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作家丁捷:《追问》没有虚构人物,他们自己就是原型

这个春天,反腐纪实作品《追问》《人民的名义》成为反腐文学的“网红”之一。

《追问》一书中,丁捷和13个地厅级与省管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面对面长时间交谈,最后又从中选择了8位典型,进行深度记述。作家二月河看完《追问》后说,这是一部“令人震颤的当代‘罪与罚’。”

在《追问》的封面上,丁捷写了两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被彻底打垮时,才会追问自己内心的真实?为什么有的人被彻底打垮后,依然无法追问到自己内心的真实?

这也是这个时代的“追问”。

封面新闻“与时代对话”第二辑:对话丁捷。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 何晞宇

他说他写东西从来不改,一气呵成;

他说这是他人生中写得最痛苦的一次;

他说他害怕自己写得纠结,读者也看得纠结;

他以为这本书写完,只会躺在党政部门的警示教育展示厅。

春潮

这个春天,特别的热。

南京和10年前相比很不一样了:错综的地下交通网、平整开阔的新区、原来由梧桐树掩映的市中心也已高楼错落,和别的一线城市几乎没有分别。

丁捷的办公室在市区一栋玻璃大厦的高层,可以鸟瞰城市南半部,不过大多数时候只能看见灰霾。

南京最忆是“梧桐”(20世纪初市中心区域普遍栽种的悬铃木)。但丁捷说,这些年老树已被砍去了大半。

上世纪90年代末,南京和全国大多数城市一样卷入火热的城建热潮中,由此带来的文物损坏和老树被砍伐,多次触发群众和地方政府的矛盾。

若干年后,依然有人把南京数位市领导的落马,跟“砍树”联系起来。

“这个被张贤亮先生喻为最像乡村的都市,如今面目全非。”丁捷操着苏式普通话告诉封面新闻,“这个城市就像一个人,华丽了,然而,变味了。”

除了新封的著名“反腐作家”头衔之外,丁捷另一个身份,是江苏省属某文化单位纪委书记。

另一部洛阳纸贵的反腐小说《人民的名义》,大部分的取景也在南京。作者周梅森是江苏人,写这本书时,采访的单位包括南京浦口监狱,因此有很多网友猜测,剧中那个发生重大腐败案件的场所汉东省就是江苏省。

根据中纪委公布的信息,十八大以来,落马的副国级及以上官员5名、省部级及以上官员超过120名。江苏省从2013年起,每年都有一名省部级官员被查处。而查处的副国级高官苏荣曾历任青海、甘肃和江西省委书记;唯一的正国级高官周永康则曾任四川省委书记。

由于办案保密需要,纪委通常只公布调查的结果。直到这个春天,《人民的名义》播出和《追问》的出世,才掀开“有关部门”办案的一角。

《追问》不是小说,是一部纪实文学,按着当下流行的说法叫“非虚构”:书中的人物没有现实原型,因为他们自己就是原型。只是顾忌到当事人的隐私,丁捷使用了假名。

“(里面写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真的”,丁捷强调,包括拥有3个家庭浪漫多情的副市长、自称因中年危机而走上受贿之路的市委副书记……

书中涉及级别最高是一位正部级金融高官,这位自命不凡的洋派官员和女明星的风流韵事,被网友广泛认为就是原建行行长苏雪冰与某许姓女演员的真实故事。也有“吃瓜”的看客表示,这一段故事中也有音乐发烧友、2010年被判死缓的原国开行副行长王益的影子。

现实世界的想象力比文学丰富得多。丁捷花了很多力气采访和收集材料,希望尽量客观地还原这些人的内心历程。

“送审的时候编辑和出版主管部门还嫌美化了(这些犯人),说让人感觉他们是被冤枉了一样,建议删掉一些人性化细节的描写,我说事实就是这样啊”,丁捷坚持不删除,“他们斟酌了一番,也就同意保留了。现在出版管理对文学还是比较包容的。”

丁捷所挖掘出来的事实,就是一个“激情”而“混沌”的群体。

亢奋

很难想象,面前这位带着黑框眼镜,虎头虎脑,一边吃着炕花生一边说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家,是位副厅级干部。更不可思议的是,《追问》书名其实来自一本日本漫画。

