他的身份感,但是,如果他进了剧场,坐了半小时后感到如坐针毡,以至于提前退场,那我敢说,我们从此便失去了他。高雅艺术从此沦为高压艺术。一部再雅的戏剧也有责任通过一切俗化的手段让人接受它。在今天,没有创意便没有一切。尤其对于诸如歌剧这样优秀但大多数观众还不熟悉的艺术。请注意,我所说的创意指的是艺术和宣传推广的双重领域。
团队跨界化:我们通过制作团队跨界这一做法已受益匪浅。跨界起码有着以下几个长处:风格多样(通过跨界,使得歌剧演出赋予新鲜的色彩和面貌);扩大宣传(通过跨界合作,更多人参与歌剧制作,无形中对于演出本身以及歌剧剧中起到了良好宣传推广作用);降低预算(通过跨界,形成优势互补,社会资源加盟进来,可以优先降低预算)。我们在过去的制作中与著名导演吴思远、著名设计师马艳丽、著名主持人王雪纯、著名学者杨燕迪的合作都得到良好回报。
预算合理化:这是我们贯彻“集中优势兵力”的具体实践。我们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来制定预算。把资金的大部分投入创意、阵容中,以确保整体演出中人的因素得以充分发挥。在舞美预算方面,我们将坚持一贯的“创意丰富、制作写意”的原则。于简练中见功力和效果。以最简练的构思得到最大化的效果。
由于遵循这些原则。我们以过去5年的成绩感到自豪。我们首创了歌剧的本土化风格,对于包括《费加罗的婚礼》、《风流寡妇》、《灰姑娘》、《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等一系列经典歌剧进行现代化、中国化的改编,取得了一致的认可和好评。国家大剧院也相继开始走上这条道路。但毫无疑问,我们是这一做法的领军者。在这里,我愿意向诸位解释一下什么是喜歌剧,以及它的艺术及市场价值、、、我仅举《费加罗的婚礼》作为例子。2007年第一版问世时,我们除了保留原文演唱之外,将意大利文对白和故事背景做了很大改编。我们请了一些艺术院校的老教授,以及一些从未接触歌剧的蓝白领人士一起观看。中场休息时,老教授全走了,蓝白领全留下了。当时就有记者问我的感受,我的回答是:“老教授走了,蓝白领来了,很好,这两件事都是值得庆祝的!”《费加罗的婚礼》是一部描写蓝领与老板斗争的风俗戏,莫扎特本人也没有像大多数人想象的那样高雅,他的音乐有着高小学历的人就能听懂并喜欢。《费加罗的婚礼》这部戏是我们的原创以及起家之作,也是体现贯彻我们理念的范本。2008年底在上海演出时,我们自主投资,为了销售,我们举办了4次讲座、2次沙龙、1次电影招待会、3次高尔夫球赛开球、1次淮海路公开排练以及近20篇各类报道、1个月的电台宣传、2次电视专栏节目。最引人瞩目的是,我们举办了“舞台集体婚礼”,招聘真的新郎新娘上台在第三幕和费加罗一起结婚。在这些努力下,我们的票房达到一场20万元,远超过上海同期其它演出。《费加罗的婚礼》随后得到官方认可,在北京厦门演出。之后,在这一艺术理念和经营思路下,一批剧目都获得艺术和市场双丰收:《风流寡妇》、《贾尼斯基基》、《灰姑娘》等。以至于2011年,我们与东城区政府联合创办“北京国际喜歌剧季”,将这一全新艺术和市场理念成为一年一度的盛事。在网上,关于我们喜歌剧的信息超过三万条,这是任何一个剧院所没有的。在这些实践之下,我们形成了我们的独特优势:风格优势:我们的演出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加上剧目本身的品味,极其符合市场“明雅暗俗”的消费特点。
水准优势:我们的团队具有高度专业性,演出阵容具有国际化水准、跨界化组合的特点。
预算优势:由于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我们的制作预算显得较为经济合理,能够规避和应对市场风险。
公关优势;我们强调不单纯做演出,而是变演出为事件,搭建公关平台。打造歌剧社交领域。
我们这个团队从在上海创业,到树立风格、生产剧目,到北京后,从21世纪剧院到保利剧院到国家大剧院,到搭建起喜歌剧季平台,一直到与光华路剧场合作建立根据地。这条清晰而上升的线条还将一直上升,以至达到我们的目标:北京喜歌剧院。
正如巴黎喜歌剧院、柏林喜歌剧院等一样,这个未来的剧院将以全新的艺术和商业方式来经营歌剧。他的思路将是开放和创新的。比如,在和赞助商的合作商,我们将采取更加双赢的模式。外交家吴建民先生曾说过:“中国与世界打交道,奉行的是双赢原则,因为世上傻瓜毕竟少”。只有在双赢的原则下,才能保持长久、紧密、和谐的合作关系,才能形成良性运转的体制,从而推动事业不断发展。我从来就是不提倡标签式的合作模式,或者是一夜情的方式。那是靠不住的“暂助”模式。我们的许多演出除了无一例外地冠以某某之夜,便再无其它创意。随着我国企业制度的发展完善,人们越来越重视企业文化,就像北京人艺有句老话:演员到最后拼的是修养。同样,企业到最后拼的也是文化。可口可乐让人想起体育;奥迪让人想起古典音乐。任何一个大品牌其实都在占据自己的文化平台。我们应该与我们的合作者(赞助商或投资商)除了经济上的关系外,还应该建立长效的文化关系。我们与赞助商的关系不应局限在上述的物理性中,而是应该建立化学性的合作理念。与我们曾经合作过的赞助商在付钱的同时,充满快乐。
同时,我们未来的事业肩负着更为重要的使命。那就是作为一个中国的剧院而存在。中国在经济发展同时,一定要向全世界宣传输出文化,但在形式上应该更加巧妙。由著名导演浅利庆太领导的日本四季剧团长期演出西方经典歌剧音乐剧,但由此向全世界传播了日本理念。这意味着我们首先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并认可西方的主流,继而通过演绎西方作品来彰显中国艺术的深厚传统。文化交流从来就是化学性质,而不是物理性质的。西方作品本身也需要东方文化的再创造。英国导演彼得布鲁克精辟的说道:只有离开莎士比亚,才能更好地还原莎士比亚!未来的剧院应该本着引进来、站住脚、再打出去的理念来使之真正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剧院。在这个剧院中,将会有这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哈姆雷特、费加罗和风流寡妇。就像诸位今天将要看到的,我们是如何将一部18世纪初的歌剧搬上现代中国的舞台。
朋友们,我们将要从事的事业将是独特并无法复制的,它所蕴含的巨大价值将在未来快速发展的世界中越发彰显。正如拿破仑所言:觉醒的中国是一头狮子。那么这声狮吼将通过政治和经济的舞台上,最终回响在人类精神的舞台上。让我们为此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