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童话》第一卷首次出版于1812年的德国,这时候的德国正是最松散的时候,无论是政治上还是文化上都极度缺乏统一性,那些年圣罗马帝国灭亡,德意志地区又投进了拿破仑组建的莱茵联邦,这片土地短时间内可谓局势巨变,而民族主义在此时慢慢觉醒,一些知识分子秉承着浪漫主义文化精神,开始从民间传统入手,寻找着蕴含德意志民族特色的载体。在这样的目的下,格林兄弟从1806年开始,历经45年搜集了百余则民间故事,并修改润色合并成集,于是才有了后来世界闻名的《格林童话》。
这些是原始的民间文学资料,其大多数是由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女性向雅各布叙述的,少部分则是来自社会基层的民众,这导致格林童话第一卷出版后引来了巨大的争议。为什么?你们听听这个过程和逻辑,一个成年史学家,去跟另一伙成年人,跟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搜集故事,再交给另一个成年人写成童话出版。童话是什么?给儿童看的才叫童话,而这本书的初版配料表里没有一点儿是跟儿童有关的。
还有在《灰姑娘》的原版故事中,王子拿着水晶鞋寻找灰姑娘,找到了灰姑娘的大姐二姐,两姐妹为了能穿上水晶鞋,一个割掉了大拇指,一个削掉了脚后跟,水晶鞋里的血让王子知道了她们并不是鞋子的主人。最后找到灰姑娘后,灰姑娘在结婚时还命令两只鸟啄走了姐姐们的眼睛,好家伙,童话不都是要塑造善良美丽的公主吗?初版中的公主竟然这么残忍。
还有小红帽的故事大家都熟悉吧?其实《格林童话》第一卷时期的小红帽故事,以及小红帽的母故事都是比较阴暗的,后来没办法才做了健康化处理,不过小红帽的版本比较多,我挑几个辣眼睛的来讲。
有一个版本说的是小红帽去外婆家的路上遇见了大眼狼,她掏出一把刀将狼的前脚砍断了,狼逃走后,小红帽将狼的脚包起来戴在身上。到了外婆家后,竟然发现外婆浑身冒汗,小红帽再一看,外婆的手也断了,正在往外流血,原来是狼扮成了外婆的模样,后来狼逃走了,半路上被村民打死。这个版本里的小红帽战斗力哪是小女孩?
还有一个版本更离谱,说小红帽到了外婆家,发现狼早已经把外婆咬死了,还将外婆的肉说是牛肉让小红帽吃。还有的版本说的是,狼代表野性的男人,小红帽代表懵懂的女孩,这后面剧情你们自己脑补吧,讲了我怕我真过不了审。
还有就是大家都熟悉的《白雪公主》,在《格林童话》的初稿里,那个恶毒的皇后并不是白雪公主的继母,而是生母,一字之差让这个故事黑暗了好几倍。你仔细品,这个皇后策划谋杀,毒死了白雪公主,小矮人把她放在了水晶棺里,王子路过,爱上了已经死掉的公主,这王子着实是个恋尸癖。最后王子公主婚礼上皇后过来赴宴,王子却下令让皇后穿上烧红的铁鞋不断跳舞致死,你说这是儿童能接受的故事吗?
虽然上面这些“黑暗童话”听起来刺激,但因为资料模糊,加上网络传播混乱,很多你们能看到的所谓号称“格林童话原版”的故事,其实都是诗人编撰的,或者是另一本《格林童话》改编版里的故事,是个日本人写的,在我国是禁书,我就不多做介绍了。不过说《格林童话》原版是“黑暗童话”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其第一卷里有一篇叫做《蓝胡子》的故事,这则故事更能说明为什么《格林童话》一开始不能叫做“童话”了。
几天之后妹妹嫁给了蓝胡子,不久之后,蓝胡子跟新婚的妻子说自己要出远门一趟,把城堡的钥匙交给了妻子保管。他告诉妻子,城堡内的所有房间都可以打开,但唯独地下室的房间绝对不能打开。蓝胡子要求妻子发誓,随后便离开了城堡。二十来岁的女孩就像好奇的小猫,蓝胡子越是不让她去地下室,她越好奇地下室有什么,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她来到地下室打开了房门,眼前的一幕让她震惊不已,这便是蓝胡子多年以来的秘密。
地下室的房间里吊挂着蓝胡子好几任妻子的遗体,地板上则是成片成片的血迹,妻子吓了一跳,她本来打算马上就逃走,但没曾想蓝胡子提前回来了,蓝胡子知道自己的秘密被发现了。正当他打算杀人灭口时,妻子的兄弟及时赶到,蓝胡子倒在了乱刀之下,由于蓝胡子没有亲人,他的所有财产都由这位新婚妻子继承,她将得到的财富分给了家人,随后找了一位真正的绅士结婚了。
听完这个故事,你会给自己家的小朋友讲这个吗?在《格林童话》第一卷出版两年后,第二卷除了增加了70个故事之外,威廉·格林还对内容进行了大范围修改,淡化了一些成人向的暗示,去掉了儿童不宜的段落,甚至直接删掉了几篇故事,包括那篇血腥的《蓝胡子》。之后剩下的故事优化措辞、字句斟酌、润色内容,这才算是在读者“口碑”中符合了“童话”的要求,到这里《格林童话》才算是真正立住了。
可能格林兄弟还觉得有必要在儿童领域更垂直一些,索性在1825年整合出了一本《格林童话精华版》,就只收录了50篇适合儿童且具有意义的故事,而《格林童话》原版也在不断增加和纯净化内容。到1857年《格林童话》第七卷出版时,书中共收录了210个童话故事,《格林童话》成功了,它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目的达到,其成功地对国家文化产生了影响,它也成为了全世界范围内最受欢迎的书籍之一,并且还和《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一起并称“世界童话三大宝库”。
小美人鱼”以声音为代价来和女巫换取双腿,却遭到了王子的抛弃。“拇指姑娘”因为柔弱被各种小动物掠走结婚占有,甚至还要跟鼹鼠去那不见阳光的地底。“丑小鸭”被鸭子们嘲笑,最后变成了白天鹅飞走了,虽然对于“丑小鸭”来说这是个好结局,但是否也算是映射了那些出身本就高贵的人,就算去到再差的环境,那也是暂时的呢?还有《安徒生童话》里被砍断双脚的“红鞋子”主人公,你确定这是给孩子看的内容?
反观现在的儿童领域,也都是成人编故事给儿童看,但这样编出来的故事真的就是适合儿童的吗?我曾经在某本书上读到过一段文字,我觉得挺有道理的。大致是说,我们总是告诉孩子每天有多蓝云有多白,可是那些孩子矮矮的,哪会去看什么天空,更多地会对地上的东西感兴趣,他们喜欢看那些忙碌的蚂蚁,那片映着倒影的水坑,那颗形状特别的石子。
你可以尝试在自己的膝盖或大腿位置绑一个运动相机,来模拟儿童的视角,一天下来看录像会发现,在孩子视角的世界竟是如此地不同,所以就更别说现在的那些儿童读物、儿童玩具,儿童服务之类的,那是真正适合儿童的吗?当然这点也不需要我一个门外汉来指指点点了,只是看了这番《格林童话》原版后有感而发而已,你们认为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说说自己的意见吧。