丁捷(张坤摄)

“那是儿子推荐的书”,48岁的丁捷不以为意地告诉封面新闻。

世界上没有人不能读的书,丁捷从小就有这样的观念。10岁,丁捷翻着新华字典看完人生第一部长篇《青春之歌》,紧接着第二部就是《茶花女》,两本书都是父亲给他的。

“他可能想通过这两本书,至少告诉你女性是很复杂,美是多种多样的,不只是革命性的是美的,一个看上去很庸俗的女人也有美的地方。人的内心是复杂的,你必须看到内心的东西,不能看到的职业地区来划分人。这就让我看任何事都要有一个独立的判断,要深入到事物表象里面。”

年轻时,丁捷曾憧憬做一名社会新闻记者,深入重大事件现场,写惊心动魄的文章。1993年,丁捷在南京师范大学执教。

那一年暑假,他钻到一位大学同学家中,用十几天的时间听同学的舅舅——一位资深的“造反派”——和王洪文在上海的往事。随后,他写就纪实文学《与群魔共舞》,赚了八千块稿费。不过,书最终没能出版。

上世纪90年代,江苏做调查报道的媒体还很少,丁捷的理想没能实现。1996年,丁捷从高校调任江苏省委,先后在省委社科规划办、省委宣传部和办公厅工作,业余则用笔名“晓波”,创作青春纪实文学。

尽管从小被周围人视作“文坛新星”,丁捷却没有想过做职业作家,“我觉得写作这个怎么能当职业,怎么能养家糊口,我就想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大家怎么过我就怎么过。”

“我就要普通人这样的工作,就这样受挤压,就这样在绞肉机里面,(让生活)深入骨髓。”

2005年至2008年,丁捷志愿做援疆干部,前往新疆伊犁。回到江苏后,没有升级别,没有具体岗位,丁捷被闲置了。

丁捷(张坤摄)

煎熬中,丁捷写书度日。从新疆回来后的4年间,丁捷写了两部长篇小说,一部极致浪漫,一部极致现实。

小说《依偎》,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在远离尘嚣的雪山中,寻找心灵故乡的经历。唯美的爱情、诡异的杀人事件、现实与梦境的交错,让这部小说一举拿下韩国的亚洲青春文学奖。

而先于《依偎》创作的另一部小说《亢奋》,却描绘了一个国营电视台纷繁复杂的生态:一家正在集团化改革的地方电视台、一位能力卓越,欲望也卓群的台长,一个声色犬马的文艺圈。

“(我)在新疆呆着内心比较平静,回来后看到2010年前后社会状态,比较厌烦,有一种强烈情绪反弹,就想把时代的亢奋症,一种极其的浮躁,通过一群人展示出来”,丁捷说,“这是一部中国式精英的成功学。”

虽然丁捷想刻画的是都市精英群体,但还是被贴上了当时最流行的官场小说标签。这本小说在豆瓣上被书友称作“史上最黄最露骨”同时也最酣畅的官场小说。

“不过当时他们结局将何去何从,在那个时候,我根本不知道。”

自赎

2012年到2013年,43岁的丁捷被再度启用,成为一家文化单位的纪委书记。当时正值党的十八大刚刚开完。

“几年里, 我所闻所历、 可以深度嵌入记忆的非常故事,比以往任何一个工作时期发生的都要多。”

接二连三的案子,一个个同僚的倒下,匿名电话的警告、威胁、利诱。老同学也来“提醒”他,不要“搞人”,先要自保。

丁捷在书的前言里提到,每次参加纪检学习班,雷打不动的就是心理辅导课。心理专家告诉他们,他们都是病人,纪委的工作给他们积蓄了太多负能量,不倾倒出来可能导致心理崩溃。

最后在各方面的支持下,一个个让普通人心惊胆战的故事和沉重的记忆通过丁捷的笔,流淌出来。

丁捷擅长处理纪实题材。

年轻时刚到政府作宣传工作,丁捷跑了数年公安口线,采访了不少在押犯人,甚至重型杀人犯。业余时,丁捷还写过反映青少年群体现状的纪实作品。

“口述体是我擅长的,”丁捷说,“这是我找到一个既能够表达当事人心境心态,又能够发挥我特长的方法。”

一开始,丁捷希望尽量的客观。就像他过去采访造反派或者女杀人犯一样,丁捷想撇去贴在这些落马官员身上的道德标签或者政治标签,深入他们的内心,揭露人性。他觉得无论什么题材,只要用文学来表现,毫无疑问应该从人出发,而不是从政治出发。

但丁捷的设想实现起来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研究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官员讲到内心深处很难。你去问他,虽然他很坦荡,但他层次依然停留在道德层面或者政治层面,没有到达人性。”

落马官员们自述到不了对自我内心进行认识的层次,逼的丁捷自己去自省,去思考,去追问。追问当事者,追问同僚,也追问自己。这让丁捷异常痛苦。

“有个读者告诉我,他看到第二个故事就吐了”,为了保持状态,每一个故事的写作过程中,丁捷都要中断一两次,完全从那个世界逃离后,才能再回来,再继续往下写。

在为《追问》准备素材的两年中,丁捷还写了一部儿童科幻小说,“交错着写,可以放松”。

两年,对用业余时间整理了600多份卷宗,采访了28位落马官员的丁捷来说,时间并不长。原本期望充分展开一个个体,细细铺陈他们内心最隐秘的角落没有达成,丁捷觉得有点遗憾。

他采取了另一个方法:从大量一手资料中整理出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通过他们的经历来描写一个群体的形象。

丁捷只想通过这本书回答一个问题,“群众迫切的想知道,通过反腐败被惩处的官员,那些曾经是他们心目中的精英,这些人到底是什么样的?”

丁捷做了一个保证,最终选入《追问》的8个人物类型,你身边一定会发现至少其中之一。

愚公移山的隐喻

《人民的名义》在人物塑造上比过去有突破,有李达康式大胆独断的,也有高育良式的棉里藏刀,但总的说来人物还是忠奸立辨。而《追问》中的人物要复杂得多。

有细心的读者发现,《追问》中官员的经历有一个惊人的共同点,就是年轻时努力上进,身居高位或者在攀援过程中反而被深渊吞噬。

丁捷总结,这才是现实的状态。

“我个人觉得堕落不光是人的欲望被放大,也不是他当年奋斗的时候就是为了搞腐败。这个社会有一种惯性,在任何岗位上,都不自觉的走向那个方向。年轻人找对象也好,做学问也好,当官也好,都会指向功利。比如你谈个对象一开始讲得都是爱情,最后面对面的时候看得是实力;做学问当初是为了追求正义,最后结果就是能不能弄个系主任当当啊,能不能弄个所长当当啊,能不能多搞点科研经费……”

“大部分人都有初心,在奋斗攀爬有很多好的想法,再实施中受到阻力,或者做人受到挑战,然后没有能够坚守,一个人不坚守更多的人不坚守,大面积不坚守变成惯性,群体性,指向物质和功利。那个操持初心的人就可能受到孤立,随大流了。”

《人民的名义》剧照

愚公移山是丁捷很喜欢的一个中国寓言,他觉得这个故事很能说明这些官员的思维模式。

“中华民族一直有一个愚公移山的思维方式:困难在面前我要克服,克服手段是坚定信心,世世代代永不放弃。这里面有三个含义,第一层人定胜天;第二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第三困难来自外部。”

坏就坏在“困难来自外部”这个想法。

这个想法带来的后果是让人养成遇到困难迁怒与他人,迁怒于社会,迁怒于国家,一种喜欢从外部寻找原因的思维模式。

犯重婚罪的副市长觉得自己是“真情实意”、贪腐的交通厅副厅长觉得大环境待他不公、风流倜傥的银行行长觉得自己就应该“与众不同”。

困难来自外部,肯定来自身份。

“对于那位行长来说,一个女人是有小业务员和明星的区别的。和自己发生感情的女人因为身份不同有巨大不同,业务员就是聊以解渴,明星就是大事,甚至去给她下跪。这就是他们人格里面的东西。”

光芒四射的身份下是极度的空虚和虚荣。

“(他们)非常在乎外在,在乎别人的看法。只有内心极度脆弱的人才会这样。”

而这群混沌而脆弱的社会精英,用丁捷的话说,“不是在《追问》中,就是在被追问的路上。永远在路上。”

反腐文学

4月23日,根据央视-索福瑞(CSM)的数据,《人民的名义》第43集,单集收视率破6,成为12年来中国收视率最高的一集电视剧,该剧的平均收视率也已稳居近5年的榜首。

与《人民的名义》、《追问》题材类似的文艺作品,在这个春天又掀起了一轮销售热潮。作家周梅森、丁捷、王跃文等再被贴上一个新的标签:“反腐作家”。

官场小说、反贪小说、反腐小说,政治小说……对丁捷来说都不是什么新鲜事,“80年代就有很多这类题材的作品,往远里说,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也算。”

10年前,作家陆天明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国的官场左右了老百姓两千多年,和每个人的命运关系太大了。官场究竟是怎么回事、怎么运作、官员怎么活着,老百姓想窥探一些东西,这造成了官场小说的大热。”

作家陆天明

信息不对等,带来想象,想象带来官场小说滥觞和谣言。近年坊间曾疯传着纪委抓人总趁开会的时候,这样不但让嫌疑人措手不及,而且还能起威慑在场干部的作用。丁捷听记者说完,哈哈一笑。

丁捷也参与过办案调查和“带人”:“第一是不要出差错,第二是本人(嫌疑人)人身安全不能出差错。’带人’主要从安全性考虑,根本不是人们揣摩的这些。”

“公务员其实是最无趣的职业,”丁捷说,“从书写的对象划分,可以划成官场小说,从反映的主题,可以把它说成反腐文学。但一切文学(目的是)写人,不是为了写职业。”

丁捷不觉得此后反腐文艺真的能兴盛起来,“一般的作家很难进入这个领域。进入不了,就只能写一些半调子的东西。”

《追问》的诞生,也是丁捷抱着一个“豁出去”的心态,才得以出版,“我要不是为了坚持自我,根本不会做这个事情。”

THE END
0.《茶花女》背后的真实故事《茶花女》是举世闻名的法国作家小仲马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此书完成于1847年,出版于1848年。 《茶花女》出版那年,小仲马刚好24岁。 一个二十三岁的年轻人,能在极短的一个月时间内,完成这样一部传世之作,背后一定有他的故事和原因。 小仲马的父亲是被后世称为大仲马的法国著名浪漫主义作家——亚历山大·仲马,一位非常多产的作家https://www.jianshu.com/p/9326b2552956
1.迈向“双碳”目标的技术与政策路径|主讲人|研究员|北京大学|清华大主持人:祝琳华(《美丽中国》杂志社社长,执行主编) 时间:4月7日15:00-17:00 主办:SKPRendezvous 参与方式:新浪微博@SKPRendezvous观看直播 歌剧,艺术皇冠上的璀璨明珠——歌剧《茶花女》首演170周年纪 主讲人:朱翊彰(XSO-C西安交响乐团合唱团总监,指挥,旅意抒情男⾼⾳,合唱指挥)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1NFU8M10514R9P4.html
2.外国禁书:法国作家小仲马《茶花女》《茶花女》是法国著名的戏剧家、小说家亚历山大·小仲马(1824-1895)的成名之作。这部作品写作于1848年。小仲马是著名作家大仲马当公务员时与一女裁缝同居所生的私生子。小仲马母子身受的歧视与欺侮给他的心灵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小仲马决心借文学创作来针砭巴黎的淫糜之风,指迷劝善。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3/1107/20/1103142963_1103142963.shtml
3.茶花女《茶花女》( Verdi - La Traviata)是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作曲的三幕歌剧,于1853年3月6日在意大利威尼斯凤凰剧院首演。该歌剧是全世界最常被演出的歌剧,剧中多首歌曲如《饮酒歌》《及时行乐》等,已变成许多声乐家必唱曲目。 故事发生在十九世纪的巴黎,维奥莱塔是当时的一代名妓,她同阿尔弗雷多一见钟情,然而,两人https://baike.sogou.com/v65047739.htm
4.茶花女的作者是谁写的–快看漫画问答《茶花女》的作者是小仲马。 亚历山大·小仲马(法语:Alexandre Dumas fils,1824年7月27日—1895年11月27日),法国剧作家、小说家。代表作品有《茶花女》等。 小仲马是大仲马与一名女裁缝卡特琳娜·拉贝(Marie-Catherine Labay)所生下的私生子,生于法国巴黎。大仲马成名后,混迹于上流**,将他们母子抛弃。小仲马七岁https://www.kuaikanmanhua.com/qa1/112184
5.戏剧《茶花女》的作者是()。戏剧《茶花女》的作者是( )。 A、高乃依 B、莫里哀 C、大仲马 D、小仲马正确答案: 参考解析: 上一题 查看答案 下一题 更多题目 请在 下方输入框 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搜题 下列影片中,属于商业片的是( ) A、《三峡好人》 B、《钢的琴》 C、《三枪拍案惊奇》 D、《转山》 查看答案 简述艺术创作过程中的艺术体验。 查看答案 http://www.ckw.sc.cn/exam-661-1.html
6.名著《茶花女》的作者是谁()【参考答案】试题详情 名著《茶花女》的作者是谁( ) A、巴尔扎克 B、大仲马 C、小仲马 D、雨果 知识点 参考答案https://mtiku.zujuan.com/map/question-6761995.shtml
7.《茶花女》小说全集简介茶花女小说情节介绍茶花女作者→MAIGOO《茶花女》是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故事讲述了一个青年人与巴黎上流社会一位交际花曲折凄婉的爱情故事。作品通过一个妓女的爱情悲剧,揭露了法国七月王朝上流社会的糜烂生活。对贵族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提出了血泪控诉。在法国文学史上,这是第一次把妓女作为主角的作品。玛格丽特原来是个https://m.maigoo.com/citiao/136378.html
8.《茶花女》的作者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1、 名著《茶花女》的作者是谁()。 A. 巴尔扎克 B. 大仲马 C. 小仲马 D. .雨果 答案解析 2、《茶花女》的作者是( ) A、梅里美 B.斯丹达尔 C.小仲马 D.福楼拜 答案解析 3、小说《茶花女》是法国作家___的作品。() A、雨果 B、小仲马 C、https://www.netkao.com/rmwt/206183817718.html
9.《茶花女》作者小仲马逝世123周年纪念:斯人虽已去,爱情永流传法国不仅在建筑上造诣很深,令全世界人们向往,法国的文化也是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比如我们熟知的经典文学作家雨果、罗曼罗兰、小仲马等都出生在17世纪古典文学辉煌时期的法国,他们的许多作品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 其中的《巴黎圣母院》、《红与黑》、《茶花女》、《基督山伯爵》和《悲惨世界》等,已被翻译成世界文学作品https://www.163.com/dy/article/E1MQ6TPK0518TRE0.html
10.评析《茶花女》(附:《茶花女》译序)尽管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小姐与茶花女玛格丽特绝非一人,但是前来敬献茶花的人显然还是把阿尔丰西娜当成了茶花女。看来茶花女果真没有死,她一直活在读者的心中。 我在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和小仲马的墓前盘桓了一阵,心里默默地想着:茶花女玛格丽特不朽,《茶花女》不朽,《茶花女》的作者不朽! 王聿蔚 一九九三年元旦于巴黎http://www.360doc.com/content/08/0109/01/52348_957970.shtml
11.茶花女的作者是谁–快看漫画问答小说《茶花女》的作者是亚历山大·小仲马。 亚历山大·小仲马(Alexandre Dumasfils,1824年7月27日-1895年11月27日),生于法国巴黎,法国著名文学作家、小说家,因与其父大仲马重名而被称为小仲马。 其代表作《茶花女》是小仲马的第一部扬名文坛的力作,小说所表达的人道**思想,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宽容与尊重,这种思想感情引起人们的共鸣https://www.kuaikanmanhua.com/qa1/105207
12.《茶花女》的作者是()A梅里美B斯丹达尔C小仲马D福楼拜《茶花女》的作者是( )。A.梅里美B.斯丹达尔C.小仲马D.福楼拜 该题是选择题,请仔细审题,选择符合题意的答案!正确答案 点击免费查看答案 会员登录 试题上传试题纠错此内容来自于互联网公开数据或者用户提供上传,如涉及到侵权,谣言,涉隐私,涉政,违规违法 等 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客服QQ 2593481824TAGShttps://m.12tiku.com/newtiku/919805/25346152.html
13.歌剧《茶花女》诞生记及其作者音响技术1995年05期歌剧《茶花女》诞生记及其作者贺锡德 如果你问世界上哪部歌剧最有名?那无疑是威尔弟的《茶花女》。威尔弟是意大利歌剧大师。1813年10月10日出生在一个农村客栈主家庭,从小热爱音乐。1832年,他投考米兰音乐学院求被录取,只好到私人教师那里学习。1838年,威尔弟创作了第一部歌剧(奥贝尔 https://wap.cnki.net/qikan-YXJS199505016.html
14.茶花女主要内容及作者介绍《茶花女》是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故事讲述了一个青年人与巴黎上流社会一位交际花曲折凄婉的爱情故事。小说通过“我”充分体现了作者所主张的人道主义思想,着重表现了人与人之间诚挚的交往、宽容、理解和尊重。 《茶花女》主要内容 http://www.chusan.com/zhongkao/189737.html
15.茶花女的作者茶花女的作者 《茶花女》是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故事讲述了一个青年人与巴黎上流社会一位交际花曲折凄婉的爱情故事。 《茶花女》是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故事讲述了一个青年人与巴黎上流社会一位交际花曲折凄婉的爱情故事。作品通过一个妓女的爱情悲剧https://m.kuaikanmanhua.com/qa/14633/index.html
16.国外小说茶花女的作者是谁《茶花女》作者是法国人。简介:《茶花女》是米高梅公司出品的古典爱情片中极负盛名的一部,根据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这个流传久远、脍炙人口的故事曾四次搬上银幕,但以本片的艺术成就最高。这部凝聚着永恒爱情的影片洋溢着浓烈的抒情色彩和悲剧气氛,神秘女郎葛丽泰·嘉宝将小仲马笔下的茶花女演得活http://m.tianqiwen.com/shenghuo_2209349/
17.茶花女小仲马在线阅读读《茶花女》 2012-07-08 15:06:08 (0回应) 承影(夏虫不可以语冰) 看完《茶花女》了,整篇小说就像是一口气写下来的,也像催促着人要一口气读完。两个青年人的爱情是那样纯洁美好,作者用生动鲜活的笔墨把爱情中男女主角的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让人感同身受。从来没有一部小说能让我对书中描写的爱情感受的如此https://www.99csw.com/book/2083/index.htm
18.《伟大小说作家“小仲马”原来却是一位私生子》1847年,小仲马因玛丽去世,将这段故事写成小说《茶花女》,一举成名。(23岁)🌎 小仲马 1851年,大仲马(49岁)的情人安娜·巴于埃,私生子亨利出生。私生女玛丽•亚历山大20岁,!(27岁) 👶💘 1852年,小仲马的话剧《茶花女》初演时,大仲马正在布鲁塞尔过着短期的流亡生涯。………(28岁) 1860https://www.douban.com/note/787748068/
19.陶渊明《饮酒》教学设计(通用5篇)东晋著名的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他弃官归田后,做了许多悠然自得的诗,来表明他的心志,我们就以“走近陶渊明”为题,学习《饮酒》诗,通过诗中描绘的画面,来欣赏一下这首诗的意境,体会他的内心世界。也认识一下作者的风格。 二、学生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https://mip.ruiwen.com/jiaoxuesheji/2450755.html
20.茶花女小说小说《茶花女》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茶花女小说小说《茶花女》的作者是法国作家()。 点击查看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第1题:公募基金份额发售前,基金托管人应在指定网址登载的文件包括()。Ⅰ.公募基金发售公告Ⅱ.基金合同Ⅲ.基金托管协议Ⅳ.基金招募说明书A.Ⅰ、ⅡB.Ⅱ、ⅣC.Ⅰ、Ⅱ、ⅣD.Ⅱ、Ⅲ 答案解析与讨论:点击查看 第2题:公募基金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A.封闭式基金https://www.netkao.com/shiti/825476/20107835xym2a7hf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